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包括依次安裝的斷續(xù)測量氣源控制部、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其中:所述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具有記憶功能的氣動量儀、電磁閥;所述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包括主軸、與主軸連接的防旋轉密封卡頭及帶有非接觸噴嘴的磨頭,所述防旋轉密封卡頭側部連接導向桿,與導向桿平行設置的連接桿上依據被加工工件孔內槽的數量及槽寬安裝相鄰的多組接近傳感器和零位傳感器。本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精確測量,且系統(tǒng)密封性好,系統(tǒng)組成清晰明了,安裝方便,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合格率,同時有助于車間解放人力物力,對于較長的斷續(xù)工件孔本測量系統(tǒng)同樣適用。
【專利說明】
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珩磨是指用于內孔精密加工,隨著工業(yè)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被加工件內孔也發(fā)生不斷地變化,工件出現(xiàn)單孔、多孔和單槽多槽的現(xiàn)象不但出現(xiàn),傳統(tǒng)、頻繁的手工測量已經滿足不了批量生產的需要,通過本專利技術加工后工件可獲得較好的、穩(wěn)定的幾何尺寸,提高被加工件整體質量,減少企業(yè)用人成本和提高企業(yè)自動化生產加工水平。
[0003]上述方法測量方便,精確靈敏,容易操作,穩(wěn)定性好,通過測量儀與電氣系統(tǒng)連接可實現(xiàn)全自動珩磨,減少勞動強度。雖然國內也有一些珩磨機用氣體檢測的方法,但是測量的都是通孔,對被加工件出現(xiàn)單孔、多孔和單槽多槽的現(xiàn)象束手無策,只有通過頻繁的手工測量才能加工生產,即保證不了被產品的一致性,又保證不了批量生產加工的要求?;诖?,需要設計出一種新的珩磨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
【發(fā)明內容】
[0004]為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其能夠實現(xiàn)精確測量,密封性好,安裝方便,能夠提高大批量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合格率。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包括依次安裝的斷續(xù)測量氣源穩(wěn)定控制部、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其中:
[0007]所述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具有記憶功能的氣動量儀、電磁閥;
[0008]所述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包括主軸、與主軸連接的防旋轉密封卡頭及帶有非接觸噴嘴的磨頭,所述防旋轉密封卡頭側部連接導向桿,與導向桿平行設置的連接桿上依據被加工工件孔內槽的數量及槽寬安裝相鄰的多組接近傳感器和零位傳感器。
[0009]當帶有非接觸噴嘴的磨頭旋轉并上、下往復運動至工件孔內時,零位傳感器傳輸信號至電磁閥及氣動量儀打開,穩(wěn)壓氣體通過氣動量儀和電磁閥、再通過防旋轉密封卡頭轉換將穩(wěn)壓氣體通過磨頭進行測量,在噴嘴接近被加工工件內槽時,防旋轉密封卡頭與設置于第一槽的接近傳感器產生信號并發(fā)信號至電磁閥,電磁閥接收信號后斷開,噴嘴從工件槽孔退出前,所述接近傳感器再次傳輸信號至電磁閥以打開測量氣路繼續(xù)測量,所述氣動量儀參數保持不變,直至下一測量循環(huán),當加工尺寸達到幾何尺寸要求時,氣動量儀發(fā)信號,主軸停止工作,換裝工件,進行下一循環(huán)加工。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斷續(xù)測量氣控部包括依次安裝的空氣過濾器、調壓器及壓力繼電器。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還包括為防旋轉密封卡頭提供潤滑的霧化器,其設置于所述電磁閥之后,與所述防旋轉密封卡頭連接。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接近傳感器的工作周期和相位與所述主軸上下移動的周期和相位相對應。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磨頭為整體結構或獨立結構,所述噴嘴位于非接觸磨頭的中心位置,以適應工件內槽的變化。
[0014]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有:
[0015]本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精確測量,且系統(tǒng)密封性好,系統(tǒng)組成清晰明了,安裝方便,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合格率,同時有助于車間解放人力物力,此外,本系統(tǒng)展示出了較好的實用度,對于復雜的珩磨工件孔本測量系統(tǒng)同樣適用。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附圖1是本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各序號所對應的標注名稱如下:
[0019]空氣過濾器-1,調壓器-2,壓力繼電器-3,氣動量儀-4,電磁閥-5,霧化器-6,防旋轉密封卡頭-7,導向桿-8,接近傳感器-9,噴嘴-10,磨頭-1 I,工件-12,零位傳感器-13。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顯然,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不應當由示例性實施所限制,而應當僅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范圍所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案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實施例1
[0022]參照附圖1,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包括斷續(xù)測量氣源穩(wěn)定控制部、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其中:
[0023]斷續(xù)測量氣控部包括依次安裝的空氣過濾器1、調壓器2及壓力繼電器3。
[0024]氣動量儀及斷續(xù)開關控制部包括依次連接的氣動量儀4、電磁閥5及霧化器6。
[0025]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包括主軸、與主軸連接的防旋轉密封卡頭7及帶有非接觸噴嘴的磨頭11,防旋轉密封卡頭7側部連接導向桿8,與導向桿8平行設置的連接桿上依據被加工工件12孔內槽的數量及槽寬安裝相鄰的多組接近傳感器9和零位傳感器13ο
[0026]上述接近傳感器9的工作周期和相位應嚴格的與主軸上下移動的周期和相位相對應。同時,對于小孔珩磨,其磨頭11采用整體結構。
[0027]此外,噴嘴10不是設置在油石和油石之間,而是設置在主軸油石的上方,以適應珩磨工件12孔較長的特點。
[0028]實施例2
[0029]當帶有非接觸噴嘴的磨頭11旋轉并上、下往復運動至工件12孔內時,零位傳感器13傳輸信號至電磁閥5及氣動量儀4打開,穩(wěn)壓氣體通過氣動量儀4和電磁閥5、霧化器6再通過防旋轉密封卡頭7轉換將穩(wěn)壓氣體通過磨頭11進行測量,在噴嘴10接近被加工工件12內槽時,防旋轉密封卡頭7與設置于第一槽的接近傳感器9產生信號并發(fā)信號至電磁閥5,電磁閥5接收信號后斷開,噴嘴10從工件12槽孔退出前,所述接近傳感器9再次傳輸信號至電磁閥5以打開測量氣路繼續(xù)測量,所述氣動量儀4參數保持不變,直至下一測量循環(huán),當加工尺寸達到幾何尺寸要求時,氣動量儀4發(fā)信號,主軸停止工作,換裝工件12,進行下一循環(huán)加工。
[0030]上述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精確測量,且系統(tǒng)密封性好,系統(tǒng)組成清晰明了,安裝方便,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合格率,同時有助于車間解放人力物力,此外,本系統(tǒng)展示出了較好的實用度,對于批量加工被加工工件12出現(xiàn)單孔、多孔和單槽多槽的非常適用。
[0031]再次說明,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安裝的斷續(xù)測量氣源穩(wěn)定控制部、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其中: 所述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具有記憶功能的氣動量儀、電磁閥; 所述非接觸測量裝置及防旋轉密封卡頭部包括主軸、與主軸連接的防旋轉密封卡頭及帶有非接觸噴嘴的磨頭,所述防旋轉密封卡頭側部連接導向桿,與導向桿平行設置的連接桿上依據被加工工件孔內槽的數量及槽寬安裝相鄰的多組接近傳感器和零位傳感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斷續(xù)測量氣控部包括依次安裝的空氣過濾器、調壓器及壓力繼電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量儀及電磁閥開關控制部還包括為防旋轉密封卡頭提供潤滑的霧化器,其設置于所述電磁閥之后,與所述防旋轉密封卡頭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傳感器的工作周期和相位與所述主軸上下移動的周期和相位相對應。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斷續(xù)測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為整體結構或獨立結構,所述噴嘴位于非接觸磨頭的中心位置,以適應工件內槽的變化。
【文檔編號】B24B33/06GK205703704SQ20162064694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fā)明人】王永生
【申請人】寧夏中衛(wèi)大河精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