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衛(wèi)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即開即溫出水閥領域。
背景技術:
人們在淋浴時,往往都需要將殘留于熱水管道、閥體、淋浴管內的冷水排凈,直到排出溫水時才開始進行淋浴,而對于一些安裝有戶外太陽能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的用戶,特別是對于有些地區(qū)需要通過遠程供應熱水的用戶來說,熱水源與用戶家里的水龍頭或花灑之間有著一段很長距離的管道,從而使得在排冷水期間,需要人們一直在旁邊等候,并不斷地用手去觸碰排出的水流,以試探冷水是否排凈,確定達到合適的水溫時才開始淋浴,而人們在不停地用手去試探水溫時,若在寒冷的冬天,則冷水容易讓人覺得不適,特別是對于老人和小孩來說,冷水引起的身體不適感會更強烈些,甚至會引起感冒、發(fā)燒等問題;而觸碰時若水溫較高,則會出現被燙傷的情況。
目前市場上雖然具有用于與淋浴龍頭配合使用的淋浴排冷出水閥,該排冷出水閥可以根據水溫控制閥體的開啟或關閉,但這些淋浴排冷出水閥通常需要設定手動控制水路通斷的閥門,控制通斷閥門開啟時閥體排水,控制通斷閥門關閉閥體則直接封閉,停止出水;這種淋浴排冷出水閥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雖然具有預排冷水的功能,但是閥體不具有待機狀態(tài),也就不能實現在待機狀態(tài)下實現自動排冷的功能,因此,如果用戶在洗澡后忘記手動切換至預排冷狀態(tài),則下一位使用者在使用時仍需重新排冷;而對于那些將太陽能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戶外,以及需要通過遠程供應熱水的用戶來說,如果排冷出水閥不具有能夠自動排冷水的待機狀態(tài),則在每次淋浴之前都需要排掉大量的冷水,不僅會極大程度地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而且由于無法實現即開即溫,使得人們每次排冷水時都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候;另外,現有的淋浴排冷出水閥的在排完冷水之后的水溫依然需要通過用手去試探及確認,無法實現水溫自動提醒的功能。
此外,目前市場上的排冷出水閥都是通過感溫棒原理實現閥體對冷熱水出水的控制,而感溫棒的尺寸較長且延展性差,通常只能實現在1-2mm的長度范圍內伸縮;另外,由于易出現水垢或小雜物堵住造成功能失效的問題,感溫棒上通常會連接一個塑料件,該塑料件在熱水中長時間浸泡,容易老化,依然會導致水垢或小雜物跑進感溫棒內,造成感溫棒伸縮失效,這也是目前恒溫龍頭無法實現大批量生產并應用的根本原因。不僅如此,現有的淋浴排冷出水閥還存在,結構復雜,操作不便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即開即溫出水閥,該即開即溫出水閥的自排冷組件可始終對閥體內的水溫進行判斷,并實現自動排冷功能,結構簡單;啟閉出水組件未開啟,而控制閥體的進水口進水的總閥始終開啟的情況下,只要水溫低于記憶彈簧的預設溫度,即開即溫出水閥就會排出冷水,實現自動排冷的功能,在自排冷組件排冷結束后,只要開啟與自排冷組件并聯(lián)設置的啟閉出水組件,就能排出溫水,實現閥體即開即溫的效果,操作便利;另外,由于即開即溫出水閥還設有聲音提醒組件,使人們能夠準確的判斷出閥體內的水溫,而無需用手去試探,避免了被燙傷的情況發(fā)生;若用戶需要使用冷水時,可以通過自排冷組件實現小流量節(jié)水出水或通過啟閉出水組件實現大流量出水兩種出水方式。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即開即溫出水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設有用于輸出混合水的出水口和用于接入混合水的進水口;所述閥體的出水口和進水口之間形成有自排冷通道和與所述自排冷通道并聯(lián)設置的混合水通道;所述自排冷通道上設有自排冷組件;所述混合水通道上設有啟閉出水組件;所述啟閉出水組件的初始狀態(tài)為封閉狀態(tài);所述自排冷組件包括可伸縮的記憶感溫元件和活動封水件,所述記憶感溫元件用于驅動所述活動封水件運動并控制所述自排冷通道通斷;當所述自排冷通道內的水溫低于所述記憶感溫元件的溫度設定值時,所述記憶感溫元件冷縮,所述自排冷通道開啟并排出冷水;當所述自排冷通道內的水溫上升至所述記憶感溫元件的溫度設定值時,所述記憶感溫元件熱漲延伸,并驅動所述活動封水件封堵所述自排冷通道;所述自排冷組件排冷結束時,通過開啟所述啟閉出水組件,開啟所述混合水通道并輸出一定溫度的混合水。
