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換熱設備,具體為一種換熱器的安裝裝置。
背景技術:
1、換熱器是將熱流體的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的設備,又稱熱交換器。換熱器在化工、石油、動力、食品及其它許多工業(yè)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產中換熱器可作為加熱器、冷卻器、冷凝器、蒸發(fā)器和再沸器等,應用廣泛。例如電廠低溫用聚四氟乙烯換熱器是發(fā)電廠為降低排煙溫度進行余熱回收的新型裝置設備。
2、現(xiàn)有技術中,公告號為cn218155709u的中國專利文獻提出,一種換熱器的安裝夾具,包括收納箱,收納箱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一組固定板,收納箱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一組支撐桿,收納箱的上方設有換熱器,收納箱的內部設有下拉機構,下拉機構包括l形槽,l形槽開設于收納箱的外表面,收納箱的右側設有限位機構,換熱器的上方設有下壓機構,下壓機構包括一組方形槽。本實用新型利用設置的下拉機構可以帶動下壓機構向下移動,達到了對換熱器固定安裝的目的,利用設置的限位機構可以對下拉機構進行限位,達到了對不同尺寸的換熱器固定安裝的目的,進而實現(xiàn)了提高換熱器在使用過程中穩(wěn)定性的效果,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傳統(tǒng)的換熱器安裝方式通常依賴于固定支撐結構和吊裝設備,但這些方式往往存在設備安裝不穩(wěn)、振動傳遞較大、噪音難以控制等問題,尤其是在換熱器運行過程中,振動和噪音不僅影響工作環(huán)境,還可能導致設備和相關設施的損壞,因此,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換熱器的安裝裝置,來滿足提高換熱器安裝時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換熱器的安裝裝置,具備提高換熱器安裝時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等優(yōu)點,解決了傳統(tǒng)的換熱器在安裝過程中安裝不穩(wěn)定,危險性大等系列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換熱器的安裝裝置,包括設置在其上方的換熱器本體,所述換熱器本體的底部設置有與地面接觸的一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對稱設置在所述換熱器本體的兩側,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置有固定組件;所述換熱器本體的底部設置有抬升組件;所述固定組件用于對所述換熱器本體進行吊裝安裝時的引導固定;所述抬升組件用于對所述換熱器本體進行檢修時進行抬升。
5、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組件包括設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上轉動設置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上設置有第一偏轉臂,所述第一偏轉臂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接觸板,所述第一偏轉臂的一側底部貫穿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轉動設置有偏轉板,所述偏轉板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導向桿,所述第一導向桿為可伸縮結構,所述第一導向桿上設置有第一復位彈簧,所述第一復位彈簧的一端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復位彈簧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偏轉板的一側。
6、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一側的一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部設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二導向板上轉動設置有第二偏轉臂,所述第二偏轉臂的一端設置有第二接觸板,所述第二接觸板的底部轉動設置有同步板,所述同步板的底部轉動設置有升降板,所述的底部設置有貫穿通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導向桿,所述第二導向桿的一端設置有限位盤,所述第二導向桿上套設有第二導向彈簧,所述第二導向彈簧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一側,所述第二導向彈簧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側。
7、優(yōu)選地,所述抬升組件包括設置在地面的抬升底座,所述抬升底座上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槽內滑動設置有同步桿,所述同步桿上轉動設置有升降臂,所述升降臂的頂部滑動設置有放置板,所述升降臂內螺紋套設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一端設置有轉動環(huán)。
