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包括野外取材、材料消毒處理、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瓶苗移栽、林下種植、成品制備。本發(fā)明解決了金線蓮種子微小,胚發(fā)育不完全,在自然條件下發(fā)芽難的問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金線蓮藥源稀少,特別是植物內所含有的強鎮(zhèn)痛、消炎、抗癌成分不能滿足臨床以及日常增強人體免疫力需要等問題。用一次性成苗方法培養(yǎng)并進行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金線蓮成活率高,產量上提高1~2倍,植株內含物質充分、品相、品質優(yōu)良。
【專利說明】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領域】,具體涉及ー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木。
【背景技術】
[0002]金線蓮(Anooctochilusroxburghii (Wall.) Lindl)是珍貴的草藥之一,屬于蘭科(.0rchidaceae)開唇蘭屬iAnoectochilus、植物,又稱金線城、鳥人參,享有“藥王”、“神藥”等美稱。金線蓮為陸生蘭,多年生草本,高ri8cm ;根狀莖匍匐伸長,淡紅褐色,稍肉質,長4~9cm,具明顯節(jié),節(jié)上長有不定根;葉互生,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L 53.5cm,寬l~3cm,葉脈網狀,金黃色,葉下表面為淡紫紅色,主要生長在海抜300-600米深山密林下或溪澗旁潮濕的草叢中或竹林下,特別是闊葉林下的蔭濕地帯,自然環(huán)境生長的金線蓮一般呈稀疏、零星分布,很少成片密生,種質資源稀缺,為瀕危保護植物。金線蓮種子微小,胚發(fā)育不完全,在自然條件下發(fā)芽難。主要分布于亞洲的日本、中國、斯里蘭卡、印度和尼泊爾等國,臺灣和福建是我國主要的產地之一。
[0003]金線蓮含糖類、?;撬帷娦倪邦?、酯類、生物堿、留體、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無機兀素等。有研究表明,金線蓮具有提聞機體免疫力、抗裳老、降血糖等作用。其中,金線蓮多糖是非常有前景的抗腫瘤藥物或輔助抗腫瘤藥物。金線蓮的植物中萃取物質,可以成功抑制最難對付的乳癌(MCF-7),加速并誘導乳癌細胞死亡,阻斷癌細胞結構生成,這種萃取物也有抑菌效果,能殺死常見的感染細菌。金線蓮在福建各地民問用藥情況略有不同:閩西地區(qū)(寧北、清流、泰寧等縣)民間多用于小兒高燒不退、驚風等;閩南地區(qū)多用于治療腎炎、膀胱炎、糖尿病等;閩中地區(qū)多用于消炎鎮(zhèn)痛,治療膽結石、膽道炎等;閩東地區(qū)多用于祛風濕。通經絡、養(yǎng)血、通痹,治療風濕骨節(jié)病,腰膝痹痛等。
[0004]目前,金線蓮產業(yè)化已經初具規(guī)模。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環(huán)境較為適合其生長的地區(qū),年產值已經超過10億元大關。但是金線蓮產業(yè)化生產過程中,受到瓶內營養(yǎng)物質、生長激素含量、生長空間的限制,導致其植物體內一些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低于野生環(huán)境下的金線蓮。多數企業(yè)在建立金線蓮生產線時,種植主要以大棚種植為主,沒有進行合理的林下種植,無成熟完整的規(guī)模生產體系,出產金線蓮的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構建一個金線蓮產業(yè)化標準,建立一個成套的金線蓮生產體系模式,開發(fā)利用“金線蓮林下種植”技木,并加速其產業(yè)化對提高民生健康水平,促進中國特色的養(yǎng)生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目的ー是提供一種應用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技木,為林下遷地種植栽培金線蓮促進產業(yè)發(fā)展提供關鍵技術。二是解決金線蓮種子微小,胚發(fā)育不完全,在自然條件下發(fā)芽難的問題;解決現有技術中金線蓮藥源稀少,特別是植物內所含有的強鎮(zhèn)痛、消炎、抗癌成分不能滿足臨床以及日常增強人體免疫力需要等問題。
[0006]本發(fā)明的方法是以如下方式實現的: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是包括取材、材料消毒處理、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瓶苗移栽、林下種植、成品制備。具體步驟如下:
1)取材:野生金線蓮植株莖段,采自福建永泰海拔30(T600m山澗,采摘后用濕布包好帶回;
