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閥桿的氮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
背景技術:
1、7x62df閥桿根據要求需進行氮化處理,該零件在氮化前已完成整體加工,因此要求氮化過程中桿身必須保證彎曲度≤0.10mm。該零件桿身長245mm,直徑12mm,屬于細長零件,氮化過程中若桿身無法保證垂直,在高溫和重力的影響下,桿身易彎曲。
2、常用的方法是氮化爐底部放置一個底盤,閥桿底部平放在底盤上,保證閥桿與底盤垂直,使閥桿不會發(fā)生彎曲。但是這種方法要求底盤必須光整無雜物,若底盤光潔度不達標,會造成閥桿傾斜,另外這種方法對裝爐操作要求較高,在起吊裝卸時閥桿不固定,易造成掉落磕碰等隱患。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包括:氮化爐、鋼絲繩、連接結構和調節(jié)結構,氮化爐內部安裝有閥桿,閥桿頂端開設有通孔,氮化爐內壁頂端固定連接有橫梁,鋼絲繩一端安裝在橫梁中部,另一端安裝在閥桿的通孔上,用懸掛閥桿,閥桿頂端與鋼絲繩之間安裝有連接機構,連接結構用于固定閥桿,橫梁內部安裝有調節(jié)結構,調節(jié)結構與鋼絲繩配合安裝。
3、優(yōu)選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l型桿,鋼絲繩下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一l型桿,第一l型桿的一端開設有滑槽,第一l型桿另一端開設有連接孔,通孔內部插接有第二l型桿,第二l型桿的一端與滑槽滑動連接,第二l型桿的另一端呈螺紋設計,且螺紋端伸出連接孔通過螺母固定連接。
4、優(yōu)選的,調節(jié)結構包括:連接軸,橫梁內部轉動連接有連接軸,連接軸的外壁與鋼絲繩的一端固定連接,連接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蝸輪,氮化爐內部位于蝸輪處轉動連接有蝸桿,蝸輪與蝸桿嚙合連接。
5、優(yōu)選的,氮化爐的外壁與蝸輪同軸心處開設有刻度線,蝸輪的軸心處固定連接有指針。
6、優(yōu)選的,蝸桿的一端伸出氮化爐開設有內六角凹槽。
7、優(yōu)選的,第一l型桿和第二l型桿的接觸面涂覆有耐高溫防磨涂層,以減少兩者在長時間高溫下的磨損。
8、優(yōu)選的,氮化爐底部設置有防震底座,防震底座采用橡膠或彈性材料制成,以減少氮化爐在運行時的震動和噪音。
9、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提高了閥桿氮化的質量:通過采用懸掛方式,本技術改進有效避免了閥桿在氮化過程中因裝載垂直度不夠而導致的桿身彎曲現(xiàn)象。這不僅提高了閥桿氮化的質量,還延長了閥桿的使用壽命。
11、降低了生產成本:傳統(tǒng)方法要求在氮化爐底安放一個底座,并要求底座面必須水平且光潔度高,才能保證閥桿不會產生傾斜。而本技術改進利用閥桿自身的重力實現(xiàn)自然垂直,無需額外輔助設備,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12、提高了生產效率:采用本技術改進的氮化工藝方法,閥桿在裝卸過程中不易發(fā)生傾斜或歪倒,減少了操作人員的調整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1.一種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結構(6)包括:第一l型桿(61),鋼絲繩(5)下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一l型桿(61),第一l型桿(61)的一端開設有滑槽(62),第一l型桿(61)另一端開設有連接孔(63),通孔(3)內部插接有第二l型桿(64),第二l型桿(64)的一端與滑槽(62)滑動連接,第二l型桿(64)的另一端呈螺紋設計,且螺紋端伸出連接孔(63)通過螺母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其特征在于,調節(jié)結構(7)包括:連接軸(71),橫梁(4)內部轉動連接有連接軸(71),連接軸(71)的外壁與鋼絲繩(5)的一端固定連接,連接軸(7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蝸輪(72),氮化爐(1)內部位于蝸輪(72)處轉動連接有蝸桿(73),蝸輪(72)與蝸桿(73)嚙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氮化爐(1)的外壁與蝸輪(72)同軸心處開設有刻度線(8),蝸輪(72)的軸心處固定連接有指針(9)。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其特征在于,蝸桿(73)的一端伸出氮化爐(1)開設有內六角凹槽(10)。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l型桿(61)和第二l型桿(64)的接觸面涂覆有耐高溫防磨涂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閥桿氮化變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氮化爐(1)底部設置有防震底座,防震底座采用橡膠或彈性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