進一步地,所述自排冷組件還包括一端開口的第一腔室;所述活動封水件包括活動座和第一封堵件;所述記憶感溫元件為記憶彈簧;所述活動座密封滑設于所述第一腔室內,并與所述第一腔室的閉合端所在一側形成所述感溫腔室;所述活動座上設有通孔;所述第一封堵件為環(huán)狀結構,所述第一封堵件裝設于所述活動座背離所述感溫腔室的一側;所述第一封堵件的中心孔和所述活動座上的通孔用于連通所述感溫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的開口端;所述閥體在與所述第一腔室的開口端間隔一定距離的位置形成一環(huán)形過水面,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與所述第一腔室的開口端相對設置,環(huán)形過水面與所述第一腔室的開口端之間的間隙與所述閥體的出水口相連通;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上設有中心過水口,所述中心過水口連通所述閥體的進水口;當所述記憶彈簧熱漲延伸時,推動所述活動座運動,使裝設于所述活動座上的所述第一封堵件壓抵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的中心過水口;當所述記憶彈簧冷縮時,所述第一封堵件脫離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的中心過水口,由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的中心過水口流入的混合水經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與所述第一腔室的開口端之間的間隙流出。
進一步地,所述自排冷組件還包括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接所述活動座背離所述感溫腔室的一面和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在所述記憶彈簧冷縮時,所述活動座在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彈力的驅動下,使所述第一封堵件脫離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的中心過水口。
進一步地,所述自排冷組件還包括閥蓋,所述閥蓋固定連接于所述閥體內,其內腔形成所述第一腔室。
進一步地,所述啟閉出水組件包括閥座和連動封水件;所述閥座固定連接于所述閥體內,其上設有與所述閥體的進水口和出水口相連通的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閥座的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間形成第一過水通道;所述連動封水件可活動地裝設于所述閥座上,用于封堵或開啟所述閥座的第一過水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連動封水件包括連動桿、第二封堵件、按壓件和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一過水通道內設有臺階孔,所述閥座的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中的任一個與所述臺階孔的大孔相連通,另一個則與所述臺階孔的小孔相連通;所述連動桿可活動地裝設于所述閥座上,其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過水通道的臺階孔的大孔內,且所述連動桿與所述第一過水通道內的臺階孔軸向平行設置,所述連動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閥座,并與所述按壓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封堵件固定連接于所述連動桿位于所述臺階孔的大孔內的一端,并封堵所述臺階孔的小孔;所述第二彈性件穿設于所述連動桿上,其兩端分別抵接所述閥座外壁和所述按壓件;按壓所述按壓件,帶動所述連動桿軸向運動,使所述第二封堵件開啟所述第一過水通道內的臺階孔的小孔,因所述第二封堵件受所述第一過水通道內的水壓的作用,從而使所述第一過水通道始終開啟;當所述第一過水通道內的水壓降低時,所述連動桿在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彈力的作用下,帶動所述第二封堵件壓抵所述第一過水通道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進而封堵所述第一過水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閥體還設有第一過水口;所述第一過水口與所述環(huán)形過水面的中心過水口之間形成第二過水通道;所述閥座的第一進水口設于所述臺階孔的大孔的孔壁上,所述閥座的第一出水口設于所述臺階孔的小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二過水通道與所述第一過水通道的臺階孔的大孔相對設置且相連通,所述第二過水通道始終與所述閥座的第一進水口相連通。