2)材料消毒處理:將采集的野生金線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距離芽點f2cm處剪取莖段,去除多余的葉片,置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漂洗15min并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沖洗干凈后,置于流水中沖滴0.5^1小時,再用雙蒸水沖洗2~3次,在超凈工作臺內用75%的酒精消毒30s,加入0.1%升萊處理5"!Omin,再用無菌水沖3~4遍后置工作臺備用;
3)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將消毒后的材料放在滅過菌的培養(yǎng)皿上,用手術刀切掉與升汞接觸的切口部分0.2^0.4cm,然后將材料切成f2cm長的莖段分別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溫度為23±2°C,光照時間10h/d,培養(yǎng)前10天進行黑黯培養(yǎng),11天以后光照強度調整為500-10001X,芽誘導培養(yǎng)35~45天,得到叢生芽;
4)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將經誘導培養(yǎng)得到叢生芽,高3~4cm,具3~4節(jié)間,f2片葉的無根幼苗,切成f2cm長的莖段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基中,莖段必須平鋪置放,培養(yǎng)溫度為23±2°C,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為1500~25001x,培養(yǎng)4飛個月獲得生長完整并生根率達99%的可直接移植瓶苗植株;
5)瓶苗移栽:將經一次性成苗誘導培養(yǎng)4飛個月并同步生根且株高為6~10cm的金線蓮瓶苗,放在自然光下煉苗3飛天,再打開瓶蓋煉苗2~3天,然后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植株,洗去附著在根系上的培養(yǎng)基;
6)林下種植:選擇海拔30(T800米土質松散、透氣、排水、保水性能好的山地,避免陽光直射,移栽前基質用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溶液澆透消毒;種植時,每株行距5*5cm,栽培床高2(T30cm,床面寬f 1.2m,密度50(Tl000株/m2 ;栽培期間,保持土壤濕潤且溫度12~15°C,施肥在金線蓮生長季節(jié)每隔半個月使用農家液態(tài)肥或之氣液,稀釋至1000倍使用;在林下自然狀態(tài)栽培61個月,株高l(Tl5Cm,生長出51片葉時即可采收,通過林下種植金線蓮的成活率為99% ;
7)成品制備:采收后的金線蓮可以制成新鮮金線蓮產品、金線蓮的凍干產品、金線蓮曬干或烘干產品三種。
[0007]其中,所述的步驟3)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MS+BA 2mg -L^1+NAA Img -L^+KT0.5mg.L-1 + N6-異戊烯基腺嘌呤Img.L-1 +蔗糖30g噸―1+活性炭Ig.L-1+瓊脂6.5g.L-1,培養(yǎng)基厚度為1.4^1.6cm。
[0008]所述的步驟4) 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1/3MS+N6-異戊烯基腺嘌呤0.5~1.5mg ? L 1 +NAA I~2mg ? L ^HyponexI 2~3g ? L 1+Hyponex2 2~3g ? L 1 +PeptoneI~3g ? L-1 + 土豆 100~150g ? L-1+ 蔗糖 35g ? L-1+ 活性炭 I~2g ? L-1+ 瓊脂 6.5g ? L-1,培養(yǎng)基厚度為l.r1.6cm。
[0009]本發(fā)明具有以下顯著優(yōu)點:
1、應用一次性成苗技術組培金線蓮,提高了金線蓮移栽苗成活率和生根率。通過林下自然回歸遷地種植,釋放培養(yǎng)過程一些激素的含量,進一步提高金線蓮的生長能力和有益物質的積累,種植后金線蓮比瓶苗移栽期重量增加廣2倍。
[0010]2、本發(fā)明建立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技術、移栽和模擬林下生長,自然回歸遷地種植的全套生產技術體系,為整個金線蓮產業(yè)的產業(yè)化、規(guī)模化、規(guī)范化培育體系的構成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加快了投資資金回收進程,滿足了市場需求,節(jié)約投資企業(yè)大量時間和資金。
[0011]3、節(jié)約土地資源,保護農民利益,在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中,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發(fā)展適合林下生長的福建野生金線蓮,這樣農民既得利益不受損害,又不影響農業(yè)生產同時又創(chuàng)造了高附加值的農業(yè)產品,増加了農民收入,真實做到并達到了高新技術服務農業(yè)、月艮務農民的宗_。
