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機械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包括本體、主鎖鉤、推動桿、旋轉軸和中心軸,主鎖鉤由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構成,第二主體的重力矩大于第一主體的重力矩,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相連,第一主體上遠離第二主體的一端設有卡鉤,第二主體上設有滑行軌道,本體上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側壁上設有固定孔,主鎖鉤上設有安裝孔,中心軸穿過安裝孔與固定孔相配合將主鎖鉤固定在第一凹槽內,旋轉軸與推動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旋轉軸卡合在滑行軌道內。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內部沒有精細的工件,而是全部采用牢固的結構,因此,即使經過長期的使用也能夠保證其可靠性。
【專利說明】重力式機械鎖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屬于鎖具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機械鎖利用彈簧或者摩擦自鎖,而這兩種結構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會使鎖具機械疲勞或者機械磨損;經長期使用后鎖具容易出現老化的現象,設備的老化會嚴重影響設備的穩(wěn)定性,當使用在大型的機械設備時會嚴重影響設備的安全性。因此,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但是穩(wěn)定性強的鎖具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力式機械鎖,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保持鎖閉的狀態(tài),整體沒有精密的工件,但是結構穩(wěn)定,能夠長期穩(wěn)定的工作。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包括本體、主鎖鉤、推動桿、旋轉軸和中心軸,主鎖鉤由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構成,第二主體的重力矩大于第一主體的重力矩,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相連,第一主體上遠離第二主體的一端設有卡鉤,第二主體上設有滑行軌道,本體上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側壁上設有固定孔,主鎖鉤上設有安裝孔,中心軸穿過安裝孔與固定孔相配合將主鎖鉤固定在第一凹槽內,旋轉軸與推動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旋轉軸卡合在滑行軌道內。其中的卡鉤用于鎖死外置物品,防止外置物品移動。靜止狀態(tài)下,由于第二主體的重力矩較大,因此在主鎖鉤的平衡狀態(tài)下,卡鉤向上翹起,處于鎖死狀態(tài)。當需要使用本機械鎖鎖定外置物品時,外置物品首先碰觸卡鉤,主鎖鉤在外置物品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圍繞中心軸逆時針旋轉,直至外置物品位移超過卡鉤,主鎖鉤恢復初始狀態(tài),卡鉤卡住外置物品,防止外置物品滑落或者移動。當需要取出外置物品時,用力敲擊推動桿,推動桿通過旋轉軸作用于滑行軌道,主鎖鉤在推動桿的作用下逆時針旋轉,卡鉤不再束縛外置物品,從而起到開鎖的作用。由于本機械鎖不存在精細的工件,因此,經過長時間在工作也不會影響其工作性能,適合長時間的工作,安全系數高。
[0006]前述的重力式機械鎖中,第二主體設有第二凹槽,滑行軌道位于第二凹槽的側壁上,推動桿連接旋轉軸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內。通過設置第二凹槽,第二主體位于第二凹槽內,可以使本機械鎖結構更加緊湊,占用體積更小。
[0007]為了增大主鎖鉤的可旋轉幅度,前述的重力式機械鎖中,第一主體設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位于卡鉤的下方,第三凹槽與推動桿的結構相適應,可以防止機械鎖在開鎖的狀態(tài)下卡鉤依然鎖死外置物品。
[0008]前述的重力式機械鎖中,推動桿的下方設有托架,推動桿抵觸托架的上表面,推動桿與水平面相平行,滑行軌道與推動桿的夾角大于O度。推動桿對主鎖鉤的作用力可以高效的傳遞,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用力過猛導致機械鎖變形。
[0009]前述的重力式機械鎖中,卡鉤上設有滾動軸,滾動軸與中心軸相平行??梢员苊馔庵梦锲穼ㄣ^由于相對運動造成的磨損,從而提高機械鎖的使用壽命。
[0010]前述的重力式機械鎖中,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180度。
[0011]前述的重力式機械鎖中,滑行軌道呈圓弧狀。圓弧狀的滑行軌道可以更加平緩的傳遞由推動桿向主鎖鉤的作用力。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巧妙,結構緊湊,內部沒有精細的工件,而是全部采用牢固的結構,因此,即使經過長期的使用也能夠保證其可靠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機械鎖的一種實施例的開鎖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0016]附圖標記:1_推動桿,2-本體,3-主鎖鉤,4_中心軸,5-托架,6_卡鉤,7_旋轉軸,8-第一主體,9-滾動軸,10-滑行軌道,11-第二主體,12-第一凹槽,13-第三凹槽,14-第二凹槽。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包括本體2、主鎖鉤3、推動桿1、旋轉軸7和中心軸4,主鎖鉤3由第一主體8和第二主體11構成,第二主體11的重力矩大于第一主體8的重力矩,第一主體8與第二主體11相連,第一主體8上遠離第二主體11的一端設有卡鉤6,第二主體11上設有滑行軌道10,本體2上設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側壁上設有固定孔,主鎖鉤3上設有安裝孔,中心軸4穿過安裝孔與固定孔相配合將主鎖鉤3固定在第一凹槽12內,旋轉軸7與推動桿I的一端固定連接,旋轉軸7卡合在滑行軌道10內。
[0019]第二主體11設有第二凹槽14,滑行軌道10位于第二凹槽14的側壁上,推動桿I連接旋轉軸7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14內。
[0020]第一主體8設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位于卡鉤6的下方,第三凹槽13與推動桿I的結構相適應。
[0021]推動桿I的下方設有托架5,推動桿I抵觸托架5的上表面,推動桿I與水平面相平行,滑行軌道10與推動桿I的夾角大于O度。
