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計算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界面更新方法、產品編輯系統(tǒng)以及介質。
背景技術:
1、現有的產品編輯系統(tǒng)能夠對復雜的大型產品進行細節(jié)設計與編輯,這一產品編輯系統(tǒng)多使用一個設計軟件框架,再在這一設計軟件框架中加入多種控件、插件以使得設計軟件框架符合自身產品編輯系統(tǒng)的設計需求,其中設計軟件框架包括界面框架,界面框架采用主窗口對大型產品以圖像的形式進行預覽,將大型產品中的細小部件采用子窗口進行預覽與編輯,在一個大型產品設計過程中,有細小部件在部分子窗口中存在關聯關系,當對其中一個子窗口中的這一細小部件進行編輯時,為避免更新疏漏,現有的界面框架將對其余的全部子窗口進行同步更新,從而導致這一產品的同步更新速度慢,降低產品設計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界面更新方法、產品編輯系統(tǒng)以及介質,解決了現有的界面更新方法將需要更新時對其余的全部子窗口進行同步更新,導致這一產品的同步更新速度慢,降低產品設計效率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界面更新方法,包括:
3、接收第一界面所發(fā)送的界面更新信息,界面更新信息包括第一界面在預設時間段內的更新數據,第一界面為正在執(zhí)行編輯操作的界面;
4、將界面更新信息發(fā)送到每一第二界面中,第二界面為未執(zhí)行編輯操作的界面;
5、第二界面接收界面更新信息,并判斷當前第二界面中是否具有更新數據,若是,則根據更新數據重新加載當前第二界面,若否,則不重新加載當前第二界面。
6、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第一界面所發(fā)送的界面更新信息之前還包括:
7、捕捉第一界面的操作指令;
8、判斷操作指令是否屬于當前第一界面中的數據編輯指令,若是,則根據操作指令修改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并將修改后的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記為更新數據;
9、根據更新數據生成界面更新信息并發(fā)送。
10、在一些實施例中,界面更新信息還包括更新數據的標識信息,根據更新數據生成界面更新信息并發(fā)送還包括:
11、獲取第一界面中改變的數據內容所對應的標識信息;
12、將標識信息與更新數據映射存儲,生成界面更新信息。
13、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界面更新信息發(fā)送到每一第二界面中還包括:
14、將界面更新信息中的標識信息發(fā)送到每一第二界面中;
15、判斷當前第二界面中是否具有更新數據還包括:
16、接收標識信息;
17、判斷當前第二界面中是否具有標識信息;
18、若是,則獲取界面更新信息,并根據更新數據重新加載當前第二界面。
1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界面具有第一預覽窗格,第一預覽窗格用于預覽第一界面中的圖形數據;
20、根據操作指令修改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還包括:
21、判斷修改后的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所對應的數據類型是否為圖形數據,若是,則根據修改后的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重新加載第一預覽窗格內的圖形數據。
22、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操作指令修改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并將修改后的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記為更新數據還包括:
23、生成提示選框并彈出,提示選框用于提示是否同步更新第二界面中的數據內容;
24、接收提示選框上輸入的第一反饋指令,根據第一反饋指令將更新數據生成界面更新信息并發(fā)送,第一反饋指令用于同步更新第二界面中的數據內容。
25、在一些實施例中,則根據操作指令修改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之前還包括:
26、將當前第一界面中修改前的數據內容記為歷史數據并存儲。
27、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界面具有第二預覽窗格,第二預覽窗格用于預覽第二界面中的圖形數據;
28、根據更新數據重新加載當前第二界面還包括:
29、判斷更新數據的數據類型是否為圖形數據,若是,則根據更新數據重新加載第二預覽窗格內的圖形數據。
30、在第二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產品編輯系統(tǒng),包括待編輯產品、多個編輯界面以及界面更新插件,待編輯產品包括多個待編輯單元;每一編輯界面對應于一個待編輯單元;界面更新插件用于執(zhí)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以更新編輯界面。
31、在第三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計算機程序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計算機程序指令在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32、區(qū)別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中,當第一界面正在執(zhí)行編輯操作時,接收第一界面發(fā)送的界面更新信息,并將界面更新信息發(fā)送到每一第二界面中,第二界面判斷這一更新數據是否存在于當前第二界面中,若存在,則重新加載當前第二界面的數據,以完成更新數據的更新操作,若不存在,則不對當前第二界面進行重新加載。本技術方案將這一界面更新信息直接發(fā)送至第二界面中,并對這一界面更新信息進行識別,區(qū)分出需要重新加載的第二界面以不需要重新加載的第二界面,從而實現部分第二界面的更新,這一過程無需更新全部的第二界面,降低了需要重新加載的第二界面的數量,進而提升了同步更新速度,優(yōu)化更新邏輯,提高了產品設計效率。
33、上述
技術實現要素:
相關記載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讓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而可以依據說明書的文字及附圖記載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易于理解,以下結合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及附圖進行說明。
1.一種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第一界面所發(fā)送的界面更新信息之前還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更新信息還包括更新數據的標識信息,根據所述更新數據生成界面更新信息并發(fā)送還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界面更新信息發(fā)送到每一第二界面中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具有第一預覽窗格,所述第一預覽窗格用于預覽所述第一界面中的圖形數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操作指令修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并將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記為更新數據還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則根據所述操作指令修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數據內容之前還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具有第二預覽窗格,所述第二預覽窗格用于預覽所述第二界面中的圖形數據;
9.一種產品編輯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計算機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程序指令在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