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再生米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糧加工領域,具體地涉及谷米再加工,更具體地涉及利用谷物原料生產某些米產品的工藝。
背景技術:
糧食是人類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但一般谷物的營養(yǎng)元素含量各不相同,又者,在加工過程中導致?lián)p失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使得營養(yǎng)成分大大降低。又因為,隨著耕種強度加大,谷物的營養(yǎng)成份下降,以及保藏過程中條件有限,谷物比如大米會破壞碎裂。為此,基于營養(yǎng)科學和食品加工技術的發(fā)展,人們設想了通過對谷物進行營養(yǎng)改造,以提高飲食的科學性。其中,再生米生產技術是糧食營養(yǎng)強化方面的一個突破,使食物營養(yǎng)元素的強化固化成為可能。再生大米生產技術是以大米粉經擠壓再生塑形,其優(yōu)點是將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素添加到擠壓再生的大米中,調節(jié)人體均衡的營養(yǎng),并改善米的形狀?,F(xiàn)有技術中出現(xiàn)了 一種再生米生產設備,例如“百科65-雙螺桿生產線、百科70-雙螺桿生產線”,其一般主要包括幾個部分:(I)拌粉機、(2)螺旋上料機、(3)雙螺桿主機、(4 )震動冷卻機、(5 )風送機、(6 )循環(huán)電烤箱、(7 )提升機、(8 )震動冷卻機、(9 )高溫膨化烤箱、(10)風送機、(11)循環(huán)烤箱、(12)冷卻機。該設備的主要配置參數(shù):總功率54kw、60kw ;實耗功率35kw、40kw ;生產能力120 150kg/h、20(T250kg/h。該現(xiàn)有技術的再生米生產設備,還存在一些顯著的不足。例如,生產出來的米形態(tài)不夠好,與天然米的口感、成分存在顯著差異,熟化度不好控制,以及產量有限而能耗較大。另外,由申請人為“韓國食品開發(fā)研究院”提交的一份名為“具有均衡營養(yǎng)及味道可口的人造米的生產方法”中國專利申請(申請?zhí)?99103134.2申請日:1999-03-25),公開了一種人造米的生產方法,其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均衡營養(yǎng)和可口性的人造米的簡便生產方法:通過將植物類和/或動物類原料碾磨成粉末,并將粉末與粘合劑混合,將混合物擠壓成型為模壓米,然后將模壓米干燥、拋光,生產出人造米。根據本發(fā)明,改進的人造米具有營養(yǎng)均衡及在外觀、味道、口感、滋味方面的可口性的優(yōu)點,并且可用簡單方法生產。該方法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包括生產能力受限,使得產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此,本發(fā)明旨在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這些。
發(fā)明內容
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彌補不足,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再生米生產方法,用于將配料加工成再生米,該方法包括:
步驟一:將配料充分混合攪拌,包括利用攪拌裝置將配料中的各種組分充分加水混合并達到均勻分布;
步驟二:預熟化處理,包括利用水蒸氣將物料進行預熟化;
步驟三:將物料進行組織化處理,包括在擠壓腔內進行擠壓、切削,以形成新的大分子結構形態(tài); 步驟四:利用模版將物料進行成型處理。
其中,該方法還可包括步驟五:將產出的再生米進行預干燥處理;其中,利用65-75攝氏度的空氣將從所述模版擠壓出來的高溫粘濕的再生米進行表面干燥,預干燥持續(xù)時間約2分鐘。
其中該方法還可包括:步驟六:將前述預干燥后的再生米進行干燥處理;其中,包括在干燥器中,利用溫度為70-75攝氏度以及濕度為35-45%的空氣,經過約40分鐘的干燥,將再生米的含水量降低至12-13%。
其中該方法還可包括:步驟七:將前述的經過干燥后的再生米進行均質處理,以使得所述再生米含水量均勻;其中,包括利用45-55攝氏度的空氣封閉環(huán)境下,放置20-30分鐘。
其中該方法還可包括: 步驟八:將前述的經過均質處理的再生米進行冷卻處理,其包括將再生米顆粒置于>室溫,且〈室溫+5°C的環(huán)境中,并停留15分鐘以內,以避免再生米含水量過低。 其中,本發(fā)明的方法中,在所述步驟一之前還包括:準備配料的步驟;其中,所述配料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種或者幾種:大米粉、玉米淀粉、膳食纖維粉、小麥蛋白、離析大豆蛋白、糙米粉、紫薯粉、黑米粉、土豆粉、燕麥粉、豆類等;油脂;以及其他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硒、鐵、鋅等人體所需成分。進一步地,所述配料中的各種組分被研磨成細粉;其中,所述細粉100%過60目篩,以及92%以上過100篩。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通過所述步驟二的預熟化處理,使得物料經處理后處于85-95攝氏度的溫度以及30-35%的含水濕度條件;以及物料在此預熟化步驟停留時間大約3-4分鐘,以得到預定的熟化度。