[0012]4、利用林地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充分發(fā)揮山區(qū)林地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提高林地使用率,極大地提高森林的經濟效益,為山區(qū)勞動カ的合理安排提供了條件,同時對于回歸和厚實當前山區(qū)的勞動カ是最好的號召力。
[0013]5、有利于森林生態(tài)保護,結合撫育、踢枝、追肥、促進林木生長。
[0014]6、林下進行人工栽培既能滿足金線蓮野生狀態(tài)所需的生長環(huán)境,同時節(jié)約遮陽網的投入。因此,保護金線蓮這一物種具有重要的科研、醫(yī)學、生態(tài)意義和價值,將為人類醫(yī)治疾病和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按照目前的種植情況進行計算以6個月為一個生產周期,滾動發(fā)展,ー畝山地每年種植可以有兩次收成,按(現行市場價格)林下種植的鮮品300元/kg,每畝收獲鮮品500kg*2,每畝年產值60萬人民幣,所以福建金線蓮林下種植前景廣闊。
[0015]本發(fā)明立足福建山區(qū)林地資源優(yōu)勢,“實行林藥間作,生態(tài)栽培”的原則,對金線蓮采用林下回歸遷地栽培,營造適合金線蓮瓶苗的最佳生長環(huán)境,提高移植成活率,形成金線蓮組培苗林下種植的規(guī)?;⒏=ń鹁€蓮的人工林下栽培體系,完善金線蓮產業(yè)化推廣體系這樣既不占用農民可耕土地,又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經過多年、多點栽培試驗,發(fā)展福建金線蓮產業(yè),必須進行林下開發(fā),實施生態(tài)栽培,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雙贏的效果。
附圖 說明
[0016]圖1 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平鋪放置的生長情況 圖2 —次性培養(yǎng)的移植苗
圖3準備移植的大量瓶苗 圖4是移植后瓶苗生長情況 圖5林下種植生境 圖6林下種植苗 圖7林下種植6個月生長情況 圖8烘干完成的金線蓮 圖9成品金線蓮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充分公開本發(fā)明的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木,以下對本發(fā)明做進ー步的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
[0018]實施例1
1)取材:野生金線蓮植株莖段,采自福建永泰海拔500m山澗,采摘后用濕布包好帶回。[0019]2)材料消毒處理:將采集的野生金線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距離芽點2cm處剪取莖段,去除多余的葉片,置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漂洗15min并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沖洗干凈后,置于流水中沖滴I小時,再用雙蒸水沖洗3次,在超凈工作臺內用75%的酒精消毒30s,加入0.1%升汞處理8min,再用無菌水沖4遍后置工作臺備用。
[0020]3)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將經消毒處理后的材料放在滅過菌的培養(yǎng)皿上,用手術刀切掉與升汞接觸的切口部分0.2cm,然后將材料切成2cm長的莖段分別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MS +BA 2mg噸―1 +NAA Img噸―1 +KT 0.5mg噸―1+ N6-異戊烯基腺嘌呤Img ? L—1 +蔗糖30g ? L—1+活性炭Ig ? L—1+瓊脂6.5g ? L—1,培養(yǎng)基厚度為1.5cm。
[0021]培養(yǎng)溫度為23°C,光照時間10h/d,培養(yǎng)前10天進行黑黯培養(yǎng),11天以后光照強度調整為8001x,芽誘導培養(yǎng)40天,得到叢生芽。
[0022]4) 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將經芽誘導培養(yǎng)得到叢生芽,高3cm,具3節(jié)間,2片葉的無根幼苗,切成2cm長的莖段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基中,莖段必須平鋪置放,見圖1。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1/3MS +N6-異戊烯基腺嘌呤1.0mg +NAA 1.5mg ? T1+HyponexI 2.5g ? L 1 +Hyponex2 2.5g ? L 1 +Peptone 2g ? L 1 + 土 ii 120g ? L 丨+ 鹿糖35g ? r1+活性炭1.5 g ? r1+瓊脂6.5g ? L—1,培養(yǎng)基厚度為1.5cm。
[0023]培養(yǎng)溫度為23°C,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為20001x,培養(yǎng)4.5個月獲得生長完整并生根率達99%可直接移栽瓶苗植株,見圖2、圖3。