進一步地,還包括水力發(fā)電機和聲音提醒組件;所述水力發(fā)電機設于所述閥體的進水口處,其上設有感溫元件;所述感溫元件用于檢測由所述閥體的進水口流入的混合水的溫度;所述聲音提醒組件固定連接于所述閥體上,包括控制電路元件、出聲元件和手動關閉元件;所述控制電路元件與所述水力發(fā)電機電連接,并接收由所述水力發(fā)電機發(fā)出的由所述感溫元件測試到的水溫的溫度信號;所述出聲元件與所述控制電路元件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元件控制所述出聲元件發(fā)出不同溫度范圍的溫度所對應的提醒聲音;所述手動關閉元件用于手動關閉或開啟所述出聲元件的提醒聲音。
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閥體的出水口和進水口之間設置自排冷組件,自排冷組件中的可伸縮記憶感溫元件可通過測定自排冷通道內的水溫來控制是否通過自排冷通道排冷水,從而實現閥體的自動排冷水的功能,結構簡單,排冷效果可靠;此外,在閥體的出水口和進水口之間還形成混合水通道,且混合水通道與自排冷通道并聯(lián)設置,混合水通道上的啟閉出水組件的初始狀態(tài)為封閉狀態(tài),啟閉出水組件和自排冷組件在閥體內獨立設置,在自排冷組件排冷結束之后,通過驅動啟閉出水組件開啟,即可排出混合水;當淋浴完畢,啟閉出水組件關閉之后,開啟控制閥體的進水口進水的總閥,使自排冷組件處于待機狀態(tài)且仍可實現自動排冷,因此,在待機狀態(tài)下,當再次開啟啟閉出水組件時,從即開即溫出水閥的出水口排出的混合水為溫度已經調整好的溫水;由此可知,對于那些將太陽能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戶外,或者需要通過遠程供應熱水的用戶來說,只需要在第一次淋浴時排冷水,而后淋浴的人只需要在待機狀態(tài)下開啟啟閉出水組件即可立即排出溫水,即以簡單可靠的結構,實現了即開即溫出水閥即開即溫的功能;即開即溫出水閥待機、自動排冷的狀態(tài),適用于一家人晚上輪流沐浴洗澡的情況,無需逐次排冷水;另外,由于自排冷通道的排水流量較小,因此,在為了相對較短時間內多人不定時沐浴時能夠實現即開即溫的功能而使即開即溫出水閥處于待機狀態(tài)的這種情況下,即開即溫出水閥的出水量較?。欢斣摮鏊y在長時間未使用的情況下,可關閉總閥,取消即開即溫出水閥的待機狀態(tài),從而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2)通過在自排冷組件中設置第一腔室,并將記憶彈簧裝設于第一腔室和活動座形成的感溫腔室內,記憶彈簧根據感溫腔室內的水溫熱漲延伸至一定長度或冷縮,從而帶動第一封堵件實現對自排冷通道的啟閉,結構簡單,易實現;此外,由于記憶彈簧內具有記憶合金,因此對水溫的感應靈敏度高,排冷效果可靠;不易變形老化,使用壽命較高,使用過程中,即開即溫出水閥不需要經常更換。
(3)在自排冷組件中設置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抵接于活動座背離感溫腔室的一面和環(huán)形過水面,用于使活動座在記憶彈簧冷縮時復位,并帶動裝設于其上的第一封堵件脫離環(huán)形過水面的中心過水口,從而達到了及時排冷水的效果,以簡單的結構保證自排冷組件中的活動座能夠可靠復位,避免在記憶彈簧冷縮之后,第一封堵件部仍封堵中心過水口而造成的排冷效果不佳等問題。
(4)在自排冷組件中通過在閥體上固定連接閥蓋,并以閥蓋的內腔形成第一腔室,結構簡單,便于安裝。
(5)在啟閉出水組件中,在閥座上設置第一出水口和第一進水口,通過在閥座內活動連接一連動封水件,并通過驅動連動封堵件運動來實現對由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形成的第一過水通道進行封堵或開啟,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6)在啟閉出水組件中,裝設于連動桿上的第二封堵件用于封堵第一過水通道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通過按壓按壓件,即可驅動連動桿及其上的第二封堵件脫離臺階孔的小孔,進而開啟第一過水通道,同時由于第一過水通道內,特別是臺階孔內水壓的作用,從而保證第二封堵件不封堵第一過水通道,只有在第一過水通道內的水壓降低或為零時,連動桿才會在第二彈性件的作用下復位,并使第二封堵件重新封堵第一過水通道內的臺階孔的小孔,啟閉封水組件的結構簡單,操作便捷,以簡單的結構,實現了啟閉封水組件可靠的出水或閉水的動作。
