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本申請要求2011年11月29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1-0126330號的優(yōu)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結合于此,以用于通過該引用的所有目的。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更特別地,本發(fā)明涉及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其具有兩個油泵。
背景技術:通常,自動變速器包括變矩器和動力系。另外,通過與變矩器連接,動力系實現(xiàn)多個檔位。此外,設置液壓泵(電動油泵)以為自動變速器提供運行壓力,并且設置TCU(變速器控制單元)以控制自動變速器的運行。液壓泵應在最佳轉速下運行,從而為自動變速器產生必要的運行壓力。通常,旋轉速度的數(shù)據(jù)映射圖是預先確定的,從而產生目標液壓,液壓傳感器檢測運行壓力是否達到目標液壓,并且電機轉速通過檢測值的反饋而受到控制。由于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液壓控制方法要求液壓傳感器具有高精度和耐久性,所以會增加生產成本。此外,由于液壓存在波動或振動,所以液壓不能被正常地檢測到,并且可能發(fā)生反饋控制的故障。此外,根據(jù)數(shù)據(jù)映射圖預先確定的現(xiàn)有技術,由于標準是通過考慮液壓泵和液壓傳感器的偏差而確定的,所以能量損耗會增加。此外,可能無法通過反映或補償耐用性和性能的惡化來控制泵。公開于本發(fā)明背景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fā)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變速器及其控制方法,其優(yōu)點在于降低了由于液壓傳感器的偏差引起的能量損耗。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其具有進一步優(yōu)點在于通過防止液壓的檢測誤差和反饋控制的故障而提高了可靠性。同時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其被應用于變矩器和動力系。該裝置可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用來儲存油;第一液壓泵,所述第一液壓泵與所述油箱連接以接收來自所述油箱的油,所述第一液壓泵具有第一電機,并且適用于通過所述第一電機的運行而產生低壓;第二液壓泵,所述第二液壓泵與所述第一液壓泵連接以接收所述低壓,所述第二液壓泵具有第二電機,并且適用于通過所述第二電機的運行而產生高壓;第一調節(jié)閥,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適用于接收來自所述第一液壓泵的低壓并且適用于調節(jié)第一運行壓力以提供到變矩器;以及第二調節(jié)閥,所述第二調節(jié)閥適用于接收來自所述第二液壓泵的高壓并且適用于調節(jié)第二運行壓力以提供到動力系。該裝置可包括適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和第二調節(jié)閥的運行。該裝置可包括:第一開關,所述第一開關安裝在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上以檢測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的液壓的信息,并適用于將該信息傳遞至所述控制單元;以及第二開關,所述第二開關安裝在所述第二調節(jié)閥上以檢測所述第二調節(jié)閥的液壓的信息,并適用于將該信息傳遞至所述控制單元。該裝置可包括可變控制電磁閥,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適用于將控制壓力提供到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和第二調節(jié)閥。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可包括:第一閥體,所述第一閥體具有多個端口,并包括一個端部和另一個端部;第一閥芯,所述第一閥芯以可移動方式安裝在所述第一閥體中,并適用于執(zhí)行油路的切換;以及彈性構件,所述彈性構件適用于總是將所述第一閥芯推動到所述第一閥體的端部。所述多個端口可包括: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適用于接收來自所述第一液壓泵的低壓;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適用于通過所述第一閥芯的運動而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一端口連通,從而選擇性地向所述變矩器供應所述第一運行壓力;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適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運行壓力的一部分作為控制壓力;以及第四端口,所述第四端口適用于通過所述第一閥芯的運動而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端口連通,從而排放所述第一運行壓力。所述第一開關可安裝在所述第一閥體的所述一個端部處,并適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一閥芯的運動檢測液壓檢測信息。所述第一開關可包括:第一節(jié)狀物,所述第一節(jié)狀物適用于與所述第一閥芯一起移動;以及第二節(jié)狀物,所述第二節(jié)狀物固定地連接到所述第一閥體,其中所述第一節(jié)狀物適用于通過與所述第一閥芯一起移動而選擇性地接觸所述第二節(jié)狀物。所述第一開關可包括彈簧,所述彈簧總是朝向所述第二節(jié)狀物對所述第一節(jié)狀物施加彈簧力。