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所述步驟三的組織化處理,使得物料經處理后處于下述條件:含水量33%-40% ;溫度介于95-98攝氏度;其中模前單位面積承壓17-25公斤/平方厘米,溫度不超過100攝氏度,以及機械能消耗率約為15-20千瓦時/噸;以及停留時間15-25 秒。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所述步驟四的模版成型處理中,其中成型模版符合下面的公式:A/F=750平方毫米/噸每小時;和有效開孔面積小于總面積的45% ;其中,A為成型模版的總開孔面積,F(xiàn)為單位時間的總產量。人造再生米顆粒的出模板后溫度為95-98攝氏度。
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大米的組分進行了替換或者改造,改善了作為主食的營養(yǎng)成分,并可以根據需要減少某些組分比如糖類的比例,由此使得改造后的再生米具有食療的功效。例如,再生米可針對糖尿病人所需而定制。另外,改造后的再生米,經過形狀塑造,使得外觀更加整潔,觀感也得到改善。
參照在下面的說明書中以示例的方式描述的實施方式以及參照所述附圖,本發(fā)明的這些及其他方面將變得顯而易見,并且將被進一步說明,在所述附圖中: 圖1所示為根據本發(fā)明的再生米生產方法的流程圖; 圖2所示為可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方法的再生米生產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以詳細闡述本發(fā)明的構思和內容,但所列具體參數(shù)和數(shù)值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有意限制。特別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方法還可以用所示設備意外的其他設備來實施,以取得類似的效果。
利用特定的設備來生產再生米,需首先準備加工原料,其可以包括大米粉、玉米粉、膳食纖維粉、小麥蛋白、離析大豆蛋白、糙米粉、紫薯粉、黑米粉等等,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硒、鐵、鋅等人體所需成分。所述原料需研磨成細粉,具體而言,所述原料應達到100%過60目篩,以及92%以上過100篩。
參見附圖2所示,本發(fā)明所用的再生米生產設備200,包括: 料倉201,用于裝入物料,所述料倉應可使得物料以等比重均勻地進入喂料器中;喂料器202,其進料端連接所述料倉的出料口,且其出料端連接預調質器的進料口 ;預調質器203,包括圓筒,內部安裝兩根配有槳葉的攪拌軸;主機筒204,包括配有內襯的套筒,套筒加工有夾套,可以通水冷卻,也可以通蒸汽保溫,所述主機筒內部安裝有兩根主軸,該主軸的長徑比可以在10:1至15:1之間調整,優(yōu)選的長徑比為13.5:1 ;主驅動結構205,包括一根輸入軸和兩根輸出軸,其將輸入軸的轉速按比例減至輸出軸的轉速,同時使輸出的兩個軸同向旋轉;成型模版,用于使得經過處理后的物料塑形成米狀或其他所需的形狀。
如圖1所述,根據本發(fā)明的再生米生產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預備步驟即準備各種配料外,包括以下的工藝步驟: 步驟101:充分攪拌各種配料,以使得物料充分混合。
其中,該步驟在上述設備的預調質器中完成,預調質器中的攪拌軸具有多個扇葉,可使得物料充分的混合。在混合的過程中,實際上還通過注水孔加入水,水與物料充分浸潤。配料各種組分的比例不同,加入的水量也可相應的調整。
步驟102:預熟化處理,以使得混合后的物料達到一定的熟化度。
其中,該步驟也在上述設備的預調質器中完成,在上述的混合步驟中,還加入溫度在110度以下的蒸汽,對物料進行加熱。經過預熟化處理的物料,溫度處于85-95攝氏度,以及含水率處于30-35%。另外,所述物料在預調質器中停留約3-4分鐘,以使得物料達到預定的熟化度,比如50%。
步驟103:組織化處理,以使得處理后的物料具有與天然大米具有類似的物理結構和口感。
其中,該步驟在上市設備的主機筒中完成,在此步驟中,物料經由主機筒中的兩根同向的主軸擠壓和切削,打破原來的長鏈分子結構,且在壓力作用下,組合形成新的分子結構。主機筒中的主軸上安裝有不同螺距的圓形螺旋、方形螺旋、三角螺旋或不同長度的剪力環(huán),由此可通過調整螺旋的外形和螺旋配置,改變機械能的輸入。經過組織化處理的物料,成糊狀,具有33-40%的含水率,溫度處于95-98攝氏度。其中,在主機筒中,縱向壓力梯度分布,特別是在模版前單位面積承壓值約為17-25公斤/平方厘米。在組織化處理過程中,需要的機械能大約為15-20千瓦時/噸,其中多數(shù)機械能用于改變物料的物理結構,而轉變?yōu)闊崮艿哪芎牟桓哂?0%。其中,物料經過組織化處理的所需時間約為15-25秒左右。
步驟104:模版成型處理,以使得產出的產品具有米狀或其他所需的形狀。
