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建筑工程的,尤其是涉及一種磚柱加固構造。
背景技術:
1、目前,針對砌體結構房屋,對其進行局部結構加固的施工過程中,通常會在原有建筑物的周圍直接砌筑新砌磚柱,或者增加用于為原有磚柱提供支撐功能的工具。
2、然而,采用該種方法進行施工時,存在弊端:新砌磚柱與原有磚柱之間缺乏穩(wěn)固的受力連接,這導致新砌磚柱所承受的荷載無法有效傳遞至原有磚柱,并進一步分散到建筑基礎中,進而導致新砌磚柱根部受力不均,承載壓力過大,甚至可能出現(xiàn)開裂等安全隱患,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新加樓層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同樣地,新增進來的工具會加大施工難度,增加施工成本,不符合施工需求。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在低成本的情況下,有效提高原有磚柱的鞏固程度,同時確保使用安全,本申請?zhí)峁┮环N磚柱加固構造。
2、本申請?zhí)峁┑囊环N磚柱加固構造,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包括磚柱、縱筋、水平箍筋和混凝土層,其中,所述磚柱裝配在墻體上,所述縱筋豎向固定在所述磚柱的外圍,所述水平箍筋與所述縱筋相垂直,且所述水平箍筋固定在所述縱筋的外部,所述混凝土層將設置有縱筋和水平箍筋的部分完全覆蓋。
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整合磚柱、縱筋、水平箍筋和混凝土層,形成了一種穩(wěn)固的磚柱加固方案,本申請中,磚柱作為主體結構,其外圍豎向固定的縱筋有助于增強磚柱的縱向承載能力,以免磚柱在受到垂直壓力時產(chǎn)生過大的形變或破壞,同時,水平箍筋與縱筋垂直布置,并固定在縱筋外部,不僅提高了磚柱的抗剪能力,還能有效約束磚柱在水平方向上的膨脹,從而保持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并且,通過混凝土層將設置有縱筋和水平箍筋的部分完全覆蓋,進一步增強了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確保了加固效果的長期有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無需額外砌筑新磚,也無需增加額外的工具來提供支撐功能,使整個施工過程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符合施工需求。
5、優(yōu)選的,所述縱筋有多個,多個所述水平箍筋均勻分布在所述磚柱的外周壁上。
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縱筋的布置增大了水平箍筋與磚柱的接觸面積,使得應力分布更加均勻,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應力集中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同時,在水平箍筋的作用下,能夠提高縱筋對磚柱的約束效果,以免磚柱在受力過程中產(chǎn)生過大的形變,從而確保了整體結構的穩(wěn)固可靠,提升加固構造的承載能力和穩(wěn)定性。
7、優(yōu)選的,所述水平箍筋有多個,所述水平箍筋為水平向的閉合箍筋,每個所述水平箍筋同時與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個所述縱筋進行固定。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水平向的閉合箍筋,并使每個水平箍筋同時與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個縱筋進行固定,構成了一種穩(wěn)固的鋼筋骨架,一方面可以增強水平箍筋與縱筋之間的連接強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體結構的抗側移能力。
9、優(yōu)選的,所述混凝土層為高延性混凝土層。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較高的韌性和變形能力,在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吸收更多的能量并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而不易破壞,使得加固后的磚柱在地震等極端情況下具有更好的抗震表現(xiàn),能夠有效保護主體結構免受破壞,同時,高延性混凝土還具有優(yōu)異的耐久性能,能夠長期保持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承載能力不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從而能夠達到提升結構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的目的。
11、優(yōu)選的,所述混凝土層的填充深度不低于50mm。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填充深度不低于50mm的混凝土層能夠有效包裹磚柱外的縱筋和水平箍筋,增強結構的整體性和承載能力,同時,足夠的混凝土層厚度還可以防止因外部因素導致的結構損壞,提高磚柱加固構造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13、優(yōu)選的,相鄰兩個所述水平箍筋之間的間距為100mm。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100mm的間距能夠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兼顧經(jīng)濟性和施工效率,這樣的間距設計既保證了水平箍筋的密集度,以提供足夠的約束力,又減少過度密集造成的材料浪費和施工難度增加。
15、優(yōu)選的,所述磚柱的頂部或底部500mm的區(qū)間范圍內,相鄰兩個所述水平箍筋之間的間距為100mm。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這兩個500mm的區(qū)間范圍內,通過減小水平箍筋的間距至100mm,顯著提升了這些區(qū)域的抗剪承載力和抗震性能。
17、優(yōu)選的,所述磚柱的頂部或底部500mm的區(qū)間范圍外,相鄰兩個所述水平箍筋之間的間距為200mm。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磚柱的頂部和底部500mm區(qū)間范圍外,此技術特征將相鄰兩個水平箍筋的間距調整為200mm。
19、優(yōu)選的,所述水平箍筋穿過墻體。
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穿過墻體的水平箍筋能夠增強磚柱與墻體之間的整體性,防止在受力過程中發(fā)生相對滑移或分離現(xiàn)象。
21、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22、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無需額外砌筑新磚,也無需增加額外的工具來提供支撐功能,使整個施工過程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符合施工需求;
23、2、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較高的韌性和變形能力,在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吸收更多的能量并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而不易破壞,使得加固后的磚柱在地震等極端情況下具有更好的抗震表現(xiàn),能夠有效保護主體結構免受破壞,同時,高延性混凝土還具有優(yōu)異的耐久性能,能夠長期保持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承載能力不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從而能夠達到提升結構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的目的。
1.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磚柱(1)、縱筋(2)、水平箍筋(3)和混凝土層(4),其中,所述磚柱(1)裝配在墻體(5)上,所述縱筋(2)豎向固定在所述磚柱(1)的外圍,所述水平箍筋(3)與所述縱筋(2)相垂直,且所述水平箍筋(3)固定在所述縱筋(2)的外部,所述混凝土層(4)將設置有縱筋(2)和水平箍筋(3)的部分完全覆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縱筋(2)有多個,多個所述水平箍筋(3)均勻分布在所述磚柱(1)的外周壁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箍筋(3)有多個,所述水平箍筋(3)為水平向的閉合箍筋,每個所述水平箍筋(3)同時與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個所述縱筋(2)進行固定。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層(4)為高延性混凝土層(4)。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層(4)的填充深度不低于50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水平箍筋(3)之間的間距為100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磚柱(1)的頂部或底部500mm的區(qū)間范圍內,相鄰兩個所述水平箍筋(3)之間的間距為100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磚柱(1)的頂部或底部500mm的區(qū)間范圍外,相鄰兩個所述水平箍筋(3)之間的間距為200mm。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種磚柱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箍筋(3)穿過墻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