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太陽能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太陽能的集熱翅片。
背景技術:
太陽平板集熱器是太陽集熱器中一種最基本的類型,主要有吸熱板、透明蓋板、隔熱層和外殼等幾部分組成。其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成本適宜,還具有承壓能力強、吸熱面積大等特點,是太陽能與建筑結合最佳選擇的集熱器類型之一。當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工作時,太陽輻射穿過透明蓋板后,投射在吸熱板上,被吸熱板吸收并轉化成熱能,然后傳遞給吸熱板內的傳熱工質,使傳熱工質的溫度升高,作為集熱器的有用能量輸出。目前,常規(guī)的太陽能平板集熱器中,其吸熱元件由集熱翅片與銅管焊接構成,其外形粗糙,接觸面積小,工藝復雜,翅片集熱傳熱效率差,傳熱面積一般只有15%,而且集熱翅片的焊接設備價格昂貴。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基于太陽能的集熱翅片,該集熱翅片工藝簡單、傳熱面積大、集熱效果好、安裝拆卸方面且外形美觀。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基于太陽能的集熱翅片,包括翅片和集熱排管,所述翅片的橫截面呈半圓環(huán)形并包裹在集熱排管外側;所述翅片上還設有多個與集熱排管緊密配合的半圓環(huán)形卡接件,用于固定集熱排管。
具體的說,所述翅片為鋁或鋁合金翅片,具有向外擴張的彈性力。
優(yōu)選的,所述卡接件為彈性卡接件,具有向內收縮的彈性力。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具有工藝簡單、傳熱面積大、外形美觀等特點。其翅片與集熱排管卡接而成,安裝拆卸方便,適應性更強;而集熱排管被翅片包裹,集熱、傳熱效率相當好。同時集熱排管設置為半圓形,有利于集熱排管直接吸收不同角度的陽光輻射,相鄰的集熱排管上的翅片可通過凹槽和卡扣直接相接,使翅片下方的集熱器內的熱空氣輻射也能很好的被吸收,使整塊集熱翅在使用過程中更有效地發(fā)揮出高效率的表現(xiàn)。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名稱為:
1-翅片,2-集熱排管,3-卡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方式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集熱效果好且安裝拆卸方便的基于太陽能的集熱翅片,如圖1所示,該集熱翅片包括翅片1和集熱排管2,所述翅片1的橫截面呈半圓環(huán)形并包裹在集熱排管外側,且翅片為鋁或鋁合金翅片,具有向外擴張的彈性力,可在與相鄰的翅片卡接后做向外擴張或者向內收縮的小弧度移動,使其能夠適用于更多間距的集熱排管。并且,為了使集熱排管2能夠在其內壁上固定,所述翅片1上還設有多個與集熱排管2緊密配合的半圓環(huán)形卡接件3,所述卡接件為彈性卡接件,具有向內收縮的彈性力,可將集熱排管2緊密的卡接住,并且,優(yōu)選的,卡接件的寬度設置在5~10mm,可使其在卡緊集熱排管2的同時不影響翅片與集熱排管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而影響集熱效果。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之一,不應當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但凡在本發(fā)明的主體設計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無實質意義的改動或潤色,其所解決的技術問題仍然與本發(fā)明一致的,均應當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