(7)閥體的第一過水口與第一過水通道內的臺階孔的大孔相連通,閥座的第一進水口設置于臺階孔的大孔的孔壁上,即第一進水口位于第一過水口和臺階孔的小孔之間,由第一進水口流入的混合水用于分別流入第一過水通道和第二過水通道內,使得即開即溫出水閥實現各項功能的條件下,結構更為簡潔優(yōu)化、制造成本更低;另外,由于第一過水口和臺階孔內的大孔相對設置,因此,在按壓按壓件使連動桿及其上的第二封堵件脫離臺階孔的小孔時,可將連動桿上的第二封堵件推至第一過水口并封堵第一過水口,使第二封堵件在第一過水通道內的水壓的作用封堵第一過水口,或在第一過水通道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開啟之后,第二封堵件與臺階孔內的大孔的孔壁形成密封滑設的配合關系,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第一過水通道內的水壓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第一過水通道出水的有效性。
(8)在閥體的進水口處設置水力發(fā)電機,水力發(fā)電機通過將其上的感溫元件測試到的溫度信號傳送給控制電路元件,并由控制電路元件控制出聲元件發(fā)出不同溫度范圍內的溫度所對應的提醒聲音,提醒使用者,因此,當由閥體的進水口流入的混合水的水溫過高時,聲音提醒組件會發(fā)出聲音提醒使用者,從而避免了使用者被燙傷的情況產生,通過手動操作手動關閉元件還可手動關閉或開啟出聲元件,結構簡單,操作便利。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結構及自排冷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結構及排溫水狀態(tài)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閥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聲音提醒組件的電路原理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水力發(fā)電機和聲音提醒組件的工作狀態(tài)及工作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即開即溫出水閥包括閥體1、自排冷組件2、啟閉出水組件3、水力發(fā)電機4和聲音提醒組件5。
閥體1設有用于輸出混合水的出水口11和用于接入混合水的進水口12。
閥體1的出水口11和進水口12之間形成有自排冷通道200,自排冷通道200上設有自排冷組件2;自排冷組件2包括可伸縮的記憶感溫元件21、活動封水件22、第一腔室23、第一彈性件24和閥蓋25。
記憶感溫元件21用于驅動活動封水件22運動并控制自排冷通道200的通斷;當自排冷通道200內的水溫低于記憶感溫元件21的溫度設定值時,記憶感溫元件21的延伸長度不足以用于推動活動封水件22封堵自排冷通道200,此時,自排冷通道200開啟并排出冷水;當自排冷通道200內的水溫上升至記憶感溫元件21的溫度設定值時,記憶感溫元件21熱漲并延伸,從而驅動活動封水件22封堵自排冷通道200。
具體地,自排冷組件2的第一腔室23的一端開口;活動封水件22包括活動座221和第一封堵件222;記憶感溫元件21為記憶彈簧20;活動座221密封滑設于第一腔室23內,并與第一腔室23的閉合端所在一側形成感溫腔室230;活動座221上設有通孔2211;閥體1與在第一腔室23的開口端間隔一定距離的位置上形成一環(huán)形過水面13,環(huán)形過水面13與第一腔室23的開口端相對設置;環(huán)形過水面13上設有中心過水口131,中心過水口131與閥體1的進水口12相連通。當記憶彈簧20熱漲延伸時,推動活動座221運動,使裝設于活動座221上的第一封堵件222壓抵環(huán)形過水面13上的中心過水口131;當記憶彈簧20冷縮時,第一封堵件222脫離環(huán)形過水面13上的中心過水口131,從而使由環(huán)形過水面13上的中心過水口131流入的混合水經環(huán)形過水面13與第一腔室23的開口端之間的間隙流出,進而從閥體1的出水口11流出。
具體地,第一彈性件24的兩端分別抵接活動座221背離感溫腔室230的一面和環(huán)形過水面13;當由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至感溫腔室230內的水溫低于記憶彈簧的溫度預設值時,記憶彈簧20冷縮,使得活動座221在第一彈性件24的彈力的驅動下,進而帶動第一封堵件222脫離環(huán)形過水面13的中心過水口131。
具體地,閥蓋25固定連接于閥體1內,閥蓋25的內腔形成上述第一腔室23,記憶彈簧20、活動座221和第一封堵件222均位于閥蓋25內。
閥體1的出水口11和進水口12之間還形成有分別與自排冷通道200相并聯(lián)的混合水通道300;混合水通道300上設有啟閉出水組件3;啟閉出水組件3的初始狀態(tài)為封閉狀態(tài)。啟閉出水組件3包括閥座31和連動封水件32。
