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種太陽能發(fā)電用輸電裝置,涉及的是利用太陽能的技術領域,應用于太陽能發(fā)電輸送。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一般裝在屋面上,白天,通過電纜經逆變器轉換成交流電直接接通用電器,晚上切換成市電供向用電器供電,省略了蓄電池儲存,除節(jié)約了更換蓄電池時間和投資外,但無可避免存在著:1、初裝時,必須根據用電器計算出最大用電量來安裝光伏電池板,有效保證用電器充沛的電力,2、當發(fā)電量大于用電量時,就會造成電力空耗,此種設計并不經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設計一種光伏電池板發(fā)電后直接輸入電網和用電器,減少空耗,又由電網供電,保證用電器的正常使用的一種太陽能發(fā)電用輸電裝置。
其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包括控制箱、無功功率補償器、復式自動切換裝置、逆變器、輸送電纜,其特征在于:輸送電纜與逆變器輸入端連接,逆變器輸出端與復式自動切換裝置連接,無功功率補償器與復式自動切換裝置的連接,復式自動切換裝置的一端通過用電電纜與用電器連接,另一端與電網連接;
所述的控制箱下端固定有無功功率補償器,中間固定有復式自動切換裝置,上端固定有逆變器的方式排列。
實施該技術后的明顯優(yōu)點和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首先是克服了初裝時,必須根據用電器計算出最大用電量來安裝光伏電池板,有效保證用電器充沛的電力,當發(fā)電量大于用電量時,就會造成電力空耗,十分不經濟的缺陷,實現光伏電池發(fā)電量的最大化,有效節(jié)約投資,達到供電穩(wěn)定,實現光伏電池陣列發(fā)電使用的最大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控制箱、2-無功功率補償器、3-復式自動切換裝置、4-逆變器、5-輸送電纜、6-用電電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見附圖1,整個裝置固定在控制箱1內。輸送電纜5與逆變器4輸入端連接,逆變器4輸出端與復式自動切換裝置3連接,無功功率補償器2與復式自動切換裝置3連接,復式自動切換裝置3的一端通過用電電纜6與用電器連接,另一端與電網連接;
所述的控制箱1下端固定有無功功率補償器2,中間固定有復式自動切換裝置3,上端固定有逆變器4。
見附圖1,當光伏電池陣列發(fā)電時,通過輸送電纜5將所發(fā)的電輸送到逆變器4進行逆變成輸入電網所要求的電壓,由復式自動切換裝置3通過用電電纜6向用電器供電,多余的電力通過無功功率補償器2的補償,再通過復式自動切換裝置3向電網輸電;當光伏電池陣列發(fā)電發(fā)電量小的時候,電網電與光伏發(fā)電一起向用供電器供電,保證了用電器正常使用,實現光伏電池陣列發(fā)電量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