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安裝桿清潔領域,特別是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不斷的得到改善,在滿足最基本的生活的同時,為了適應這個科技的社會,也需要一些小型機械來輔助人們的生活,對于燈具上表面的安裝桿而言,由于懸掛的位置比較高,在清理的時候比較麻煩,而且燈具安裝桿都是流通電源的,遇到水,有可能會產生連電的危險,因此為了解決清潔這些情況,設計一種自動清潔燈具上面安裝桿的裝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包括矩形承載板,所述矩形承載板上表面邊緣處固定連接由多組l形固定桿,所述矩形承載板上表面且與多組l形固定桿相連接的矩形承載箱體,所述矩形承載板下表面設有移動機構,所述矩形承載箱體側表面上設有升降清潔機構,所述矩形承載箱體內設有清潔工具清洗機構,所述矩形承載箱體上表面設有粉塵遮擋機構,所述升降清潔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箱體上表面的一號條形開口、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兩相對側表面上端的一組條形固定板、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側表面上且與每個條形固定板下表面相搭接的多個豎直支撐桿、開在每個條形固定板前表面上的多個二號圓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二號圓形凹槽內的二號電控推動桿、套裝在多組二號電控推動桿上的一組折形固定板、開在每個折形固定板上表面的一組二號條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二號條形凹槽內的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固定連接在每組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上表面推動板、開在每個推動板上表面中心處的三號條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三號條形凹槽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三號微型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三號微型旋轉電機旋轉端上的一號支撐臂、鉸鏈連接在每個一號支撐臂一端面上的二號支撐臂、套裝在每個二號支撐臂上的半圓形固定架、開在每個半圓形固定架側表面上的多個一號圓形通孔、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通孔內水平支撐桿、套裝在每個水平支撐桿上的清潔毛刷、固定連接在每個二號支撐臂側表面上的固定圓環(huán)、設置在每個固定圓環(huán)內的手動支撐桿共同構成的,所述矩形承載箱體側表面上設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二號電控推動桿、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和三號微型旋轉電機電性連接。
所述粉塵遮擋機構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上表面且位于一號條形開口兩側的多個矩形墊片、嵌裝在每個矩形墊片上表面的豎直立柱、開在每個豎直立柱上表面的一號條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一號條形凹槽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一組一號微型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一號微型旋轉電機旋轉端上的擺動遮擋板、開在每個擺動遮擋板上表面的一號矩形開口、嵌裝在每個一號矩形開口內的透明遮擋板共同構成的,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一號微型旋轉電機電性連接。
所述清潔工具清洗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箱體側表面上的出口、設置在矩形承載箱體內下表面且與出口相匹配的蓄水箱體、開在蓄水箱體上表面的二號矩形開口、開在蓄水箱體側表面上的兩組一號圓形開口、設置在每個一號圓形開口內的一號轉動軸承、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內側表面上且與兩組一號圓形開口相匹配的兩組墊片a、嵌裝在每個墊片a前表面的一號電控推動桿、套裝在每個一號電控推動桿上的五面空心圓柱、設置在每個五面空心圓柱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二號微型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二號微型旋轉電機旋轉端上的電控加緊手、設置在每個一號轉動軸承內且與所對應電控加緊手相搭接的轉動圓軸、套裝在每個轉動圓軸上且位于蓄水箱體內的轉動清洗滾輪共同構成的,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一號電控推動桿、二號微型旋轉電機和電控加緊手電性連接。
所述移動機構由設置在矩形承載板下表面的兩組圓形凸起、開在每個圓形凸起側表面上的一號圓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凹槽內的二號轉動軸承、設置在相對一組二號轉動軸承內的二號轉動圓桿、套裝在每個二號轉動圓桿上的一組支撐臂、套裝在每個支撐臂上的承載基座、嵌裝在每個承載基座下表面的三號轉動軸承、設置在每個三號轉動軸承內的轉動圓桿h、套裝在每個轉動圓桿h上的萬向輪共同構成的。
所述多組l形固定桿的數量為3-7組。
所述多個豎直支撐桿的數量為3-5個,所述多個豎直支撐桿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所述多個二號圓形凹槽和多個一號圓形通孔的數量均為2-6個。
所述控制器為mam-320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內設有plc控制系統(tǒng)。
所述控制器上設有電容觸摸屏和市電接口,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電容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通過導線與市電接口電性連接。