閥座31固定連接于閥體1內,其上設有與閥體1的進水口12和出水口11相連通的第一進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閥座31的第一進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之間形成第一過水通道310;連動封水件32可活動地裝設于閥座31上,用于封堵或開啟閥座31的第一過水通道310,驅動連動封水件32軸向運動,可封堵或開啟閥座31上的第一過水通道310;應當理解,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驅動連動封水件32軸向運動,開啟閥座31上的第一過水通道310,關閉控制閥體1的進水口12的總閥,即可使連動封水件32封堵第一過水通道310。
連動封水件32包括連動桿321、第二封堵件322、按壓件323和第二彈性件324;閥座31上的第一過水通道310內設有臺階孔,閥座31的第一進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中的任一個與臺階孔的大孔相連通,第一進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中的另一個與臺階孔的小孔相連通;連動桿321可活動地裝設于閥座31上,連動桿321的一端伸入第一過水通道310的臺階孔的大孔內,且連動桿321與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呈軸向平行設置;連動桿321的另一端穿出閥座31,并與按壓件323固定連接;第二封堵件322固定連接于連動桿321位于臺階孔的大孔內的一端;第二彈性件324穿設于連動桿321上,第二彈性件324的兩端分別抵接閥座31的外壁和按壓件323;通過按壓按壓件323,帶動連動桿321軸向運動,從而使第二封堵件322脫離臺階孔的小孔來開啟第一過水通道310,由于第二封堵件322受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水壓的作用,使第一過水通道310在臺階孔的小孔開啟之后始終通混合水;當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水壓降低時,連動桿321在第二彈性件324的彈力的作用下,帶動第二封堵件322壓抵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進而封堵第一過水通道310。應當理解,在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開啟之后,為了使第一過水通道310內具有穩(wěn)定可靠的水壓,優(yōu)選地,第二封堵件322還可與臺階孔內的大孔的孔壁形成密封滑設的配合關系。
具體地,閥體1上還設有第一過水口14,;第一過水口14與環(huán)形過水面13上的中心過水口131之間形成第二過水通道140;閥座31的第一進水口311設于臺階孔的大孔的孔壁上,閥座31的第一出水口312設于臺階孔的小孔的孔壁上;第二過水通道140與第一過水通道310的臺階孔的大孔相對設置且相連通,并始終與閥座31的第一進水口311相連通,應當理解,第一進水口311位于第一過水口14和臺階孔的小孔之間,由第一進水口311流入的混合水分別流向第一過水通道310和第二過水通道140。
水力發(fā)電機4設于閥體1的進水口12處,其上設有感溫元件,用于檢測閥體1的進水口12處流入的混合水的溫度;聲音提醒組件5固定連接于閥體1上,包括控制電路元件51、出聲元件52和手動關閉元件53;控制電路元件51為一芯片,控制電路元件51與水力發(fā)電機4電連接,并接收由水力發(fā)電機4發(fā)出的由感溫元件測試到的水溫的溫度信號;出聲元件52與控制電路元件51電連接;控制電路元件51控制出聲元件52發(fā)出不同溫度范圍內的溫度所對應的提醒聲音;手動關閉元件53用于手動關閉或開啟出聲元件52的提醒聲音。優(yōu)選的,感溫元件為溫度傳感器;出聲元件52為喇叭;手動關閉元件53為控制按鈕,控制按鈕與控制電路元件51連為一體。優(yōu)選的,控制電路元件51控制出聲元件52在低于36℃的水溫時,發(fā)出柔和的聲音;控制電路元件51控制出聲元件52在37-39℃的水溫時,即適合人體使用的水溫時,不發(fā)出提示音;控制電路元件51控制出聲元件52在40-45℃的水溫時,發(fā)出警示的聲音;控制電路元件51控制出聲元件52在46℃以上的水溫時,發(fā)出警告的聲音;具體地,水力發(fā)電機4和聲音提醒組件5在閥體預排水及正常出水狀態(tài)下的工作流程如下:控制閥體1的進水口12進水的總閥開啟的狀態(tài)下,水力發(fā)電機4發(fā)電,并為芯片供電,此時,芯片上的軟件初始化,并通過裝設于水力發(fā)電機4上的溫度傳感器檢測由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的混合水的水溫;進而控制出聲元件52發(fā)出不同的提醒聲音,提醒聲音類別包括:1號提示音、2號提示音和3號提示音;當由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的混合水的溫度小于36℃時,芯片控制喇叭發(fā)出1號提示音;當由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的混合水的溫度在37-39℃的溫度范圍