[0024]5)瓶苗移栽:將經一次性成苗誘導培養(yǎng)4.5個月并同步生根且株高為8cm的金線蓮瓶苗,放在自然光下煉苗5天,再打開瓶蓋煉苗2天,見圖4。然后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植株,洗去附著在根系上的培養(yǎng)基。
[0025]6)林下種植:包括植地選擇、植地清理、搭蓋遮陰棚、基質消毒處理、林下栽植、移栽后管理、林下采收。
[0026]A)植地選擇
選擇海拔500米土質松散、透氣、排水、保水性能好的山地,濕度應保持在70 % -85 %之間,避免陽光直射,透光率50%-60%,適生溫度為15-28°C,金線蓮宜在偏酸性土壤條件下生長。
[0027]B )植地清理
土地平整、松土除草、對周圍的灌木以及一些樹木枝葉進行間疏,砍除,同時做成平哇,哇埂寬30-60厘米,高20厘米,也可以根據山地的實際可以栽種位置整理和樹行距靈活掌握。在自然條件下,上層喬木郁閉度65%-75%,下層植被覆蓋度35-45%。
[0028]C )搭蓋遮陰棚
搭蓋遮陰棚,調節(jié)透光度,透光以三陽七陰為適合,4飛月氣溫升高,透光可降低到30%以下,種植地周圍必須采用圍籬笆、拉蓋遮陽網來防止鼠、蛇、鳥、蟲等野生動物危害的侵襲。
[0029]林下種植生境見圖5。
[0030]D)基質消毒處理
移栽前基質用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溶液澆透消毒,濕度保持在70% -85%之間,避免陽光直射,透光率50%-60%。[0031]E)林下栽植
栽培時間2月下旬-6月上旬,9月上旬-12月。生長最好的時間是9月-11月。經實踐,在海拔500-800米的林下種植,在酷夏成活率為99%。
[0032]合理密植是金線蓮高產的ー項重要措施,地肥應該疏、地薄應該密,株行距5*5厘米。不宣種植太深,栽培床高25厘米,床面寬1.2米,密度800株/m2,大小分栽,便于管理和收成等級區(qū)分,栽種后壓實小苗四周,種植后用山泉水澆一次透水,達到土壌完全濕潤,施肥在金線蓮生長季節(jié)每隔半個月使用農家液態(tài)肥或之氣液,稀釋至1000倍進行,施肥時切忌污染金線蓮葉片,如有不慎污染,必須立即噴灑清水。林下種植情況見圖6。
[0033]F)移栽后管理
保持土壌溫度13°C,氣溫20-25°C ;栽培5天植株即可成活,通過林下種植金線蓮的成活率為99%。但是應注意不能澆水過量,寧干勿濕。
[0034]G)病蟲害防治
由于林下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復雜,加上金線蓮是鼠蛇鳥飛蟲喜歡啃食的食物,所以栽種后必須用目的網圍起來。蝸牛、紅蜘蛛、蛞蝓為多,可以人工捕殺,莖枯病、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要及時拔除或施有機農藥。
[0035]H)林下采收
采收適期的確定與栽培時間長短有密切關系,必須在林下自然狀態(tài)栽培6個月以上株高10厘米以上,生長出6片葉時即可采收,見圖7。這時金線蓮內含物質充分金線蓮植株健康、莖干粗壯,根系發(fā)達、氣生根明顯,葉片顏色深厚、絨布狀明顯,葉脈金線明晰,成活率達99%,每株重量達3.5-5.5克,采摘采用人エ拔摘,提倡隨拔隨放,輕拔輕放。
[0036]I)清洗
撥苗時按照大小分類放好,鮮植株進行逐株清理,去除植株表面泥土尤其是根部的土壤、雜質及部分附生生物,避免水流直接沖刷葉片,影響金線蓮品相,經林下種植的金線蓮在產量上比瓶苗移栽期的重量増加2倍。
[0037]7)成品制備:采收后的金線蓮可以制成新鮮金線蓮產品、金線蓮的凍干產品、金線蓮曬干或烘干產品三種,見圖8,圖9。
[0038]金線蓮采后應用:新鮮金線蓮直接入肴,藥食同源,既是藥物又是食物。將金線蓮葉磨成粉入肴,主要是做ー些湯羹的菜肴。選擇新鮮的金線蓮清洗干凈置榨汁機進行鮮榨金線蓮汁,加入上好的蜂蜜后直接飲用對于消熱解暑、消炎、提高免疫有很好的效果。采用凍干(零下30° C)的低溫保鮮技術,使金線蓮保鮮更加持久。
[0039]實施例2
1)取材:野生金線蓮植株莖段,采自福建永泰海拔300m山澗,采摘后用濕布包好帶回;
2)材料消毒處理:將采集的野生金線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距離芽點1.5cm處剪取莖段,去除多余的葉片,置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漂洗15min并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沖洗干凈后,置于流水中沖滴1小時,再用雙蒸水沖洗2次,在超凈工作臺內用75%的酒精消毒30s,加入0.1%升萊處理lOmin,再用無菌水沖4遍后置工作臺備用;
3)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將消毒后的材料放在滅過菌的培養(yǎng)皿上,用手木刀切掉與升汞接觸的切ロ部分0.3cm,然后將材料切成1.5cm長的莖段分別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配方同實施例1,培養(yǎng)基厚度1.4cm),培養(yǎng)溫度為21°C,光照時間10h/d,培養(yǎng)前10天進行黑黯培養(yǎng),11天以后光照強度調整為10001X,芽誘導培養(yǎng)35天,得到叢生芽;
