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市政工程、環(huán)境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雨水是城市水循環(huán)和區(qū)域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調節(jié)、補充地區(qū)水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中國目前正處在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雨水問題就愈發(fā)凸現(xiàn)出來。主要表現(xiàn)為:雨水徑流污染嚴重;城市洪澇災害風險加大;雨水資源大量流失;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等。我國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很多還只停留在如何盡快地將城市雨水直接排放和簡單地依賴“雨污分流”等傳統(tǒng)觀念上,這將不能滿足現(xiàn)代城市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城市雨水問題不僅是制約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嚴重社會問題。
隨著城市環(huán)境基礎設施的不斷投資建設、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污水廠建設的加快,城市污水處理量逐年增加,處理率不斷提高,點源污染在城市水環(huán)境問題中所占的比例逐漸降低,而面源污染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對城市水系構成嚴重威脅。
特別是目前一些老舊小區(qū)排水溝系統(tǒng)不完善,不透水面積比例高,容易出現(xiàn)路面積水,造成小區(qū)內澇和雨水徑流污染等問題。因此,需對現(xiàn)有的老舊小區(qū)雨水調蓄系統(tǒng)進行升級改造,然而現(xiàn)有的改造方法大多需要對老舊小區(qū)進行大面積的開挖以建設雨水收集調蓄池,這樣會對原小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小區(qū)格局產生了較大影響,而且整個升級改造過程施工量大、成本高,改造周期長。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高效、快捷的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成為當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可直接用于綠化、道路清洗以及消防用水等。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包括設置于屋面的雨水收集斗1、設置于地面上及窗臺下與所述雨水收集斗1管道連接的圍檐式雨水箱3,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為若干個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設置,所述雨水收集斗1和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之間設置雨水棄流過濾裝置2,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通過輸水管道與埋設于地面下的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上依次鋪設有碎石層8、水泥砼底層7下面層6和面層5。
進一步地,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底部及周邊采用防滲膜11進行密封,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與所述碎石層8之間鋪設有土工布10,所述碎石層8內埋設有透水盲管9,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通過所述透水盲管9與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面層1、下面層2均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全透型和排水型瀝青混凝土鋪就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水泥砼底層7采用透水型水泥砼底層。
進一步地,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由若干個相互連通的儲存單元并排組成,所述儲存單元材質采用高抗沖改性聚丙烯原料。
進一步地,所述儲存單元的體積為1000-1200mm×900mm×600mm,所述儲存單元的體積的有效儲水量為0.2-0.5m3。
進一步地,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為兩層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側壁上部開設有溢流孔,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箱口配設有箱蓋4。
進一步地,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可儲水量為0.5-0.8m3;優(yōu)選地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儲水量為0.6m3。
進一步地,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材質采用高抗沖改性聚丙烯原料。
進一步地,所述采用防滲膜11進行密封的雨水儲存模塊12的底部鋪設有地基層13,所述地基層13厚度為200mm,所述地基層13為黃沙和水泥墊層。
進一步地,所述面層5的厚度為30-50mm,所述下面層6的厚度為40-60mm。
進一步地,所述水泥砼底層7的厚度為150-200mm,所述碎石層8的厚度為150-300mm。
進一步地,還包括與所述圍檐式雨水箱3和/或所述雨水儲存模塊12連接的雨水利用裝置14。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針對老舊小區(qū)改造難度大、施工困難的問題,在不改變原有排水系統(tǒng)的基礎上,在第地面靠近窗臺下方設置圍檐式雨水箱用于接收屋面的雨水,在原有排水溝的基礎上建設雨水收集調蓄池,然后鋪設滲水型路面,有效解決了降雨時小區(qū)內澇和雨水徑流污染的問題;所采用的圍檐式雨水箱和雨水儲存模塊蓄具有耐老化、抗腐蝕性能,使用壽命長,且其水量大、安裝方便,有效降低了施工周期;此外,該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可通過雨水利用裝置用于綠化澆灌、道路沖刷及消防用水等;本實用新型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實用性高,投資費用低、易于管理,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雨水收集斗,2-雨水過濾裝置,3-圍檐式雨水箱,4-箱蓋,5-面層,6-下面層,7-水泥砼底層,8-碎石層,9-透水盲管,10-土工布,11-防滲膜,12-雨水儲存模塊,13-地基層,14-雨水利用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包括設置于屋面的雨水收集斗1、設置于地面上及窗臺下與雨水收集斗1管道連接的圍檐式雨水箱3,圍檐式雨水箱3為若干個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設置,雨水收集斗1和圍檐式雨水箱3之間設置雨水棄流過濾裝置2,圍檐式雨水箱3通過輸水管道與埋設于地面下的雨水儲存模塊12連通。
如圖2所示,雨水儲存模塊12上依次鋪設有碎石層8、水泥砼底層7下面層6和面層5。雨水儲存模塊12底部及周邊采用防滲膜11進行密封,雨水儲存模塊12與碎石層8之間鋪設有土工布10,碎石層8內埋設有透水盲管9,圍檐式雨水箱3通過透水盲管9與雨水儲存模塊12連通。面層1、下面層2均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全透型和排水型瀝青混凝土鋪就而成。水泥砼底層7采用透水型水泥砼底層。雨水儲存模塊12由若干個相互連通的儲存單元并排組成,儲存單元材質采用高抗沖改性聚丙烯原料。儲存單元的體積為1000-1200mm×900mm×600mm,儲存單元的體積的有效儲水量為0.2-0.5m3。雨水儲存模塊12為兩層設置。
本實施例所采用的圍檐式雨水箱3側壁上設置有“L”型加固筋,側壁上部開設有溢流孔,圍檐式雨水箱3箱口配設有箱蓋4。其中,圍檐式雨水箱3可儲水量為0.5-0.8m3;優(yōu)選地圍檐式雨水箱3儲水量為0.6m3。圍檐式雨水箱3材質采用高抗沖改性聚丙烯原料。
如圖2所示,采用防滲膜11進行密封的雨水儲存模塊12的底部鋪設有地基層13,地基層13厚度為200mm,地基層13為黃沙和水泥墊層。面層5的厚度為30-50mm,下面層6的厚度為40-60mm。水泥砼底層7的厚度為150-200mm,碎石層8的厚度為150-300mm。
在本實施例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中,還包括與雨水儲存模塊12連接的雨水利用裝置14。圍檐式雨水箱3為若干個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設置;圍檐式雨水箱3通過輸水管道與透水盲管9連接,用于當圍檐式雨水箱3中雨水儲蓄慢時,可轉移儲存于雨水儲存模塊12內。圍檐式雨水箱3內儲存的雨水可直接用于綠化、道路清洗以及消防用水等。
本實施例的適用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圍檐式雨水調蓄收集系統(tǒng)打破了以排水為主要手段的城市水處理系統(tǒng),快捷地將屋面或滲透到道路或地表淺表層下的雨水儲存于指定的圍檐式雨水箱和雨水儲存模塊中,并通過雨水利用裝置將儲存于圍檐式雨水箱和雨水儲存模塊內的凈化雨水用于綠化澆灌、道路沖刷及消防用水等;符合“海綿城市”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理念,對老舊小區(qū)的雨水凈化積存調蓄、涵養(yǎng)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并通過地面儲水和屋面儲水兩種雨水收集方式有效的結合,最大限度了提高了雨水回收利用率,避免了老舊小區(qū)路面積水、內澇的發(fā)生。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作為范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該實用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