內時,喇叭不發(fā)出提示音;當由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的混合水的溫度在40-45℃的溫度范圍內時,芯片控制喇叭發(fā)出2號提示音;當由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的混合水的溫度大于46℃時,芯片控制喇叭發(fā)出3號提示音;控制電路元件51控制出聲元件52在初始狀態(tài)下,默認根據上述四種情況出聲或不出聲;當芯片控制喇叭發(fā)出1號提示音、2號提示音或3號提示音時,還可通過手動關閉元件53來關閉喇叭的聲音提醒功能;當該即開即溫出水閥停止使用時,芯片控制喇叭回復待機且可正常出聲的狀態(tài),當再次開啟該即開即溫出水閥時,芯片仍可控制喇叭在上述三種不同的水溫范圍內,正常發(fā)出1號提示音、2號提示音或3號提示音。
排冷水時,開啟控制閥體1的進水口12進水的總閥,冷水及溫度較低的混合水經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依次經第一進水口311、第一過水通道310的臺階孔的大孔、第二過水通道140流至第一腔室23和環(huán)形過水面13之間,由于第一腔室23的開口端和環(huán)形過水面13之間間隔一定距離,因此,冷水或溫度較低的混合水從第一腔室23的開口端和環(huán)形過水面13之間的間隙流出,并從閥體1的出水口11排出。應當理解,在夏天用戶需要使用冷水淋浴或用戶只需要冷水時,開啟控制閥體1的進水口12進水的總閥,由于自排冷組件2的出水流量較小,因此,可以通過直接開啟啟閉出水組件3,即按壓按壓件323使啟閉出水組件3出水的方式來實現較大流量的出水,以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排熱水時,當感溫腔室230內的水溫升高至記憶彈簧20的預設溫度值時,記憶彈簧20熱漲并延伸至相應的長度,從而帶動裝設于活動座221上的第一封堵件222封堵環(huán)形過水面13上的中心過水口131,自排冷組件2關閉出水;此時,按壓按壓件323,帶動連動桿321軸向運動,從而使第二封堵件322脫離臺階孔的小孔來開啟第一過水通道310,由于第二封堵件322受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水壓的作用,使第一過水通道310在臺階孔的小孔開啟之后始終通混合水;當控制閥體1的進水口12進水的總閥關閉時,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水壓降低時,連動桿321在第二彈性件324的彈力的作用下,帶動第二封堵件322壓抵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進而封堵第一過水通道310;這時,如果重新開啟控制閥體1的進水口12進水的總閥,而啟閉出水組件3關閉,則即開即溫出水閥會一直處于待機狀態(tài),即自排冷組件2一直是處在自動排冷水的狀態(tài),在下一次按壓啟閉出水組件3的按壓件323時,即開即溫出水閥就會排出溫度適宜的混合水,從而免除了在淋浴前等待排冷水的時間。
采用上述實施例,通過在閥體1的出水口11和進水口12之間設置自排冷組件2,自排冷組件2中的可伸縮的記憶感溫元件21可通過測定自排冷通道200內的水溫來控制是否通過自排冷通道200排冷水,從而實現對閥體1的自動排冷水的功能,結構簡單,排冷效果可靠;此外,在閥體1的出水口11和進水口12之間還形成混合水通道300,且混合水通道300與自排冷通道200并聯(lián)設置,混合水通道300上的啟閉出水組件3的初始狀態(tài)為封閉狀態(tài),啟閉出水組件3和自排冷組件2在閥體1內獨立設置,在自排冷組件2排冷結束之后,通過驅動啟閉出水組件3開啟,即可排出混合水;當淋浴完畢,啟閉出水組件3關閉之后,開啟制閥體1的進水口12進水的總閥,使自排冷組件2處于待機狀態(tài)且仍可實現自動排冷,因此,在待機狀態(tài)下,當再次開啟啟閉出水組件3時,從即開即溫出水閥的出水口11排出的混合水為溫度已經調整好的溫水;由此可知,對于那些將太陽能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戶外,或者需要通過遠程供應熱水的用戶來說,只需要在第一次淋浴時排冷水,而后淋浴的人只需要在待機狀態(tài)下開啟啟閉出水組件3即可立即排出溫水,即以簡單可靠的結構,實現了即開即溫出水閥即開即溫的功能;即開即溫出水閥待機、自動排冷的狀態(tài),適用于一家人晚上輪流沐浴洗澡的情況,無需逐次排冷水;另外,由于自排冷通道200的排水流量較小,因此,在為了相對較短時間內多人不定時沐浴時能夠實現即開即溫的功能而使即開即溫出水閥處于待機狀態(tài)的這種情況下,即開即溫出水閥的出水量較小;而當該出水閥在長時間未使用的情況下,可關閉總閥,取消即開即溫出水閥的待機狀態(tài),從而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通過在自排冷組件2中設置第一腔室23,并將記憶彈簧20裝設于第一腔室23和活動座221形成的感溫腔室230內,記憶彈簧20根據感溫腔室230內的水溫熱漲延伸至一定長度或冷縮,從而帶動第一封堵件222實現對自排冷通道200的啟閉,結構簡單,易實現;此外,由于記憶彈簧20內具有記憶合金,因此對水溫的感應靈敏度高,排冷效果可靠;不易變形老化,使用壽命較高,使用過程中,即開即溫出水閥不需要經常更換。