所述控制單元可以適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一節(jié)狀物和第二節(jié)狀物的接觸狀態(tài)控制所述第一電機。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可包括第五端口,所述第五端口適用于接收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壓力。所述第二調節(jié)閥可包括:第二閥體,所述第二閥體具有多個端口,并包括一個端部和另一個端部;第二閥芯,所述第二閥芯以可移動方式安裝在所述第二閥體中,并適用于執(zhí)行油路的切換;以及彈性構件,所述彈性構件適用于總是將所述第二閥芯推動到所述第二閥體的端部。所述多個端口可包括: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適用于接收來自所述第二液壓泵的低壓;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適用于通過所述第二閥芯的運動而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一端口連通,從而選擇性地向所述變矩器供應所述第二運行壓力;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適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運行壓力的一部分作為控制壓力;以及第四端口,所述第四端口適用于通過所述第二閥芯的運動而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端口連通,從而排放所述第二運行壓力。所述第二開關可安裝在所述第二閥體的所述一個端部處,并適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二閥芯的運動檢測液壓信息。所述第二開關可包括:第三節(jié)狀物,所述第三節(jié)狀物適用于與所述第二閥芯一起移動;以及第四節(jié)狀物,所述第四節(jié)狀物固定地連接到所述第二閥體,其中所述第三節(jié)狀物適用于通過與所述第一閥芯一起移動而選擇性地接觸所述第四節(jié)狀物。所述第二開關可包括彈簧,所述彈簧總是朝向所述第四節(jié)狀物對所述第三節(jié)狀物施加彈簧力。所述控制單元可以適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三節(jié)狀物和第四節(jié)狀物的接觸狀態(tài)控制所述第二電機。所述第二調節(jié)閥可包括第五端口,所述第五端口適用于接收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壓力。一種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方法對液壓控制裝置進行控制,該液壓控制裝置具有:具有第一電機產生并低壓的第一液壓泵,具有第二電機并產生高壓的第二液壓泵,具有第一閥芯并將從所述第一液壓泵接收的低壓調節(jié)為第一運行壓力從而將所述第一運行壓力提供到變矩器的第一調節(jié)閥,具有第二閥芯并將從所述第二液壓泵接收的高壓調節(jié)為第二運行壓力從而將所述第二運行壓力提供到動力系的第二調節(jié)閥,改變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和第二調節(jié)閥的目標液壓的可變控制電磁閥,控制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以及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單元,以及分別傳遞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和第二調節(jié)閥的液壓信息的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該方法可包括:確定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是否都處于開啟位置;當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都處于其各自的開啟位置時,確定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壓力是否減??;當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壓力減小時,將所述第二電機的轉速控制到最佳轉速;并且當完成所述第二電機的控制時,將所述第一電機的轉速控制到最佳轉速。所述控制單元可通過檢測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的開啟/關閉位置而接收所述第一調節(jié)閥和第二調節(jié)閥的液壓信息。當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中的至少一個處于關閉位置時,所述控制單元可以在與位于關閉位置的開關連接的電機的轉速增大之后重新確定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是否都處于開啟位置。當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都處于開啟位置時,可以維持與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連接的電機的轉速。當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壓力沒有減小時,所述控制單元可重新確定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是否都處于開啟位置。將所述第二電機的轉速控制到最佳轉速可包括:確定所述第二開關是否處于關閉位置;當所述第二開關處于關閉位置時,在以預設值增大所述第二電機的轉速之后,維持所述第二電機的轉速;并且當所述第二開關位于開啟位置時,減小所述第二電機的轉速,其中當在減小所述第二電機的轉速的同時增大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壓力時,所述控制單元重新確定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是否都處于開啟位置。