利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制作的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一種升降可靠,結構比較簡單,實用性比較好,操作比較簡單,清潔徹底,保護清潔人員安全,移動便捷的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的豎直支撐桿正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的半圓形固定架俯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的豎直立柱俯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的清潔工具清洗機構局部放大圖;
圖6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的轉動清洗滾輪俯視圖;圖中,1、矩形承載板;2、l形固定桿;3、矩形承載箱體;4、一號條形開口;5、條形固定板;6、豎直支撐桿;7、二號圓形凹槽;8、二號電控推動桿;9、折形固定板;10、二號條形凹槽;11、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12、三號條形凹槽;13、三號微型旋轉電機;14、一號支撐臂;15、二號支撐臂;16、半圓形固定架;17、一號圓形通孔;18、水平支撐桿;19、清潔毛刷;20、固定圓環(huán);21、手動支撐桿;22、控制器;23、矩形墊片;24、豎直立柱;25、一號條形凹槽;26、一號微型旋轉電機;27、擺動遮擋板;28、一號矩形開口;29、透明遮擋板;30、出口;31、蓄水箱體;32、一號圓形開口;33、一號轉動軸承;34、墊片a;35、一號電控推動桿;36、五面空心圓柱;37、二號微型旋轉電機;38、電控加緊手;39、轉動圓軸;40、轉動清洗滾輪;41、圓形凸起;42、一號圓形凹槽;43、二號轉動軸承;44、二號轉動圓桿;45、支撐臂;46、承載基座;47、三號轉動軸承;48、轉動圓桿h;49、萬向輪;50、plc控制系統(tǒng);51、電容觸摸屏;52、市電接口;53、推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6所示,一種安裝桿清潔裝置,包括矩形承載板(1),所述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邊緣處固定連接由多組l形固定桿(2),所述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且與多組l形固定桿(2)相連接的矩形承載箱體(3),所述矩形承載板(1)下表面設有移動機構,所述矩形承載箱體(3)側表面上設有升降清潔機構,所述矩形承載箱體(3)內設有清潔工具清洗機構,所述矩形承載箱體(3)上表面設有粉塵遮擋機構,所述升降清潔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箱體(3)上表面的一號條形開口(4)、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3)兩相對側表面上端的一組條形固定板(5)、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3)側表面上且與每個條形固定板(5)下表面相搭接的多個豎直支撐桿(6)、開在每個條形固定板(5)前表面上的多個二號圓形凹槽(7)、嵌裝在每個二號圓形凹槽(7)內的二號電控推動桿(8)、套裝在多組二號電控推動桿(8)上的一組折形固定板(9)、開在每個折形固定板(9)上表面的一組二號條形凹槽(10)、嵌裝在每個二號條形凹槽(10)內的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11)、固定連接在每組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11)上表面推動板(53)、開在每個推動板(53)上表面中心處的三號條形凹槽(12)、嵌裝在每個三號條形凹槽(12)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三號微型旋轉電機(13)、套裝在每個三號微型旋轉電機(13)旋轉端上的一號支撐臂(14)、鉸鏈連接在每個一號支撐臂(14)一端面上的二號支撐臂(15)、套裝在每個二號支撐臂(15)上的半圓形固定架(16)、開在每個半圓形固定架(16)側表面上的多個一號圓形通孔(17)、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通孔(17)內水平支撐桿(18)、套裝在每個水平支撐桿(18)上的清潔毛刷(19)、固定連接在每個二號支撐臂(15)側表面上的固定圓環(huán)(20)、設置在每個固定圓環(huán)(20)內的手動支撐桿(21)共同構成的,所述矩形承載箱體(3)側表面上設有控制器(22),所述控制器(22)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二號電控推動桿(8)、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11)和三號微型旋轉電機(13)電性連接;所述粉塵遮擋機構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3)上表面且位于一號條形開口(4)兩側的多個矩形墊片(23)、嵌裝在每個矩形墊片(23)上表面的豎直立柱(24)、開在每個豎直立柱(24)上表面的一號條形凹槽(25)、嵌裝在每個一號條形凹槽(25)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一組一號微型旋轉電機(26)、套裝在每個一號微型旋轉電機(26)旋轉端上的擺動遮擋板(27)、開在每個擺動遮擋板(27)上表面的一號矩形開口(28)、嵌裝在每個一號矩形開口(28)內的透明遮擋板(29)共同構成的,所述控制器(22)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一號微型旋轉電機(26)電性連接;所述清潔工具清洗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箱體(3)側表面上的出口(30)、設置在矩形承載箱體(3)內下表面且與出口(30)相匹配的蓄水箱體(31)、開在蓄水箱體(31)上表面的二號矩形開口、開在蓄水箱體(31)側表面上的兩組一號圓形開口(32)、設置在每個一號圓形開口(32)內的一號轉動軸承(33)、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3)內側表面上且與兩組一號圓形開口(32)相匹配的兩組墊片a(34)、嵌裝在每個墊片a(34)前表面的一號電控推動桿(35)