在自排冷組件2中設置第一彈性件24,第一彈性件24抵接于活動座221背離感溫腔室230的一面和環(huán)形過水面13,用于使活動座221在記憶彈簧20冷縮時復位,并帶動裝設于其上的第一封堵件222脫離環(huán)形過水面13的中心過水口131,從而達到了及時排冷水的效果,以簡單的結構保證自排冷組件2中的活動座221能夠可靠復位,避免在記憶彈簧20冷縮之后,第一封堵件部222仍封堵中心過水口131而造成的排冷效果不佳等問題。
在自排冷組件2中通過在閥體1上固定連接閥蓋25,并以閥蓋25的內腔形成第一腔室23,結構簡單,便于安裝。
在啟閉出水組件3中,在閥座31上設置第一出水口312和第一進水口311,通過在閥座31內活動連接一連動封水件32,并通過驅動連動封堵件32運動來實現對由第一進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形成的第一過水通道進行封堵或封堵,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在啟閉出水組件3中,裝設于連動桿321上的第二封堵件322用于封堵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通過按壓按壓件323,即可驅動連動桿321及其上的第二封堵件322脫離臺階孔的小孔,進而開啟第一過水通道310,同時由于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特別是臺階孔內水壓的作用,而保證第二封堵件322不封堵第一過水通道310,只有在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水壓降低或為零時,連動桿321才會在第二彈性件324的作用下復位,并使第二封堵件322重新封堵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的小孔,啟閉封水組件3的結構簡單,操作便捷,以簡單的結構,實現了啟閉封水組件3可靠的出水或閉水的動作。
閥體1的第一過水口14與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的大孔相連通,閥座31的第一進水口311設置于臺階孔的大孔的孔壁上,即第一進水口311位于第一過水口14和臺階孔的小孔之間,由第一進水口311流入的混合水用于分別流入第一過水通道310和第二過水通道140內,使得即開即溫出水閥實現各項功能的條件下,結構更為簡潔優(yōu)化、制造成本更低;另外,由于第一過水口14和臺階孔內的大孔相對設置,因此,在按壓按壓件323使連動桿321及其上的第二封堵件322脫離臺階孔的小孔時,可將連動桿321上的第二封堵件322推至第一過水口14并封堵第一過水口14,使第二封堵件322在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水壓的作用封堵第一過水口14,或在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臺階孔的小孔開啟之后,第二封堵件322與臺階孔內的大孔的孔壁形成密封滑設的配合關系,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第一過水通道310內的水壓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第一過水通道310出水的有效性。
在閥體1的進水口12處設置水力發(fā)電機4,水力發(fā)電機4通過將其上的感溫元件測試到的溫度信號傳送給控制電路元件51,并由控制電路元件51控制出聲元件52發(fā)出不同溫度范圍內的溫度所對應的提醒聲音,提醒使用者,因此,當由閥體1的進水口12流入的混合水的水溫過高時,聲音提醒組件5會發(fā)出聲音提醒使用者,從而避免了使用者被燙傷的情況產生,通過手動操作手動關閉元件53還可手動關閉或開啟出聲元件,結構簡單,操作便利。
上述說明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應當理解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且不應看作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通過本發(fā)明的啟示,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公知或現有技術、知識所進行的改動也應視為在本發(fā)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