[0022]實施例2: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包括本體2、主鎖鉤3、推動桿1、旋轉軸7和中心軸4,主鎖鉤3由第一主體8和第二主體11構成,第二主體11的重力矩大于第一主體8的重力矩,第一主體8與第二主體11相連,第一主體8上遠離第二主體11的一端設有卡鉤6,第二主體11上設有滑行軌道10,本體2上設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側壁上設有固定孔,主鎖鉤3上設有安裝孔,中心軸4穿過安裝孔與固定孔相配合將主鎖鉤3固定在第一凹槽12內,旋轉軸7與推動桿I的一端固定連接,旋轉軸7卡合在滑行軌道10內。
[0023]第二主體11設有第二凹槽14,滑行軌道10位于第二凹槽14的側壁上,推動桿I連接旋轉軸7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14內。
[0024]第一主體8設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位于卡鉤6的下方,第三凹槽13與推動桿I的結構相適應。
[0025]卡鉤6上設有滾動軸9,滾動軸9與中心軸4相平行。
[0026]實施例3: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包括本體2、主鎖鉤3、推動桿1、旋轉軸7和中心軸4,主鎖鉤3由第一主體8和第二主體11構成,第二主體11的重力矩大于第一主體8的重力矩,第一主體8與第二主體11相連,第一主體8上遠離第二主體11的一端設有卡鉤6,第二主體11上設有滑行軌道10,本體2上設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側壁上設有固定孔,主鎖鉤3上設有安裝孔,中心軸4穿過安裝孔與固定孔相配合將主鎖鉤3固定在第一凹槽12內,旋轉軸7與推動桿I的一端固定連接,旋轉軸7卡合在滑行軌道10內。
[0027]第二主體11設有第二凹槽14,滑行軌道10位于第二凹槽14的側壁上,推動桿I連接旋轉軸7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14內。
[0028]第一主體8設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位于卡鉤6的下方,第三凹槽13與推動桿I的結構相適應。
[0029]第一主體8與第二主體11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180度。
[0030]實施例4: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包括本體2、主鎖鉤3、推動桿1、旋轉軸7和中心軸4,主鎖鉤3由第一主體8和第二主體11構成,第二主體11的重力矩大于第一主體8的重力矩,第一主體8與第二主體11相連,第一主體8上遠離第二主體11的一端設有卡鉤6,第二主體11上設有滑行軌道10,本體2上設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側壁上設有固定孔,主鎖鉤3上設有安裝孔,中心軸4穿過安裝孔與固定孔相配合將主鎖鉤3固定在第一凹槽12內,旋轉軸7與推動桿I的一端固定連接,旋轉軸7卡合在滑行軌道10內。
[0031]第二主體11設有第二凹槽14,滑行軌道10位于第二凹槽14的側壁上,推動桿I連接旋轉軸7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14內。
[0032]第一主體8設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位于卡鉤6的下方,第三凹槽13與推動桿I的結構相適應。
[0033]滑行軌道10呈圓弧狀。
[0034]工作原理:卡鉤6的作用是鎖死外置物品,防止外置物品移動。靜置狀態(tài)下,由于第二主體11的重力矩較大,因此在主鎖鉤3的平衡狀態(tài)下,卡鉤6向上翹起,處于鎖死狀態(tài)(見圖1)。當需要使用本機械鎖鎖定外置物品時,外置物品首先碰觸卡鉤6,主鎖鉤3在外置物品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圍繞中心軸4逆時針旋轉(見圖3),直至外置物品位移超過卡鉤6,主鎖鉤3恢復初始狀態(tài),卡鉤6卡住外置物品,防止外置物品滑落或者移動。當需要取出外置物品時,用力敲擊推動桿1,推動桿I通過旋轉軸7作用于滑行軌道10,主鎖鉤3在推動桿I的作用下逆時針旋轉,卡鉤6不再束縛外置物品,從而使本機械鎖處于開鎖的狀態(tài)。
【權利要求】
1.一種重力式機械鎖,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2)、主鎖鉤(3)、推動桿(I)、旋轉軸(7)和中心軸(4),主鎖鉤(3)由第一主體(8)和第二主體(11)構成,第二主體(11)的重力矩大于第一主體(8)的重力矩,第一主體(8)與第二主體(11)相連,第一主體(8)上遠離第二主體(11)的一端設有卡鉤¢),第二主體(11)上設有滑行軌道(10),本體(2)上設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側壁上設有固定孔,主鎖鉤(3)上設有安裝孔,中心軸(4)穿過安裝孔與固定孔相配合將主鎖鉤(3)固定在第一凹槽(12)內,旋轉軸(7)與推動桿(I)的一端固定連接,旋轉軸(7)卡合在滑行軌道(10)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機械鎖,其特征在于,第二主體(11)設有第二凹槽(14),滑行軌道(10)位于第二凹槽(14)的側壁上,推動桿(I)連接旋轉軸(7)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14)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式機械鎖,其特征在于,第一主體(8)設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位于卡鉤(6)的下方,第三凹槽(13)與推動桿(I)的結構相適應。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重力式機械鎖,其特征在于,推動桿(I)的下方設有托架(5),推動桿(I)抵觸托架(5)的上表面,推動桿(I)與水平面相平行,滑行軌道(10)與推動桿⑴的夾角大于O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式機械鎖,其特征在于,卡鉤(6)上設有滾動軸(9),滾動軸O)與中心軸(4)相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重力式機械鎖,其特征在于,第一主體(8)與第二主體(11)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180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式機械鎖,其特征在于,滑行軌道(10)呈圓弧狀。
【文檔編號】E05B63/02GK104453465SQ201410693464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26日
【發(fā)明者】馬廉潔, 王鳳文, 劉世緣, 姚學練, 王二濤, 駱勇真 申請人: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