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頻端射印刷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無線電天線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雙頻端射印刷天線。
【背景技術】
[0002]指向性天線由于傳輸距離較全向性天線遠,經(jīng)常用于無線區(qū)域網(wǎng)絡中短距離的橋接。隨著無線通信的快速發(fā)展,對天線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型化、低剖面天線成為移動通信的重要研究內容。印刷八木天線即為一種常用的平面端射天線,而且為了適應一些無線設備的需求,相繼出現(xiàn)了雙頻印刷八木天線。但是八木天線頻帶較窄。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能夠有效提高帶寬的雙頻端射印刷天線。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包括介質板、金屬輻射振子、平行帶線、矩形金屬貼片和金屬反射振子,所述金屬福射振子、平行帶線、矩形金屬貼片和金屬反射振子構成元件單元;
其中平行帶線與輻射振子垂直電連接,矩形金屬貼片與平行帶線垂直,矩形金屬貼片與輻射振子平行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隔,金屬反射振子呈L型,其兩個邊分別與輻射振子和平行帶線平行;
上述介質板正反面分別印刷有元件單元,且正反面的元件單元以平行帶線為對稱軸對稱;
饋電接頭的中心饋電針與介質板正面的平行帶線的連接,饋電接頭的外導體與介質板反面的平行帶線的下層連接。
[0005]優(yōu)選的,所述金屬輻射振子為條狀,其長度為天線低頻工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0006]優(yōu)選的,所述介質板為矩形介質板。
[0007]優(yōu)選的,所述矩形金屬貼片與金屬輻射振子之間的間隔根據(jù)天線的偶合關系及阻抗匹配要求確定。
[0008]優(yōu)選的,所述L型金屬反射振子與金屬福射振子的相對位置根據(jù)天線的福射方向性要求確定。
[0009]優(yōu)選的,所述矩形金屬貼片的長為天線高頻工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001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矩形金屬貼片的諧振作用,天線可以工作在雙頻。金屬反射條對信號起到反射作業(yè),因此本發(fā)明的天線工作在端射方向。而且本發(fā)明為平面結構,尺寸較小,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加工。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fā)明雙頻端射印刷天線的三維示意圖。
[0012]圖2為本發(fā)明雙頻端射印刷天線的正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4]圖中,1-介質板;2-金屬輻射振子;3-平行帶線;4-矩形金屬貼片;5-金屬反射振子。
[0015]實施例1
一種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如圖所示,包括介質板1、金屬輻射振子2、平行帶線3、矩形金屬貼片4和金屬反射振子5,所述金屬福射振子2、平行帶線3、矩形金屬貼片4和金屬反射振子5構成元件單元;
其中平行帶線3印刷在介質板I的縱向上,平行帶線3與輻射振子2垂直電連接,矩形金屬貼片4與平行帶線3垂直,矩形金屬貼片4與輻射振子2平行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隔,金屬反射振子5呈L型,其兩個邊分別與輻射振子2和平行帶線3平行,金屬反射振子5與平行帶線3和輻射振子2均不接觸;
上述介質板I正反面分別印刷有元件單元,且正反面的元件單元以平行帶線3為對稱軸對稱;
饋電接頭的中心饋電針與介質板I正面的平行帶線3的連接,饋電接頭的外導體與介質板反面的平行帶線3的下層連接。
[0016]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金屬輻射振子2為條狀,其尺寸為天線低頻工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0017]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介質板I為矩形介質板。
[0018]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矩形金屬貼片4與金屬輻射振子2的相對位置根據(jù)天線的偶合關系及阻抗匹配要求確定。
[0019]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金屬反射振子5為L型,L型金屬反射振子5與金屬福射振子2的相對位置根據(jù)天線的輻射方向性要求確定。
[0020]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矩形金屬貼片4的長為高頻工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0021]本實施例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其中金屬輻射振子、平行帶線、矩形金屬貼片和金屬反射振子構成元件單元;其中平行帶線與輻射振子垂直電連接,矩形金屬貼片與平行帶線垂直,矩形金屬貼片與輻射振子平行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隔,金屬反射振子呈L型,其兩個邊分別與輻射振子和平行帶線平行;上述介質板正反面分別印刷有元件單元,且正反面的元件單元以平行帶線為對稱軸對稱;饋電接頭的中心饋電針與平行帶線3的上層連接,饋電接頭的外導體與平行帶線3的下層連接。由于矩形金屬貼片4的諧振作用,天線可以工作在雙頻。金屬反射條對信號起到反射作業(yè),因此本發(fā)明的天線工作在端射方向。而且本發(fā)明為平面結構,尺寸較小,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加工。
[0022]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語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顯然,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質板(I)、金屬輻射振子(2)、平行帶線(3)、矩形金屬貼片(4)和金屬反射振子(5),所述金屬輻射振子(2)、平行帶線(3)、矩形金屬貼片(4)和金屬反射振子(5)構成元件單元; 其中平行帶線(3)與輻射振子(2)垂直電連接,矩形金屬貼片(4)與平行帶線(3)垂直,矩形金屬貼片(4)與輻射振子(2)平行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隔,金屬反射振子(5)呈L型,其兩個邊分別與輻射振子(2)和平行帶線(3)平行; 上述介質板(I)正反面分別印刷有元件單元,且正反面的元件單元以平行帶線(3)為對稱軸對稱; 饋電接頭的中心饋電針與介質板(I)正面的平行帶線(3)的連接,饋電接頭的外導體與介質板反面的平行帶線(3)的下層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輻射振子(2)為條狀,其長度為天線低頻工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板(I)為矩形介質板。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金屬貼片(4)與金屬輻射振子(2)之間的間隔根據(jù)天線的性能及阻抗匹配要求確定。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金屬反射振子(5)與金屬輻射振子(2)的相對位置根據(jù)天線的性能要求確定。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金屬貼片(4)的長為天線高頻工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雙頻端射印刷天線,包括介質板、金屬輻射振子、平行帶線、矩形金屬貼片和金屬反射振子,金屬輻射振子、平行帶線、矩形金屬貼片和金屬反射振子構成元件單元;平行帶線與輻射振子垂直電連接,矩形金屬貼片與平行帶線垂直,矩形金屬貼片與輻射振子平行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隔,金屬反射振子呈L型,兩個邊分別與輻射振子和平行帶線平行;介質板正反面分別印刷有元件單元,且正反面的元件單元以平行帶線為對稱軸對稱;饋電接頭的中心饋電針與介質板正面的平行帶線的連接,饋電接頭的外導體與介質板反面的平行帶線的下層連接。本發(fā)明為平面結構,尺寸較小,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加工。
【IPC分類】H01Q1/38, H01Q5/20
【公開號】CN105655700
【申請?zhí)枴?br>【發(fā)明人】葉道峰, 李元新
【申請人】中山大學, 廣東順德中山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國際聯(lián)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