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鋁模板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鋁模板上用的一種新型K板結構。
背景技術:
建筑鋁合金模板是一種新型的建筑模板,符合“四節(jié)一環(huán)?!闭?,經濟、快速、質優(yōu)、環(huán)保,它的應用對建筑節(jié)能及環(huán)保都有重要意義;目前,隨著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建設單位對施工質量和工作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
一種現有技術的K板,參見圖1,包括K板主體和位于K板槽內的加強板,但是加強板的高度低于K板主體的兩個側壁,這樣在安裝背楞的時候,背楞與K板加強板之間會形成間隙,不能緊密貼合在K板上,背楞對K板施力不均勻,使K板不能保持水平或垂直,使混凝土的澆筑效果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K板結構,具有使安裝在K板上的背楞能與K板緊密貼合,保證了K板的受力均勻,使混凝土澆筑效果大幅提高的有益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K板結構,包括K板主體,所述K板主體包括兩側壁和與兩側壁固定連接的底壁,還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側壁和所述底壁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上端面與所述兩側壁的上端面相平。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板除了起到連接兩側壁和底壁的作用,在K板上安裝背楞時,加強板可以與背楞緊密貼合,使K板的受力均勻,提高了混凝土澆筑的平整度。
進一步,所述加強板一側面上固定連接有多個加強條。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條增強了加強板的抗彎曲性能,使加強板能承受較強的壓力時,不容易彎曲。
進一步,所述加強板上設有多個加強桿安裝孔,加強桿安裝孔內插設有與所述加強桿安裝孔配合的長銷。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長銷把K板上的加強板連接成整體,使加強板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能承受較大的外力。
進一步,所述長銷與所述加強桿安裝孔的配合處插設有用于套設在所述長銷上并插入所述加強桿安裝孔內的緊固組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緊固組件套設在長銷上,并塞入加強桿安裝孔內,防止長銷隨意活動。
進一步,所述緊固組件包括兩個夾持所述長銷的緊固塊,所述緊固塊包括夾持部和頂部,通過所述夾持部夾緊所述長銷并插入所述加強桿安裝孔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緊固組件包括兩個夾持長銷的緊固塊,方便了緊固組件的拆裝,拆裝時在需要的位置將兩個緊固塊夾持在長銷上即可,不需要從長銷的一端穿入緊固組件。
進一步,所述夾持部外壁是錐面,內壁是圓柱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把緊固組件套設在長銷上后,夾持部的內壁與長銷的側壁貼合,由于夾持部外壁是錐面,可方便緊固組件插入加強桿安裝孔內。
進一步,在所述底壁上孔洞處固定連接有墊片,墊片上設有與孔洞相同的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墊片可以減少孔洞處的磨損,延長模板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在加強板沒有加強條的一側設有加強塊,所述加強塊有相互垂直的兩個端面,所述加強塊相互垂直的兩個端面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加強板和所述底壁。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塊上相互垂直的面分別與加強板的側壁和K板的底壁相抵觸,保證了加強板的垂直度,從而保證了加強板的端面與K板的側壁的端面相平。
綜上,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種新型K板結構,具有與側壁端部相平的加強板,在安裝背楞時,加強板上端、K板兩側壁均抵住背楞,使背楞受力均勻,提高了混凝土澆鑄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現有技術的K板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K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緊固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側壁;2、底壁;3、加強板;31、加強桿安裝孔;4、加強條;5、長銷;6、緊固組件;61、緊固塊;611、夾持部;612、頂部;7、墊片;8、加強塊;9、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所作出的改進,在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之前,先對背景技術部分所提到的現有技術結合附圖加以說明。
圖1示出了一種現有技術的K板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兩個側壁1和一個底壁2,底壁2上設有多個用于固定K板的通孔9,兩個側壁1和底壁2構成一個槽狀結構,槽狀結構內焊接有“工”字形的加強板3,加強板3上頂面低于側壁1的頂面。由于K板在使用的時候需要固定背楞,而上述結構的K板在固定背楞的時候,背楞與加強板3之間會產生間隙,這樣背楞上的力施加于K板的兩個側壁1上,會帶來K板受力不均,容易產生變形的問題,進一步使K板不能保持水平或垂直,使混凝土的澆筑效果下降。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K板結構結合附圖加以說明:
一種新型K板結構,參見圖2,包括K板主體,K板主體包括兩側壁1和與兩側壁1一體的底壁2,兩側壁1垂直于底壁2;兩側壁1與底壁2形成槽狀結構,槽狀結構內焊接有加強板3,加強板3為鋼板,加強板3分別與兩側壁1、底壁2垂直,加強板3的高度與槽的深度相同,即加強板3的上端面與兩側壁1的上端齊平;這樣K板連接背楞時,加強板3的上端面與背楞相抵觸,與兩側壁1一起承接背楞上的力,可使K板受力均勻。
加強板3的一側面上設有多條加強條4,加強條4可以提高加強板3的抗彎強度;加強板3的另一側面焊接有多個加強塊8,加強塊8有相互垂直的兩個側面,并分別與底壁2和加強板3的無加強條4的側面相接觸。
底壁2上的槽內通孔9處焊接有墊片7,墊片7上設有與孔洞形狀、大小相同的孔,可以減少通孔9處的磨損,延長模板的使用壽命。
加強板3上設有多個加強桿安裝孔31,加強桿安裝孔31內插設有長銷5,長銷5通過緊固組件6鎖緊在加強桿安裝孔31內。
參見圖3,緊固組件6包括兩個相互對接的緊固塊61,緊固塊61包括一體成型的夾持部611和頂部612,夾持部611的內壁為圓柱面,外壁為錐面,兩個緊固塊61中間夾有長銷5,夾持部611內壁的圓柱面與長銷5的柱面貼合,夾持部611端面邊緣的外徑小于加強桿安裝孔31的直徑,夾持部611與頂部612交接處的外徑大于加強桿安裝孔31的直徑,將緊固塊61夾緊長銷5并塞入加強桿安裝孔31內,錘擊頂部612使緊固塊61插入加強桿安裝孔31內并插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