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載藥裝置。
背景技術:
1、介入治療作為一種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有效方法,通常采用載藥支架或球囊導管等器械進行治療。為了避免載藥支架永久性地植入體內(nèi),并減少載藥支架相關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通過球囊導管擴張局部病變是較常采用的一種手段。
2、近年來,藥物球囊是預防介入治療手術后血管再狹窄的新技術。該治療方法是將抗血管內(nèi)膜增生的藥物涂覆于球囊表面。當球囊到達病變血管壁并被充盈和擴張時,球囊表面的藥物能夠與血管壁的內(nèi)膜接觸,并通過加壓快速釋放將藥物轉(zhuǎn)移至血管壁。血管壁上的藥物能夠起到抗血管內(nèi)膜增生的作用,從而預防血管介入術后再狹窄。
3、由于藥物球囊在血管內(nèi)充盈并擴張時會阻斷血流,這導致藥物球囊釋放藥物的時間過長會引起心肌缺血。因此,藥物球囊充盈后能夠與血管壁作用的時間非常有限,而藥物在血管壁上有限的作用時間會影響血管狹窄的治療效果。此外,現(xiàn)有技術中的藥物球囊在經(jīng)導管輸送時,藥物球囊外表面的藥物涂層較容易受到微導管的摩擦而產(chǎn)生損耗,進而影響藥物球囊對病變血管的治療效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載藥裝置,其載藥支架能夠在載藥區(qū)內(nèi)裝載藥物,以避免藥物裸露在載藥支架的外表面而造成輸送過程中的藥物損失,提高藥物的輸送率,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載藥裝置,包括載藥支架和藥物,所述載藥支架能夠在受到外力后壓縮,并能夠在撤除外力后展開;所述載藥支架具有裝載所述藥物的載藥區(qū),所述載藥區(qū)能夠在所述載藥支架于壓縮狀態(tài)時避免至少部分所述藥物裸露在所述載藥支架的外表面,進而減少輸送過程中的藥物損失。
3、可選的,所述載藥區(qū)還能夠在所述載藥支架于展開狀態(tài)時釋放所述藥物;釋放藥物后的所述載藥支架還能夠壓縮后回收。
4、可選的,所述載藥支架包括支架本體和覆膜,所述覆膜包覆所述支架本體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所述覆膜和/或所述支架本體上的所述載藥區(qū)裝載所述藥物。
5、可選的,所述載藥支架壓縮后,所述覆膜包括折疊區(qū)域和未折疊區(qū)域,所述折疊區(qū)域包裹所述未折疊區(qū)域,所述載藥區(qū)位于所述折疊區(qū)域和未折疊區(qū)域之間。
6、可選的,所述載藥支架展開后,所述覆膜中所述載藥區(qū)的面積占所述覆膜的表面積的10%~90%。
7、可選的,所述載藥區(qū)包括設置在所述覆膜的外表面上的多個收容槽。
8、可選的,所述載藥區(qū)設置在所述支架本體的外表面上,所述覆膜用于透過所述藥物,以使所述支架本體上的所述藥物能夠透過所述覆膜而被釋放。
9、可選的,所述覆膜由纖維絲編織而成,相鄰所述纖維絲之間形成間隙;所述間隙構(gòu)成所述載藥區(qū),或者所述間隙用于透過所述藥物。
10、可選的,所述間隙的尺寸為0.1um~80um。
11、可選的,所述支架本體包括從近端至遠端沿軸向依次連接的近端段、中間段和遠端段;所述覆膜包覆所述中間段的至少部分外表面。
12、可選的,所述近端段為表面積朝遠端逐漸增大的喇叭口結(jié)構(gòu)或斜坡口結(jié)構(gòu)。
13、可選的,所述載藥支架具有以下結(jié)構(gòu)中的至少一種:
14、所述近端段在所述支架本體的軸向上的長度占所述支架本體總長度的0.1%~30%;
15、所述中間段在所述支架本體的軸向上的長度占所述支架本體總長度的60%~90%;
16、所述遠端段在所述支架本體的軸向上的長度占所述支架本體總長度的10%以下。
17、可選的,所述覆膜與所述支架本體連接時形成多個固定點。
18、可選的,所述支架本體包括從近端至遠端沿軸向依次連接的近端段、中間段和遠端段;所述固定點設置在所述近端段、所述中間段和所述遠端段中的一個或多個位置;所述固定點的面積為1mm2~20mm2;所述固定點在所述支架本體的圓周方向上的數(shù)量為1~10個。
19、可選的,所述載藥支架沿自身軸向上的不同區(qū)域的外徑相同或不同,所述載藥支架的外徑為1mm~10mm。
20、可選的,所述載藥裝置還包括至少一根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載藥支架的近端連接,并能夠被拉動以使所述載藥支架壓縮后回收。
2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載藥裝置,包括載藥支架和藥物,載藥支架能夠在受到外力后壓縮,并能夠在撤除外力后展開;所述載藥支架具有裝載所述藥物的載藥區(qū),所述載藥區(qū)能夠在所述載藥支架于壓縮狀態(tài)時避免至少部分所述藥物裸露在所述載藥支架的外表面,進而防止輸送過程中的藥物損失。
