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前后地板橫梁內(nèi)外加強件。
背景技術:
當今,人們對車輛的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相關的部門機構也在制定合理的一些評判標準來評價汽車的主動和被動安全性能。涉及到車身結構,就要求車身的強度要足夠的好,以抵御汽車碰撞時的巨大撞擊。汽車前、后地板焊接總成是一般承載式車身下車體的兩大組成部分。這兩個大總成之間的搭接非常重要,由于搭接處的空間部位一般設計有后排座椅的安裝點以及油箱的固定點還有其他一些安裝點,因此好的搭接結構不但可以為其他零部件的安裝提供好的安裝結構和較高的安裝點強度,減少加強件和支架的使用也就是減少成本,而且將前、后地板承前啟后地固化成一塊整體。無論從白車身的性能(扭轉剛度,彎曲剛度等)還是從碰撞時需要車體橫向傳遞力這方面來說。一個良好的前、后地板搭接結構對整個白車身都有較大的幫助?,F(xiàn)在的汽車前、后地板的搭接處以往是將前、后地板直接焊接到一起,再用一個大的加強件與后地板焊接在一起成為腔體結構。此加強件可以提供一些安裝點。腔體結構對改善此處的模態(tài)也有幫助。這種結構的缺點是一方面前、后地板焊接處由于沒有加強件結構,焊點容易開裂,事實也證明如此;另一方面是相對薄弱的后地板不能夠為安裝點提供較高的安裝強度,即使安裝點下面有加強件,如果將安裝點和加強件區(qū)域割裂開來看做一個整體來分析的話,此整體受到的力只能靠薄弱的地板來承受和傳遞,作用不大。只有將安裝點受到的力通過輔助結構傳遞到整個車身才是比較好的結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汽車前后地板橫梁內(nèi)外加強件。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前后地板橫梁內(nèi)外加強件,包括前地板、后地板和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包括圍成一個矩形框的上端板、下端板、左側板和右側板;上端板為波浪狀;后地板的下端面固定連接在上端板的上表面上,前地板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在下端板的下端面上;左側板和右側板均為向外凸出的弧形結構。矩形框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即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剛性;上端板的波浪狀能夠較好的分散受到的壓力,避免直接壓在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左側板和右側板均為向外凸出的弧形結構,具有一定的彈性,能夠緩沖受力,結構不易被破壞。
作為優(yōu)選,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連接有夾緊結構,夾緊結構包括左夾板、右夾板和連接桿,連接桿同時貫穿左側板和右側板,左夾板和右夾板分別連接在連接桿的兩端,且左夾板和右夾板分別夾在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外側。夾緊結構能夠夾持左側板和右側板,避免左側板和右側板受力時過度向外彎曲變形而被破壞。這樣左側板和右側板能夠在一定受力范圍內(nèi)能夠通過彈性變形來緩沖受力,在超出一定范圍后又能夠被夾緊結構保持形狀,不會出現(xiàn)過度變形破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連接強度高,受力分布能夠承受較大的外力而不破壞前地板和后地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圖中:1.前地板,2.后地板,3.矩形框架,31.上端板,32.下端板,33.左側板,34.右側板,4.夾緊結構,41.左夾板,42.右夾板,43.連接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述,一種汽車前后地板橫梁內(nèi)外加強件,包括前地板1、后地板2和矩形框架3,矩形框架用于連接前地板1和后地板2。后地板2的下端面固定連接在上端板31的上表面上,前地板1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在下端板32的下端面上。矩形框架3包括圍成一個矩形框的上端板31、下端板32、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上端板31為波浪狀。波浪狀的上端板31能夠改善上端板的受力分布,避免后地板上承受的壓力只作用在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上,容易壓壞左側板3和右側板4。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均為向外凸出的弧形結構;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向外凸出,使得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形成彈性支撐,即在作用在矩形框架上的外力較大時,可以通過具有彈性的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的彈性變形來緩沖該力,避免了矩形框架的破壞。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之間連接有夾緊結構4,夾緊結構4包括左夾板41、右夾板42和連接桿43,連接桿43同時貫穿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左夾板41和右夾板42分別連接在連接桿43的兩端,且左夾板41和右夾板42分別夾在左側板33和右側板34的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