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械振動及噪音控制,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方法及衣物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1、根據(jù)用戶滿意度調查,衣物處理設備的噪音是用戶關注度最高的。而究其原因,衣物處理設備各個部件在洗滌、脫水過程中各個部件的振動是衣物處理設備噪音的主要來源。因而,對衣物處理設備各個部件的減振是降低衣物處理設備噪音的主要手段。
2、然而,市面上通常的減振手段大多是添加用來緩沖的結構件,減振手段相對單一。
3、申請?zhí)枮?01721866792.6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減振降噪型車門板,包括車門骨架、外板和內飾板,所述車門骨架的外側面固定連接有外板,車門骨架的內側面設置有內飾板,內飾板朝向車門骨架的側面固定連接有若干鐵質嵌入柱,所述車門骨架朝向內飾板的側面開設有若干嵌入盲孔,所述鐵質嵌入柱的止端固定連接有第一磁鐵,所述嵌入盲孔的孔底內固定嵌入有第二磁鐵,第一磁鐵和第二次貼的磁南極和磁北極方向相反,所述嵌入盲孔的內壁固定嵌入有磁鐵環(huán),所述鐵質嵌入柱位于嵌入盲孔內,所述內飾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發(fā)泡硅膠板,發(fā)泡硅膠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減振橡膠層。
4、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磁鐵環(huán)對鐵質嵌入柱的吸引,保證鐵質嵌入柱不能輕易滑出,提高內飾板位置穩(wěn)定性,當內飾板朝向車門骨架移動時,起到緩沖減振的作用。但是上述減振結構并不能通過程序控制實現(xiàn)。
5、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fā)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該裝置能夠通過程序調整上下支架之間的作用力,確保衣物處理設備減振裝置處于最佳的減振狀態(tài)。
2、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應用上述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的方法。
3、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衣物處理設備。
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5、一種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包括,
6、上支架;
7、下支架,安裝于上支架的下方,上支架在縱向上和橫向上能夠相對下支架運動,兩者之間的距離可變;
8、間距感測單元,設置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用于獲取上支架與下支架相對運動的距離變化量;
9、作用力調整單元,設置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用于根據(jù)距離變化量與預設變化量比較,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作用力。
10、優(yōu)選的,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還包括,
11、作用力檢測單元,設置在上支架或下支架上,用于檢測上支架或下支架承受的作用力;
12、環(huán)向減振機構,用于提供橫向減振的阻尼力;
13、縱向減振機構,縱向減振機構包括減振件,其一端與上支架抵接,另一端與下支架抵接,用于提供縱向減振的阻尼力;
14、作用力檢測單元測得的作用力驅使減振件壓縮,減振件的壓縮量為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距離變化量。
15、優(yōu)選的,預設變化量包括一階預設變化量和二階預設變化量,一階預設變化量小于二階預設變化量;
16、環(huán)向減振機構限定為在距離變化量處于一階預設變化量和二階預設變化量之間時提供減振作用。
17、優(yōu)選的,作用力調整單元包括,
18、永磁體和電磁鐵,永磁體設于其中一支架上,電磁鐵設于另一支架上;
19、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作用力為引力或斥力。
20、一種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的方法,包括,
21、s1、獲取上支架與下支架相對運動的距離變化量;
22、s2、比較距離變化量與預設變化量,得到對比結果;
23、s3、根據(jù)對比結果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作用力。
24、優(yōu)選的,執(zhí)行s1、獲取上支架與下支架相對運動的距離變化量之前,包括,
25、s10、獲取上支架或下支架承受的作用力,將上支架或下支架承受的作用力與減振件的預設限值比較。
26、優(yōu)選的,s10、獲取上支架或下支架承受的作用力,將上支架或下支架承受的作用力與減振件的預設限值比較,具體包括,
27、s101、判斷作用力不超過預設限值,并且距離變化量不超過一階預設變化量,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引力;
28、s102、判斷作用力不超過預設限值,距離變化量超過一階預設變化量,再次判斷距離變化量超過二階預設變化量,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斥力;
29、s103、判斷作用力超過預設限值,并且距離變化量超過二階預設變化量,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斥力;
30、否則,不再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作用力。
31、優(yōu)選的,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引力具體包括,
32、向上支架或下支架設置的電磁鐵正向通電,正向通電的電流大小與調整上下支架之間引力的大小對應。
33、優(yōu)選的,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斥力具體包括,
34、計算作用力與預設限值的差值,根據(jù)差值計算反向通電的電流大小,反向通電的電流大小與調整上下支架之間斥力的大小對應。
35、一種衣物處理設備,應用于上述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的方法。
3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7、本發(fā)明通過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設置間距感測單元和作用力調整單元,根據(jù)距離變化量與預設變化量比較,當上支架承受的作用力較小,縱向減振機構發(fā)揮減振作用而環(huán)向減振機構不能充分發(fā)揮減振作用時,通過程序控制并調整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作用力,同樣使環(huán)向減振機構發(fā)揮減振作用,確保衣物處理設備減振裝置處于最佳的減振狀態(tài)。
38、本發(fā)明以上支架和下支架為載體,將作用力調整單元、縱向減振機構、環(huán)向減振機構、作用力檢測單元以及間距感測單元安裝在上、下支架上,結構簡單,安裝拆卸便捷,拆卸維修成本低。
39、本發(fā)明的減振方法結合上支架承受作用力的情況實時調整上下支架之間的引力或斥力,保證衣物處理設備的平穩(wěn)運行,提高用戶的體驗和滿意度。
4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1.一種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其特征在于,預設變化量包括一階預設變化量和二階預設變化量,一階預設變化量小于二階預設變化量;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用力調整單元包括,
5.一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衣物處理設備的減振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執(zhí)行s1、獲取上支架(1)與下支架(2)相對運動的距離變化量之前,包括,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0、獲取上支架(1)或下支架(2)承受的作用力,將上支架(1)或下支架(2)承受的作用力與減振件(31)的預設限值比較,具體包括,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上支架(1)與下支架(2)之間的引力具體包括,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上支架(1)與下支架(2)之間的斥力具體包括,
10.一種衣物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權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