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化加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微小電子線圈成形后的剪線頭模具。
背景技術:
手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在一些會議或較為安靜的公共場合人們通常會選擇震動,在手機震動馬達中需要用到電子線圈,電子線圈通過繞線機制造而成,繞線完畢,強制將銅絲拉斷,由于銅線外壁涂有膠層,線圈會粘在繞線機輪盤上,電子線圈落下以后需要人工再次將線頭進行切剪至4-9mm,由于電子線圈較小,切剪難度較大,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自動進行線圈線頭切剪的裝置,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微小電子線圈成形后的剪線頭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內容為:一種微小電子線圈成形后的剪線頭模具,包括從動輥、裁剪機構、傳送帶,裁剪機構包括對應設置在上剪輥上的上切盤和對應設置在驅動輥上的下切盤,上切盤和下切盤相鄰端面?zhèn)妊叵嗷ソ佑|;
從動輥上設有連接驅動輥的傳送帶,所述傳送帶靠近裁剪機構側部,傳送帶上端面均勻分布有若干與微小線圈內腔相匹配的凸臺。
靠近驅動輥側下方設有分揀機構,分揀機構包括分揀盒和分揀導板,所述分揀導板為倒V形,對應設置在傾斜板體上,其頂部指向切盤和壓盤中部縫隙;分揀導板兩側側壁下端設有相對應分揀盒。
從動輥通過從動盤裝配傳送帶,驅動輥上設有對應傳送帶的主動盤,傳送帶上部帶體的上端面與上切盤側壁相切;上剪輥上設有抵觸傳送帶凸臺上端面的壓料盤,所述壓料盤外壁套裝有彈性墊套;所述彈性墊套為橡皮或聚氨酯材料;所述從動盤或主動盤側壁對應傳送帶設有防滑凹槽。
上剪輥上設有對應下切盤的上壓盤,驅動輥上設有對應上切盤的下壓盤;所述上壓盤或下壓盤外壁套裝有彈性墊套;所述彈性墊套為橡皮或聚氨酯材料。
上剪輥或驅動輥或從動輥的兩端套裝有若干間隙調整圈,調整螺母對應裝配在間隙調整圈外側端部,上剪輥或驅動輥或從動輥端部外壁對應調整螺母設有外螺紋。
所述上壓盤、壓料盤、間隙調整圈或上切盤通過銷鍵對應裝配在上剪輥上;所述下壓盤、間隙調整圈、下切盤或主動盤通過銷鍵對應裝配在驅動輥上;間隙調整圈或從動盤通過銷鍵對應裝配在從動輥上。
驅動輥與從動輥之間設有對應傳送帶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向側部抵觸在傳送帶上部帶體的下端面上。切盤為金屬材質。
有益效果:通過人工將線圈套裝在傳送帶凸臺上,并隨著凸臺向裁剪機構移動,裁剪機構上對應設有相互抵觸的上切盤和下切盤,通過從動輥帶動驅動輥實現(xiàn)上切盤和下切盤相對轉動,同時對線頭產生裁切力,迫使多余線頭與電子線圈產生分離上壓盤或下壓盤或壓料盤外壁均套裝有彈性墊套,對線頭或線圈進行限位或者壓持,防止線頭在輥剪過程中翹曲或線圈脫位,提高裁切過程的穩(wěn)定性,同時在裁切過程中彈性墊套能夠通過形變避免線圈或線頭應力受損;設置間隙調整圈,可以通過不斷改變或增減間隙調整圈數量或位置進行位置調整,能夠改變裁間隙,更換不同寬度的剪切盤,可以改變裁剪線頭的長度,使本裝置適用范圍更廣;同時通過調整螺母調整上切盤或下切盤的相對位置,使上切盤和下切盤相鄰端面始終處于同于平面,保證二者相對轉動能夠產生足夠的裁切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裝置結構簡圖;
圖2為本裝置主視圖;