8、優(yōu)選地,所述升降臂的頂部設置有放置板,所述升降臂滑動設置在所述放置板的底部,所述放置板的頂部兩側設置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與所述換熱器本體的底部兩側相接觸。
9、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器本體的外側設置鋼結構,所述換熱器本體的底部設置有鋼結構底座。
10、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板與所述第二固定板呈垂直設置。
11、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偏轉臂的一側表面設置有防滑層。
12、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接觸板與所述第二接觸板的表面均設置有橡膠墊。
13、優(yōu)選地,所述放置板的表面滑動設置有滑動板,所述滑動板的頂部設置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為相鄰的兩個半圓結構,所述吸附板呈陣列分布在所述滑動板的表面上,所述吸附板的頂部設置有貼合板,所述貼合板可與所述換熱器本體的底部相接觸。
14、(三)有益效果
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換熱器的安裝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6、1、該換熱器的安裝裝置,通過設置在換熱器本體上方的鋼結構和底部的鋼結構底座,實現(xiàn)了換熱器吊裝安裝過程中的穩(wěn)定支撐,換熱器本體底部的第一固定板對稱設置在兩側,并配備固定組件,用于在吊裝過程中引導和固定換熱器,確保其精準定位,換熱器本體底部的抬升組件則在檢修時發(fā)揮作用,通過對換熱器本體的抬升,方便對設備進行維修和維護,提升換熱器的工作效率和檢修便捷性;通過固定組件和抬升組件的結合,解決了換熱器吊裝、安裝和檢修過程中的復雜性,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在安裝過程中,固定組件能夠精確引導換熱器本體的位置,避免了偏差和不穩(wěn)定情況的發(fā)生,而抬升組件則在檢修時提供了便利的操作空間,降低了維修難度,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換熱器安裝的效率,減少了人工操作的風險,增強了設備的維護便捷性。
17、2、該換熱器的安裝裝置,當換熱器本體在吊裝安裝的過程中,當換熱器本體的高度逐漸降低時,向著經過預先確定安裝的第一固定板靠近時,首先與第一接觸板接觸,通過換熱器本體持續(xù)下落的重力,能夠使得第一偏轉臂沿著轉動桿的軸線在第一導向板內轉動,同時使得偏轉板沿著連接桿軸線轉動的同時,對第一導向桿進行壓縮,通過換熱器本體兩側第一偏轉臂同時在換熱器本體的重力下偏轉時,能夠使得第一偏轉臂同時向一側偏轉,進而可實現(xiàn)對換熱器本體的引導,使其能夠精確落入預定位置。
18、3、該換熱器的安裝裝置,通過第一偏轉臂偏轉的同時,換熱器本體的底部能夠同時與第二接觸板接觸,進而使得第二偏轉臂繞第二導向板的軸線轉動,從而使得第二偏轉臂一側的防滑層與換熱器本體相接觸后貼合,在此過程中,能夠通過換熱器本體兩側的第二偏轉臂對換熱器本體進行下落時引導,使得其落入預定位置,當第二偏轉臂偏轉的過程中,能夠同步帶動同步板的高度發(fā)生改變,進而使得升降板的高度同時改變,當升降板的高度發(fā)生改變時,能夠同步帶動第二導向桿穿過第二固定板移動,當第二導向桿底部的限位盤與地面接觸時,即與支撐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時,即第二偏轉臂與換熱器本體的底部呈平行貼合,從而完成了對換熱器本體安裝時的引導固定效果,使得固定和調整過程更加平穩(wěn),減少了誤差和偏差,確保了安裝的精準度。
19、4、該換熱器的安裝裝置,當需要對換熱器本體進行檢修時,通過轉動轉動環(huán),進而帶動螺紋桿轉動,從而使得升降臂之間的距離發(fā)生變化,使得升降臂帶動同步桿在滑動槽內滑動,從而使得放置板的高度發(fā)生改變,進而使得抬升板與換熱器本體的底部接觸,最終實現(xiàn)支撐并精確抬升換熱器本體,確保在檢修或調整時能夠順利提升,同時通過同步桿與升降臂的配合,使得抬升過程更加平穩(wěn),避免了突發(fā)的抬升震動,減少了對設備的潛在損傷;同時通過抬升板增加了與換熱器本體底部的接觸面積,確保了換熱器本體在檢修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避免傾斜或不均勻抬升,增強了設備的可靠性,提高了檢修過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20、5、該換熱器的安裝裝置,通過抬升組件將放置板提升至與換熱器本體的底部相接觸的位置后,將滑動板放置在放置板上,使得其與換熱器本體的底部相貼合,在換熱器本體的使用運行的過程中,換熱器本體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的振動和噪音,能夠通過貼合板傳遞至吸附板內,通過吸附板為相鄰的兩個半圓結構,減少了振動的傳遞到周圍結構,降低了噪音的產生,提升了設備運行的平穩(wěn)性和舒適度,減少了因振動和噪音帶來的不利影響,并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