將所述第一電機的轉速控制到最佳轉速可包括:確定所述第一開關是否處于關閉位置;當所述第一開關處于關閉位置時,在以預設值增大所述第一電機的轉速之后,維持所述第一電機的轉速;并且當所述第一開關處于開啟位置時,減小所述第一電機的轉速,其中當在減小所述第一電機的轉速的同時增大所述可變控制電磁閥的控制壓力時,所述控制單元重新確定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是否都處于開啟位置。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優(yōu)點,這些特性和優(yōu)點從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將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進行詳細陳述,這些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原理。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自動變速器的示例性液壓控制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自動變速器的示例性液壓控制裝置的細節(jié)圖。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出處于電流中斷狀態(tài)下的示例性節(jié)狀物開關的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出處于電流供給狀態(tài)下的示例性節(jié)狀物開關的圖。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自動變速器的示例性液壓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現(xiàn)在將具體參考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在附圖中和以下的描述中示出了這些實施例的實例。雖然本發(fā)明與示例性實施例相結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了解,本說明書并非旨在將本發(fā)明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例。相反,本發(fā)明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實施例,而且覆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替換、修改、等效形式以及其它實施例。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式的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式的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包括變矩器700(TC)、動力系800(PT)、第一液壓泵100(P1)、第二液壓泵150(P2)、第一調節(jié)閥300(REG1)、第二調節(jié)閥350(REG2)、控制單元200(TCU)、第一開關400(SW1)、第二開關450(SW2)、以及可變控制電磁閥500(VFS)。變矩器700適用于通過利用流體而傳遞轉矩并適合于放大轉矩。變矩器700設置在通用的自動變速器中并且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眾所周知的。因此,將省略其詳細說明。動力系800適用于將發(fā)動機的輸出傳遞至車輪,并具有離合器、制動器、變速器、推進式軸、行星齒輪組和傳動軸。該動力系800設置到通用自動變速器,并且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眾所周知的。因此,將省略其詳細說明。第一液壓泵100通過泵送油將從油箱600提供的油供應至變矩器700和高壓部分。此外,第一液壓泵100設置在液壓控制裝置的低壓部分。此外,第一電機110(M)設置于第一液壓泵100并且第一液壓泵100通過運行第一電機110泵送油。第二液壓泵150通過泵送將從第一液壓泵100提供的油供應至動力系800。此外,由于第二液壓泵150再次泵送從第一液壓泵100提供的油而形成液壓控制裝置的高壓部分。此外,第二電機160設置于第二液壓泵150并且第二液壓泵150通過運行第二電機160泵送油。第一調節(jié)閥300設置于第一液壓泵100和變矩器700之間,從而使供應至變矩器700的液壓維持恒定。換句話說,第一液壓泵100泵送的油經過第一調節(jié)閥300供應到變矩器700。第二調節(jié)閥350設置于第二液壓泵150和動力系800之間,從而使供應至動力系800的液壓維持恒定。換句話說,通過第二液壓泵150泵送的油經過第二調節(jié)閥350供應至變矩器700??刂茊卧?00連接至第一調節(jié)閥300和第二調節(jié)閥350。此外,控制單元200確定第一調節(jié)閥300和第二調節(jié)閥350的每個液壓是否達到每個目標液壓。另一方面,控制單元200與第一液壓泵100和第二液壓泵150連接。此外,控制單元200控制第一液壓泵100和第二液壓泵150的泵送。換句話說,控制單元200控制第一電機110和第二電機160的轉速。第一開關400是包括第一節(jié)狀物410和第二節(jié)狀物420的節(jié)狀物開關。此外,第一開關400安裝在第一調節(jié)閥300的一個端部。此外,第一節(jié)狀物410和第二節(jié)狀物420相接觸,并且當?shù)谝徽{節(jié)閥300的液壓達到目標液壓時,第一開關400進入開啟位置。換句話說,第一開關400的開啟位置意味著第一開關400可以流過電流,并且控制單元200根據(jù)第一開關400的位置確定第一調節(jié)閥300的液壓是否達到目標液壓。第二開關450是包括第三節(jié)狀物460和第四節(jié)狀物470的節(jié)狀物開關。