22、如此配置,藥物可裝載在載藥支架的載藥區(qū)內(nèi),一方面能夠較好的避免載藥支架在輸送過程中的藥物損失,提高藥物的輸送率,提升載藥支架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載藥支架展開后內(nèi)部能夠供血液流通,可避免阻斷血流而引起遠端腦組織的缺血,以使載藥支架能夠較長時間地與血管壁接觸,進一步提升藥物的治療效果,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1.一種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載藥支架和藥物,所述載藥支架能夠在受到外力后壓縮,并能夠在撤除外力后展開;所述載藥支架具有裝載所述藥物的載藥區(qū);所述載藥區(qū)能夠在所述載藥支架于壓縮狀態(tài)時避免至少部分所述藥物裸露在所述載藥支架的外表面,進而減少輸送過程中的藥物損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藥裝置,所述載藥區(qū)還能夠在所述載藥支架于展開狀態(tài)時釋放所述藥物;釋放藥物后的所述載藥支架還能夠壓縮后回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支架包括支架本體和覆膜,所述覆膜包覆所述支架本體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所述覆膜和/或所述支架本體上的所述載藥區(qū)裝載所述藥物。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支架壓縮后,所述覆膜包括折疊區(qū)域和未折疊區(qū)域,所述折疊區(qū)域包裹所述未折疊區(qū)域,所述載藥區(qū)位于所述折疊區(qū)域和未折疊區(qū)域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支架展開后,所述覆膜中所述載藥區(qū)的面積占所述覆膜的表面積的10%~90%。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區(qū)包括設置在所述覆膜的外表面上的多個收容槽。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區(qū)設置在所述支架本體的外表面上,所述覆膜用于透過所述藥物,以使所述支架本體上的所述藥物能夠透過所述覆膜而被釋放。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由纖維絲編織而成,相鄰所述纖維絲之間形成間隙;所述間隙構(gòu)成所述載藥區(qū),或者所述間隙用于透過所述藥物。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的尺寸為0.1um~80um。
10.如權利要求3-7中任一項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體包括從近端至遠端沿軸向依次連接的近端段、中間段和遠端段;所述覆膜包覆所述中間段的至少部分外表面。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段為表面積朝遠端逐漸增大的喇叭口結(jié)構(gòu)或斜坡口結(jié)構(gòu)。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支架具有以下結(jié)構(gòu)中的至少一種:
13.如權利要求3-7中任一項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與所述支架本體連接時形成多個固定點。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體包括從近端至遠端沿軸向依次連接的近端段、中間段和遠端段;所述固定點設置在所述近端段、所述中間段和所述遠端段中的一個或多個位置;所述固定點的面積為1mm2~20mm2;所述固定點在所述支架本體的圓周方向上的數(shù)量為1~10個。
15.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支架沿自身軸向上的不同區(qū)域的外徑相同或不同,所述載藥支架的外徑為1mm~10mm。
16.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載藥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根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載藥支架的近端連接,并能夠被拉動以使所述載藥支架壓縮后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