、套裝在每個一號電控推動桿(35)上的五面空心圓柱(36)、設置在每個五面空心圓柱(36)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二號微型旋轉電機(37)、套裝在每個二號微型旋轉電機(37)旋轉端上的電控加緊手(38)、設置在每個一號轉動軸承(33)內且與所對應電控加緊手(38)相搭接的轉動圓軸(39)、套裝在每個轉動圓軸(39)上且位于蓄水箱體(31)內的轉動清洗滾輪(40)共同構成的,所述控制器(22)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一號電控推動桿(35)、二號微型旋轉電機(37)和電控加緊手(38)電性連接;所述移動機構由設置在矩形承載板(1)下表面的兩組圓形凸起(41)、開在每個圓形凸起(41)側表面上的一號圓形凹槽(42)、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凹槽(42)內的二號轉動軸承(43)、設置在相對一組二號轉動軸承(43)內的二號轉動圓桿(44)、套裝在每個二號轉動圓桿(44)上的一組支撐臂(45)、套裝在每個支撐臂(45)上的承載基座(46)、嵌裝在每個承載基座(46)下表面的三號轉動軸承(47)、設置在每個三號轉動軸承(47)內的轉動圓桿h(48)、套裝在每個轉動圓桿h(48)上的萬向輪(49)共同構成的;所述多組l形固定桿(2)的數量為3-7組;所述多個豎直支撐桿(6)的數量為3-5個,所述多個豎直支撐桿(6)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多個二號圓形凹槽(7)和多個一號圓形通孔(17)的數量均為2-6個;所述控制器(22)為mam-320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22)內設有plc控制系統(tǒng)(50);所述控制器(22)上設有電容觸摸屏(51)和市電接口(52),所述控制器(22)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電容觸摸屏(51)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22)的輸入端通過導線與市電接口(52)電性連接。
本實施方案的特點為,矩形承載板上表面邊緣處固定連接由多組l形固定桿,矩形承載板上表面且與多組l形固定桿相連接的矩形承載箱體,矩形承載板下表面設有移動機構,矩形承載箱體側表面上設有升降清潔機構,矩形承載箱體內設有清潔工具清洗機構,矩形承載箱體上表面設有粉塵遮擋機構,升降清潔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箱體上表面的一號條形開口、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兩相對側表面上端的一組條形固定板、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箱體側表面上且與每個條形固定板下表面相搭接的多個豎直支撐桿、開在每個條形固定板前表面上的多個二號圓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二號圓形凹槽內的二號電控推動桿、套裝在多組二號電控推動桿上的一組折形固定板、開在每個折形固定板上表面的一組二號條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二號條形凹槽內的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固定連接在每組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上表面推動板、開在每個推動板上表面中心處的三號條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三號條形凹槽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三號微型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三號微型旋轉電機旋轉端上的一號支撐臂、鉸鏈連接在每個一號支撐臂一端面上的二號支撐臂、套裝在每個二號支撐臂上的半圓形固定架、開在每個半圓形固定架側表面上的多個一號圓形通孔、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通孔內水平支撐桿、套裝在每個水平支撐桿上的清潔毛刷、固定連接在每個二號支撐臂側表面上的固定圓環(huán)、設置在每個固定圓環(huán)內的手動支撐桿共同構成的,矩形承載箱體側表面上設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二號電控推動桿、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和三號微型旋轉電機電性連接,一種升降可靠,結構比較簡單,實用性比較好,操作比較簡單,清潔徹底,保護清潔人員安全,移動便捷的裝置。
在本實施方案中,首先控制器開啟,整個裝置啟動。型號為mam-320控制器的輸入端通過導線控制的市電接口運行,型號為mam-320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控制二號電控推動桿、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三號微型旋轉電機、一號微型旋轉電機、一號電控推動桿、二號微型旋轉電機、電控加緊手和電容觸摸屏的運行。通過市電接口接通電源,plc控制系統(tǒng)為裝置提供程序支持,通過電容觸摸屏控制整個裝置。當整個裝置啟動后二號電控推動桿推動折形固定板到適當長度,微型電控升降支撐架推動推動板到適當高度,此時三號微型旋轉電機帶動一號支撐臂到適當角度,通過固定圓環(huán)上的手動支撐桿控制二號支撐臂和半圓形固定架調整位置并利用水平支撐桿上的清潔毛刷進行清理。此時一號微型旋轉電機帶動擺動遮擋板放平。透過一號矩形開口上的透明遮擋板看到清理情況且放置灰塵落下迷眼。清理半圓形固定架和清潔毛刷的時候將其自一號條形開口放入矩形承載箱體內的蓄水箱體中,此時墊片a上的一號電控推動桿推動五面空心圓柱使二號微型旋轉電機上的電控加緊手夾緊轉動圓軸,此時二號微型旋轉電機帶動電控加緊手、轉動圓軸和轉動清洗滾輪進行轉動來對半圓形固定架和清潔毛刷進行清理。自出口能夠取出蓄水箱體并進行清理。l形固定桿起到固定矩形承載箱體的作用。二號轉動圓桿上的支撐臂起到支撐裝置的作用,利用承載基座上的三號轉動軸承、轉動圓桿h和萬向輪使裝置自由移動。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發(fā)明的原理,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