此外,關于第二開關450、第二調節(jié)閥350、和控制單元200的組成的解釋,與上述第一開關400的解釋類似。因此,其重復的解釋被省略。可變控制電磁閥500與第一調節(jié)閥300和第二調節(jié)閥350連接,從而改變第一調節(jié)閥300和第二調節(jié)閥350的目標液壓。換句話說,目標液壓可根據(jù)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改變。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各個實施方式的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的細節(jié)圖。如圖2所示,第一調節(jié)閥300包括第一閥體310和第一閥芯320,并且第一開關400安裝在其端部。多個端口P1、P2、P3、P4和P5形成在第一閥體310上。此外,多個端口P1、P2、P3、P4和P5通過穿通第一閥體310形成,從而連通其內側與外側。此外,通孔311形成在第一閥體310的端部。第一閥芯320插入第一閥體310并沿其長度方向可滑動。第一閥芯320包括配合在第一閥體310內部的第一環(huán)槽(land)L1和第二環(huán)槽L2,并且閥芯軸S形成為基本薄于第一環(huán)槽L1和第二環(huán)槽L2,并使第一環(huán)槽L1與第二環(huán)槽L2連接。此外,在第一閥芯320的端部與第一閥體310的內表面之間具有彈性構件330,并且因此第一閥芯320在其長度方向上被推向第一閥體310的一側。此外,擠壓部分321從第一閥芯320的另一個端部突出。擠壓部分321插入通孔311并且選擇性地從第一閥體310上突出。第一液壓泵100泵送的油被供應至第一閥體310的第一端口P1。根據(jù)第一閥芯320的運動,已通過第一端口P1流入第一閥體310的油選擇性地通過第二端口P2流出第一閥體310,并且已經流出第一閥體310的第二端口P2的油被供應至變矩器700。此外,部分已經流出第一閥體310的第二端口P2的油通過第三端口P3被再次供給為第一閥芯320的控制壓力。此外,根據(jù)第一閥芯320的運動,第一閥體310的第四端口P4選擇性地與第二端口P2連通,并且第一閥體310中的油通過第一閥體310的第四端口P4排放,從而被供應至第一液壓泵100。另一方面,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通過第五端口P5被供應至第一閥體310。第一開關400安裝在形成有通孔311的第一閥體310的端部上。此外,第一節(jié)狀物410設置為被擠壓部分推動,擠壓部分從第一閥體310向外側突出,并且第二節(jié)狀物420固定在第一閥體310上。此外,彈簧430安裝在第一節(jié)狀物410的端部上,從而在擠壓部分321相反的方向上推動第一節(jié)狀物410。換句話說,第一節(jié)狀物410和第二節(jié)狀物420通過第一節(jié)狀物410的運行而相互接觸或分離??刂茊卧?00與第一開關400連接,并且檢測第一開關400是否可以流過電流。此外,控制單元200根據(jù)檢測的第一開關400是否可以流過電流的信息來控制第一電機110的轉速,從而控制控制第一液壓泵100的泵送。第二調節(jié)閥350包括第二閥體360和第二閥芯370,并且第二開關450安裝在其端部上。多個端口P1、P2、P3、P4和P5形成在第二閥體360上。此外,多個端口P1、P2、P3、P4和P5通過穿通第二閥體360形成,從而連通其內側與外側。此外,通孔311形成在第二閥體360的端部。第二閥芯370插入第二閥體360,以沿著其長度方向可滑動。第二閥芯370包括配合在第二閥體360內部的第一環(huán)槽L1和第二環(huán)槽L2,并且閥芯軸S形成為基本薄于第一環(huán)槽L1和第二環(huán)槽L2,并使第一環(huán)槽L1與第二環(huán)槽L2連接。此外,在第二閥芯370的端部與第二閥體360的內表面之間具有彈性構件330,并且因此第二閥芯370在其長度方向上被推向第二閥體360的一側。此外,擠壓部分321從第二閥芯370的另一個端部突出。擠壓部分321插入通孔311并且選擇性地從第二閥體360上突出。第二液壓泵150泵送的油被供應給第二閥體360的第一端口P1。根據(jù)第二閥芯370的運動,已通過的第一端口P1流入第二閥體360的油選擇性地通過第二端口P2流出第二閥體360,并且已經流出第二閥體360的第二端口P2的油被供應至動力系800。此外,已經通過第二端口P2流出第二閥體360的第二端口P2的部分油通過第三端口P3被再次供給為第二閥芯370的控制壓力。此外,根據(jù)第二閥芯370的運動,第二閥體360的第四端口P4選擇性地與第二端口P2連通,并且第二閥體360中的油通過第二閥體360的第四端口P4排放,從而被供應至第二液壓泵150。另一方面,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通過第五端口P5被供應至第二閥體360。第二開關450安裝在形成有通孔311的第二閥體360的端部上。此外,第三節(jié)狀物460設置為被擠壓部分推動,擠壓部分從第二閥體360向外側突出,并且第四節(jié)狀物470固定在第二閥體360上。此外,彈簧430安裝在第三節(jié)狀物460的端部上,從而在擠壓部分321相反的方向上推動第三節(jié)狀物460。換句話說,第三節(jié)狀物460和第四節(jié)狀物470通過第三節(jié)狀物460的運行而相互接觸或分離。控制單元200與第二開關450連接,并且檢測第二開關450是否可以流過電流。此外,控制單元200根據(jù)檢測的第二開關450是否可以流過電流的信息來控制第二電機160的轉速,從而控制控制第二液壓泵150的泵送。參照圖3和圖4,將詳細介紹第一調節(jié)閥300和第一開關400的運行。第二調節(jié)閥350和第二開關450的運行和第一調節(jié)閥300和第一開關400中的運行類似,因此重復解釋將被省略。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式示出處于電流中斷狀態(tài)下的節(jié)狀物開關的圖。此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式的示出處于電流供給狀態(tài)下的節(jié)狀物開關的圖。