4)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將經誘導培養(yǎng)得到叢生芽,高4cm,具4節(jié)間,2片葉的無根幼苗,切成Icm長的莖段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1/3MS+N6-異戍烯基腺嘿呤 1.5mg ? L 1 +NAA 2mg ? L ^HyponexI 3g ? L 1+Hyponex2 3g ? L 1+Peptone 3g *L_1 + 土豆 150g.171+鹿糖 35g.171+活性炭 2g.L-1+瓊脂 6.5g.171,培養(yǎng)基厚度為1.4cm。莖段必須平鋪置放,培養(yǎng)溫度為21 °C,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為15001x,培養(yǎng)5個月獲得生長完整并生根率達99%的可直接移植瓶苗植株;
5)瓶苗移栽:將經一次性成苗誘導培養(yǎng)5個月并同步生根且株高為IOcm的金線蓮瓶苗,放在自然光下煉苗4天,再打開瓶蓋煉苗3天,然后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植株,洗去附著在根系上的培養(yǎng)基;
6)林下種植:包括植地選擇、植地清理、搭蓋遮陰棚、基質消毒處理、林下栽植、移栽后管理、林下采收。關鍵是要選擇海拔300米土質松散、透氣、排水、保水性能好的山地,避免陽光直射,移栽前基質用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溶液澆透消毒;種植時,每株行距5*5cm,栽培床高30cm,床面寬1.2m,密度1000株/m2 ;栽培期間,保持土壤濕潤且溫度15°C,施肥在金線蓮生長季節(jié)每隔半個月使用農家液態(tài)肥或之氣液,稀釋至1000倍使用;在林下自然狀態(tài)栽培7個月以上株高12cm以上,生長出5片葉時即可采收。采收的金線蓮每株重量達3.5^5.5克,通過林下種植金線蓮的成活率為99% ;
7)成品制備:采收后的金線蓮可以制成新鮮金線蓮產品、金線蓮的凍干產品、金線蓮曬干或烘干產品三種。
[0040]實施例3
1)取材:野生金線蓮植株莖段,采自福建永泰海拔600m山澗,采摘后用濕布包好帶回;
2)材料消毒處理:將采集的野生金線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距離芽點Icm處剪取莖段,去除多余的葉片,置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漂洗15min并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沖洗干凈后,置于流水中沖滴0.5小時,再用雙蒸水沖洗3次,在超凈工作臺內用75%的酒精消毒30s,加入0.1%升汞處理5min,再用無菌水沖3遍后置工作臺備用;
3)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將消毒后的材料放在滅過菌的培養(yǎng)皿上,用手術刀切掉與升汞接觸的切口部分0.4cm,然后將材料切成Icm長的莖段分別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配方同實施例1,培養(yǎng)基厚度1.6cm),培養(yǎng)溫度為25°C,光照時間10h/d,培養(yǎng)前10天進行黑黯培養(yǎng),11天以后光照強度調整為5001x,芽誘導培養(yǎng)45天,得到叢生芽;
4)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將經誘導培養(yǎng)得到叢生芽,高3.5cm,具3節(jié)間,I片葉的無根幼苗,切成1.5cm長的莖段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1/3MS+N6-異戍烯基腺嘿呤 0.5mg ? L 1 +NAA Img ? L ^HyponexI 2g ? L 1+Hyponex2 2g ? L 1+Peptone Ig *L_1 + 土豆 IOOg.171+鹿糖 35g.171+活性炭 Ig.171+瓊脂 6.5g.171,培養(yǎng)基厚度為1.6cm。莖段必須平鋪置放,培養(yǎng)溫度為25°C,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為25001x,培養(yǎng)4個月獲得生長完整并生根率達99%的可直接移植瓶苗植株;
5)瓶苗移栽:將經一次性成苗誘導培養(yǎng)4個月并同步生根且株高為6cm的金線蓮瓶苗,放在自然光下煉苗3天,再打開瓶蓋煉苗3天,然后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植株,洗去附著在根系上的培養(yǎng)基;
6)林下種植:包括植地選擇、植地清理、搭蓋遮陰棚、基質消毒處理、林下栽植、移栽后管理、林下采收。關鍵是要選擇海抜800米土質松散、透氣、排水、保水性能好的山地,避免陽光直射,移栽前基質用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溶液澆透消毒;種植時,每株行距5*5cm,栽培床高20cm,床面寬lm,密度500株/m2 ;栽培期間,保持土壤濕潤且溫度12°C,施肥在金線蓮生長季節(jié)每隔半個月使用農家液態(tài)肥或之氣液,稀釋至1000倍使用;在林下自然狀態(tài)栽培8個月以上株高15cm以上,生長出8片葉時即可采收。采收的金線蓮每株重量達3.5-5.5克,通過林下種植金線蓮的成活率為99% ;
