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熱交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排煙口熱交換技術主要采用橫向熱交換波紋管,或在煙道口設置帶有煙管的換熱水箱,雖然可以回收煙氣中小部分熱量,但大部分熱量被煙氣帶走,現(xiàn)有技術的這兩種方法中,煙氣與熱交換部件的接觸面都很有限,同時,煙氣的溫度并不是很高,煙氣在煙道和熱交換器部件內滯留時間也很短,否則引起燃燒器的燃料不能充分燃燒,起到失得其反的作用。
本發(fā)明采用銅質熱交換波紋管和所述熱交換波紋管上縱向緊密設置的鋁板采熱片組成的采熱片迷宮陣,同時在熱采集片上設置瓦棱板帶、方形槽、熱交換波紋管管套和弧狀翹板邊及鋸齒狀邊沿,實現(xiàn)采熱片的采熱面積增大、增大熱交換面積、延長帶熱煙氣在采熱片迷宮陣內滯留時間,還設有強排風機保障燃燒器對燃料的充分完全燃燒,能將帶熱煙氣中的余熱90%以上回收利用。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合理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的排煙口熱交換技術中煙氣與熱交換部件的接觸面很有限小,造成大部分熱量被煙氣帶走的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煙口熱交換技術是將燃燒器排煙口排放的帶熱煙氣的熱能,通過橫向水平分層設置的熱交換波紋管和所述熱交換波紋管上縱向緊密設置的采熱片組成的采熱片迷宮陣,采集熱量并傳導給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由所述熱交換波紋管內低溫和/或常溫液體流移出,同時為保障燃燒器排煙通暢,在所述采熱片迷宮陣上方煙道設置強排風機排出煙氣確保燃燒器對燃料進行充分燃燒,構成煙道口帶熱煙氣余熱高效回收利用的技術方法。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的端口由U形管彎頭連接成一根貫通的管道,一個管口設在頂層一端的側角處,作為換熱液體入口,另一個管口設在底層同一端/另一端的對角處,作為換熱液體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采熱片下端設有一個直板邊引入帶熱煙氣,銜接設有帶弧形凹凸的瓦棱板帶,再銜接設的若干層圓心在同一水平直線上的熱交換波紋管孔,相鄰兩層熱交換波紋管孔之間設有帶弧形凹凸的瓦棱板帶,同一層兩個熱交換波紋管孔之間設有向同一側凸出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凸出側板面的所述熱交換波紋管孔上設有熱交換波紋管管套,最上一層所述熱交換波紋管孔上方,銜接設有彎向所述方形槽凸出側板面的弧狀翹板邊和鋸齒狀邊沿,所述采熱片縱向緊密套設在所述熱交換波紋管上,形成采熱片迷宮陣,所述瓦棱板帶、所述方形槽、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管套和所述弧狀翹板邊及鋸齒狀邊沿為實現(xiàn)所述采熱片的采熱面積增大、增大熱交換面積、延長帶熱煙氣在采熱片迷宮陣內滯留時間,提高熱交換率的技述方法。
進一步地,所述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應用于燃燒器煙道口余熱回收利用,或逆向應用于散熱。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為銅材質。
進一步地,所述采熱片為鋁板或鋁合金板材質。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的設置層數(shù)根據(jù)燃燒器的功率和出煙口的溫度確定,層數(shù)太多,造成燃燒缺氧以及采熱片散熱,層數(shù)太少,造成煙氣余熱吸收不充分,均造成熱交換率降低,最佳設置層數(shù)為3-7層。
進一步地,所述采熱片組成的采熱片迷宮陣的四周應與煙道的四壁連接緊密,不留間隙,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的U形管彎頭設在煙道外,波紋管在熱交換器內。
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合理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的排煙口熱交換技術中煙氣與熱交換部件的接觸面很有限小,造成大部分熱量被煙氣帶走的問題。本發(fā)明采用銅質熱交換波紋管和所述熱交換波紋管上縱向緊密設置的鋁板采熱片組成的采熱片迷宮陣,同時在熱采集片上設置瓦棱板帶、方形槽、熱交換波紋管管套和弧狀翹板邊及鋸齒狀邊沿,實現(xiàn)采熱片的采熱面積增大、增大熱交換面積、延長帶熱煙氣在采熱片迷宮陣內滯留時間,還設有強排風機保障燃燒器對燃料的充分完全燃燒,能將帶熱煙氣中的余熱90%以上回收利用。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對實施例的描述,將更加有助于公眾理解本發(fā)明,但不能也不應當將申請人所給出的具體的實施例視為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限制,任何對部件或技術特征的定義進行改變和/或對整體結構作形式的而非實質的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所限定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所述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煙口熱交換技術是將燃燒器排煙口排放的帶熱煙氣的熱能,通過橫向水平分層設置的熱交換波紋管和所述熱交換波紋管上縱向緊密設置的采熱片組成的采熱片迷宮陣,采集熱量并傳導給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由所述熱交換波紋管內低溫和/或常溫液體流移出,同時為保障燃燒器排煙通暢,在所述采熱片迷宮陣上方煙道設置強排風機排出煙氣確保燃燒器對燃料進行充分燃燒,構成煙道口帶熱煙氣余熱高效回收利用的技術方法。所述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應用于燃燒器煙道口余熱回收利用,或逆向應用于散熱。
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的端口由U形管彎頭連接成一根貫通的管道,一個管口設在頂層一端的側角處,作為換熱液體入口,另一個管口設在底層同一端/另一端的對角處,作為換熱液體出口。所述采熱片下端設有一個直板邊引入帶熱煙氣,銜接設有帶弧形凹凸的瓦棱板帶,再銜接設的若干層圓心在同一水平直線上的熱交換波紋管孔,相鄰兩層熱交換波紋管孔之間設有帶弧形凹凸的瓦棱板帶,同一層兩個熱交換波紋管孔之間設有向同一側凸出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凸出側板面的所述熱交換波紋管孔上設有熱交換波紋管管套,最上一層所述熱交換波紋管孔上方,銜接設有彎向所述方形槽凸出側板面的弧狀翹板邊和鋸齒狀邊沿,所述采熱片縱向緊密套設在所述熱交換波紋管上,形成采熱片迷宮陣,所述瓦棱板帶、所述方形槽、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管套和所述弧狀翹板邊及鋸齒狀邊沿為實現(xiàn)所述采熱片的采熱面積增大、增大熱交換面積、延長帶熱煙氣在采熱片迷宮陣內滯留時間,提高熱交換率的技述方法。
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為銅管材質。所述采熱片為鋁板或鋁合金板材質。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的設置層數(shù)根據(jù)燃燒器的功率和出煙口的溫度確定,層數(shù)太多,造成上部采熱片散熱,層數(shù)太少,造成煙氣余熱吸收不充分,均造成熱交換率降低,最佳設置層數(shù)為3-7層。所述采熱片組成的采熱片迷宮陣的四周應與煙道的四壁連接緊密,不留間隙,所述熱交換波紋管的U形管彎頭設在煙道外。完成所述一種排煙口熱交換技術的實施。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以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做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