如圖3所示,第一閥芯320在其長度方向上被推向第一閥體310的一側,并且當?shù)谝婚y芯320被彈性構件330推動時,擠壓部分321從第一閥體310上突出。此外,第一節(jié)狀物410和第二節(jié)狀物420彼此分離,并且當?shù)谝还?jié)狀物410通過從第一閥體310上突出的擠壓部分321而被推動時,第一開關400進入電流中斷狀態(tài)。在此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電流中斷狀態(tài)用關閉位置來表示。如圖4所示,當油流過第一端口P1進入設置芯軸S的第一閥體310的內部空間時,第一閥芯320在彈性構件330被推動的方向上移動。換句話說,從第一閥體310突出的擠壓部分321被移進第一閥體310的內部。此外,當擠壓部分321不推動它時,第一節(jié)狀物410通過彈簧430接觸第二節(jié)狀物420。在此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電流供給狀態(tài)用開啟位置來表示。此外,開關400或450的開啟位置表示調節(jié)閥300和350的液壓達到目標液壓。同時,調節(jié)閥300和350的目標液壓可通過從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經過第五端口P5接收的改變的控制壓力來改變。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式的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在步驟S100中,控制單元200檢測第一開關400和第二開關450的開啟/關閉位置,并在步驟S110中確定第一開關400和第二開關450是否都處于開啟位置。如果在步驟S110中第一開關400和第二開關450中的任一個未處于開啟位置,則在步驟S130中,控制單元200保持與開啟位置的開關400和450連接的電機110和160的轉速,并增大與關閉位置的開關400和450連接的電機110和160的轉速。如果在步驟S110中第一開關400和第二開關450都處于開啟位置,則在步驟S120中控制單元200維持設置在第一液壓泵100和第二液壓泵150中的電機110和160的轉速。此外,在步驟S140中,控制單元200確定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是否減小。在此,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是第一調節(jié)閥和第二調節(jié)閥的目標液壓,并且第一調節(jié)閥的目標液壓可以大約為第二調節(jié)閥的目標液壓的一半。如果在步驟S140中控制壓力并未減小,則從步驟S100開始重復上述步驟。換句話說,當控制壓力維持或增大時,重復步驟S100。如果在步驟S140中控制壓力下降,則與開關400和450連接的電機110和160的轉速被控制為最佳轉速。首先,在步驟S150中控制單元200確定第二開關450是否處于關閉狀態(tài)。如果在步驟S150中第二開關450不未處于關閉狀態(tài),則在步驟S170中控制單元200減小第二電機160的轉速。此外,在第二電機160的轉速減小的同時,在步驟S180中,控制單元200確定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是否增大。如果在步驟S180中控制壓力增加了,則從步驟S100開始重復上述步驟。此外,如果在步驟S170中第二電機160的轉速減小的同時在步驟S180中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并未增大,則在步驟S190中完成第二電機160的轉速減小之后,從步驟S150開始重復上述步驟。如果在步驟S150中第二開關450處于關閉狀態(tài),則控制單元200以設定值增大第二電機160的轉速,并且維持轉速在增大的速度下。此外,在步驟S200中控制單元200確定第一開關400是否處于關閉位置。如果在步驟S200中第一開關400未處于關閉位置,則在步驟S220中控制單元200減小第一電機110的轉速。此外,在步驟S220中減小第一電機110轉速的同時,在步驟S230中,控制單元200確定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是否增大。如果在步驟S230中控制壓力增大,則從步驟S100開始重復上述步驟。此外,如果在步驟S220中減小第一電機110轉速的同時在步驟S230中可變控制電磁閥500的控制壓力未被增大,則在步驟S240中完成第一電機110的轉速減小之后,從步驟S200開始重復上述步驟。如果在步驟S200中第一開關400處于關閉位置,則控制單元200以設定值增大第一電機110的轉速,并在步驟S210中維持轉速在增大的速度下。然后,從步驟S100開始重復上述步驟。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式,液壓傳感器可以省略,因為液壓通過使用節(jié)狀物開關400和450來檢測。因此,由于液壓傳感器的偏差產生的能量損耗可以被消除。此外,用于自動變速器的液壓控制裝置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可得到提升。為了方便解釋和精確限定所附權利要求,術語上或下、前或后、內或外等是用于參考圖中顯示的這些特征的位置來描述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特征。前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窮盡本發(fā)明,或者將本發(fā)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jù)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其它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并利用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意在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