7)成品制備:采收后的金線蓮可以制成新鮮金線蓮產品、金線蓮的凍干產品、金線蓮曬干或烘干產品三種。
【權利要求】
1.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是包括野外取材、材料消毒處理、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瓶苗移栽、林下種植、成品制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取材:野生金線蓮植株莖段,采自福建永泰海拔30(T600m山澗,采摘后用濕布包好帶回; 2)材料消毒處理:將采集的野生金線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距離芽點f2cm處剪取莖段,去除多余的葉片,置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漂洗15min并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沖洗干凈后,置于流水中沖滴0.5^1小時,再用雙蒸水沖洗2~3次,在超凈工作臺內用75%的酒精消毒30s,加入0.1%升萊處理5"!Omin,再用無菌水沖3~4遍后置工作臺備用; 3)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將經消毒處理后的材料放在滅過菌的培養(yǎng)皿上,用手術刀切掉與升汞接觸的切口部分0.2^0.4cm,然后將材料切成f2cm長的莖段分別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溫度為23±2°C,光照時間10h/d,培養(yǎng)前10天進行黑黯培養(yǎng),11天以后光照強度調整為50(T10001X,芽誘導培養(yǎng)35~45天,得到叢生芽; 4)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將經芽誘導培養(yǎng)得到的叢生芽,高3~4cm,具3~4節(jié)間,f2片葉的無根幼苗,切成Hcm長的莖段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基中,莖段必須平鋪置放,培養(yǎng)溫度為23±2°C,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為1500~25001x,培養(yǎng)4飛個月獲得生長完整并生根率達99%可直接移栽瓶苗植株; 5)瓶苗移栽:將經一次性成苗誘導培養(yǎng)4飛個月并同步生根且株高為6~10cm的金線蓮瓶苗,放在自然光下煉苗3飛天,再打開瓶蓋煉苗2~3天,然后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植株,洗去附著在根系上的培養(yǎng)基; 6)林下種植:選擇海拔30(T800m土質松散、透氣、排水、保水性能好的山地,避免陽光直射,移栽前基質用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溶液澆透消毒;種植時,每株行距5*5cm,栽培床高2(T30cm,床面寬f 1.2m,密度50(Tl000株/m2 ;栽培期間,保持土壤濕潤且溫度12~15°C,施肥在金線蓮生長季節(jié)每隔半個月使用農家液態(tài)肥或之氣液,稀釋至1000倍使用;在林下自然狀態(tài)栽培61個月株高l(Tl5cm,生長出51片葉時即可采收,通過林下種植金線蓮的成活率為99% ; 7)成品制備:采收后的金線蓮可以制成新鮮金線蓮產品、金線蓮的凍干產品、金線蓮曬干或烘干產品三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不定芽誘導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MS +BA 2mg -L^1 +NAA Img -L^1 +KT 0.5mg噸一1+ N6-異戊烯基腺嘌呤Img ? L—1 +蔗糖30g ? L—1+活性炭Ig ? L—1+瓊脂6.5g ? L—1,培養(yǎng)基厚度為l.4-1.6c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 一次性成苗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1/3MS +N6-異戊烯基腺嘌呤0.5^1.5mg+NAA I~2mg ? L-1 +HyponexI 2~3g ? L_1+Hyponex2 2~3g ? L-1 +Peptone I~3g ? L-1 + 土豆100~150g.L—1+蔗糖35g.L—1+活性炭I~2g.L—1+瓊脂6.5g七1,培養(yǎng)基厚度為1.4~1.6cm。
【文檔編號】A01H4/00GK103444530SQ201310358279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何官榕, 鄒雙全, 何碧珠 申請人: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