圖3為本裝置左視圖;
圖4為圖2中A-A向剖視圖;
圖5為圖4中B處放大圖;
圖6為支撐板結構簡圖;
圖7為傳送帶結構簡圖;
圖8為分揀導板結構簡圖;
圖9為間隙調整圈結構簡圖。
圖中1為上剪輥、2為驅動輥、3為從動輥、4為從動盤、5為傳送帶、6為凸臺、7為傾斜板體、8為分揀盒、9為分揀導板、10為支撐板、11為上切盤、12為上壓盤、13為間隙調整圈、14為調整螺母、15為銷鍵、16為壓料盤、17為下切盤、18為下壓盤、19為彈性墊套、20為主動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微小電子線圈成形后的剪線頭模具,包括從動輥3、裁剪機構、傳送帶5,裁剪機構包括對應設置在上剪輥1上的上切盤11和對應設置在驅動輥2上的下切盤17,上切盤11和下切盤17相鄰端面?zhèn)妊叵嗷サ钟|;
從動輥3上設有連接驅動輥2的傳送帶5,所述傳送帶5靠近裁剪機構側部,傳送帶5上端面均勻分布有若干與微小線圈內腔相匹配的凸臺6。
靠近驅動輥2側下方設有分揀機構,分揀機構包括分揀盒8和分揀導板9,所述分揀導板9為倒V形,對應設置在傾斜板體7上,其頂部指向切盤和壓盤中部縫隙;分揀導板9兩側側壁下端設有相對應分揀盒8。
從動輥3通過從動盤4裝配傳送帶5,驅動輥2上設有對應傳送帶5的主動盤20,傳送帶5上部帶體的上端面與上切盤11側壁相切;上剪輥1上設有抵觸傳送帶5凸臺6上端面的壓料盤16,所述壓料盤16外壁套裝有彈性墊套19;所述彈性墊套19為橡皮或聚氨酯材料;所述從動盤4或主動盤20側壁對應傳送帶5設有防滑凹槽。
上剪輥1上設有對應下切盤17的上壓盤12,驅動輥2上設有對應上切盤11的下壓盤18;所述上壓盤12或下壓盤18外壁套裝有彈性墊套19;所述彈性墊套19為橡皮或聚氨酯材料。
上剪輥1或驅動輥2或從動輥3的兩端套裝有若干間隙調整圈13,調整螺母14對應鎖緊在間隙調整圈13外側端部,上剪輥1或驅動輥2或從動輥3端部外壁對應調整螺母14設有外螺紋。
所述上壓盤12、壓料盤16、間隙調整圈13或上切盤11通過銷鍵15對應裝配在上剪輥1上;所述下壓盤18、間隙調整圈13、下切盤17或主動盤20通過銷鍵15對應裝配在驅動輥2上;間隙調整圈13或從動盤4通過銷鍵15對應裝配在從動輥3上。
驅動輥2與從動輥3之間設有對應傳送帶的支撐板10,所述支撐板10向側部抵觸在傳送帶5上部帶體的下端面上。切盤為金屬材質。
通過人工將線圈套裝在傳送帶5凸臺6上,并隨著凸臺6向裁剪機構移動,裁剪機構上對應設有相互抵觸的上切盤11和下切盤17,通過從動輥3帶動驅動輥2實現(xiàn)上切盤11和下切盤17相對轉動,同時對線頭產生裁切力,上壓盤12或下壓盤18或壓料盤16外壁均套裝有彈性墊套19,對線頭或線圈進行限位或者壓持,防止線頭在輥剪過程中翹曲或線圈脫位,提高裁切過程的穩(wěn)定性,同時在裁切過程中彈性墊套19能夠通過形變避免線圈或線頭應力受損。
設置間隙調整圈13,可以通過不斷改變或增減間隙調整圈13數量或位置進行位置調整,能夠改變裁剪間隙,更換不同寬度的剪切盤,可以改變裁剪線頭的長度,使本裝置適用范圍更廣;同時通過調整螺母14調整上切盤11或下切盤17的相對位置,使上切盤11和下切盤17相鄰端面始終處于同于平面,保證二者相對轉動能夠產生足夠的裁切力。
設置支撐板10,用于支撐較長的線圈線頭;設置倒V形分揀導板9,是裁剪后的線圈與線頭在分揀導板9兩側側壁的導向下落入相互獨立的分揀盒8,有效提高了本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安裝盤設置防滑凹槽,有效提高傳送帶5與安裝盤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