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陶瓷制備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
背景技術:
1、注漿法是陶瓷胚體成型的一種常用方法,通過向模具內部注入漿料,凝固成型后脫模形成胚體,注漿成型是一種適應性廣,生產效率高的成型方法,形狀復雜、不規(guī)則或薄胎等制品,均可采用注漿成型法來生產,因此注漿成型在日常陶瓷、工業(yè)美術瓷、衛(wèi)生潔具瓷及現(xiàn)代陶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2、由于陶制品種類繁多,坯料性能以及各制品形狀大小,燒成溫度以及對制品性能的要求和質量的嚴格性不同,為了取出胚體方便,制作胚體的模具通常由多部分組成,在進行使用注漿時,需要將各部分進行拼合夾緊,目前大多數(shù)夾緊方式為人工操作使用扎帶、橡膠帶等進行捆綁,但在制備大型工件時,其操作裝取較為繁瑣,影響坯體生產效率,可靠性也較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2、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包括:
3、上支架;
4、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呈上下、左右布設在上支架內側的模本體;
5、平移部件,對稱連接于所述上支架兩側,兩個所述平移部件自由端分別與位于兩側對應的所述模本體相連接;
6、升降部件,與上支架頂部相連接,所述升降部件自由端與位于上部的所述模本體相連接;
7、下支架,位于下部的模本體與所述下支架上端面相連接;
8、在所述平移部件、升降部件作用下,四塊所述模本體靠近合圍,形成密閉容納泥漿的立方腔體。
9、進一步,所述模本體為矩形,其中,位于上部、下部的所述模本體中心處具有向內側延伸的凸臺,在四塊所述模本體合圍時,位于左側、右側的模本體與所述凸臺邊緣相抵接。
10、進一步,所述上支架沿長度方向設置有滑軌,位于兩側的所述模本體通過滑動塊與所述滑軌連接。
11、進一步,位于下部的所述模本體伸入有蒸汽導管。
12、進一步,位于上部和下部的所述模本體中的至少一個伸入有泥漿管。
13、進一步,所述平移部件包括氣缸、螺桿機構中的任一種。
14、進一步,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氣缸、螺桿機構、卷揚吊機中的任一種。
15、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采用將模具分為四個部分,通過外設的平移部件以及升降部件與上支架相連接,分別驅動左、右側及頂部模本體進行移動,實現(xiàn)模具的拼合以及分離,各模具本體不要額外輔助工具進行捆綁。在工件注漿準備合模以及工件成型后分模過程中,無需人工去對模本體移動,其坯體生產效率得以提升,可靠性及安全性也較高。
1.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本體為矩形,其中,位于上部、下部的所述模本體中心處具有向內側延伸的凸臺,在四塊所述模本體合圍時,位于左側、右側的模本體與所述凸臺邊緣相抵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沿長度方向設置有滑軌,位于兩側的所述模本體通過滑動塊與所述滑軌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部的所述模本體伸入有蒸汽導管。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和下部的所述模本體中的至少一個伸入有泥漿管。
6.如權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部件包括氣缸、螺桿機構中的任一種。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種立方體陶容器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氣缸、螺桿機構、卷揚吊機中的任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