其中,該步驟在前述設備的成型模版中完成。其中成型模版符合下面的公式AlF=750平方毫米/噸每小時;和有效開孔面積小于總面積的45% ;其中,A為成型模版的總開孔面積,F(xiàn)為單位時間的總產量。出模后具有33-40%的含水率,且溫度處于95-98攝氏度。步驟105:預干燥處理,以使得產出的產品表面快速降溫并干燥。其中,該步驟在預干燥器中完成。由成型模版出來的再生米處于高溫高濕的狀態(tài),經65-75度的室內適度空氣進行表面干燥,大約2分鐘左右,米顆粒的表面由90攝氏度降低到65-75攝氏度,而其內芯仍處于高溫狀態(tài)。經過預干燥處理,可防止再生米顆粒碎裂。步驟106:干燥處理,以使得生產出的再生米充分干燥。其中,該步驟在干燥器中完成。干燥器可以與前述的設備不是一體的。此處的干燥器可以由通用或者專用干燥機來實現(xiàn)。在干燥器中,經過表面干燥的再生米顆粒,通過70-75攝氏度的高濕度(35-45%)空氣進行干燥大約40分鐘,可得到約12-13%的整體含水率。步驟107:均質處理,以使得再生米顆粒的含水率均勻。其中,該步驟也在干燥器中完成。此步驟系在干燥器內實施,以45-55攝氏度的溫度,密封放置約20-30分鐘。步驟108:冷卻處理,以使得再生米顆粒冷卻至室溫。其中,該步驟在冷卻器中完成。此步驟其包括將再生米顆粒置于 > 室溫,且〈室溫+5°C的環(huán)境中,并停留15分鐘以內,以避免再生米含水量過低。最后,經預干燥、干燥、均質、冷卻等步驟處理后的再生米顆粒就可以封裝保存了。此外,為便于出售,本發(fā)明的方法還可以包括,對人造再生米進行拋光的步驟和進行分級的步驟,這包括將人造再生米進行拋光以及經由振動篩進行篩選,去除品相不佳的再生米顆粒。分級之后,還可以具有包裝的步驟。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生產出的再生米,具有與天然大米類似的形狀和構造,口感也近似,且營養(yǎng)更加合理和均衡。為某些特質人群比如糖尿病人,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替代主糧產品或者保健食品。
權利要求
1.再生米生產方法,用于將配料加工成再生米,該方法包括: 步驟一:將配料充分混合攪拌,包括利用攪拌裝置將配料中的各種組分充分加水混合并達到均勻分布; 步驟二:預熟化處理,包括利用水蒸氣將物料進行預熟化; 步驟三:將物料進行組織化處理,包括在擠壓腔內進行擠壓、切削,以形成新的分子結構形態(tài); 步驟四:利用模版將物料進行成型處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還包括: 步驟五:將產出的再生米進行預干燥處理;其中,利用65-75攝氏度的空氣將從所述模版擠壓出來的高溫粘濕的再生米進行表面干燥,預干燥持續(xù)時間約2分鐘。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還包括: 步驟六:將前述預干燥后的再生米進行干燥處理;其中,包括在干燥器中,利用溫度為70-75攝氏度以及濕度為35-45%的空氣,經過約40分鐘的干燥,將再生米的含水量降低至12-1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還包括: 步驟七:將前述的經過干燥后的再生米進行均質處理,以使得所述再生米含水量均勻;其中,包括利用45-55攝氏度的空氣封閉環(huán)境下,放置20-30分鐘。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還包括: 步驟八:將前述的經過均質處理的再生米進行冷卻處理,其包括將再生米顆粒置于>室溫,且〈室溫+5°C的環(huán)境中,并停留15分鐘以內,以避免再生米含水量過低。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意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一之前還包括:準備配料的步驟;其中,所述配料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種或者幾種: 大米粉、玉米淀粉、膳食纖維粉、小麥蛋白、離析大豆蛋白、糙米粉、紫薯粉、黑米粉、土豆粉、燕麥粉、豆類等; 油脂;以及其他人體所需微量元素。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配料中的各種組分被研磨成細粉;其中,所述細粉100%過60目篩,以及92%以上過100篩。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通過所述步驟二的預熟化處理,使得物料經處理后處于85-95攝氏度的溫度以及30-35%的含水濕度條件;以及物料在此預熟化步驟停留時間大約3-4分鐘,以得到預定的熟化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對于所述步驟三的組織化處理,使得物料經處理后處于下述條件: 含水量33%-40% ; 溫度介于95-98攝氏度; 其中,模前單位面積承壓17-25公斤/平方厘米,以及機械能消耗率約為15-20千瓦時/噸;以及停留時間15-25秒。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四的模版成型處理中,其中成型模版符合下面的公 式: A/F=750平方毫米/噸每小時;和有效開孔面積小于總面積的45% ; 其中,A為成型模版的總開孔面積,F(xiàn)為單位時間的總產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再生米生產方法,用于將配料加工成再生米,該方法包括步驟一將配料充分混合攪拌,包括利用攪拌裝置將配料中的各種組分充分加水混合并達到均勻分布;步驟二預熟化處理,包括利用水蒸氣將物料進行預熟化;步驟三將物料進行組織化處理,包括在擠壓腔內進行擠壓、切削,以形成新的大分子結構形態(tài);步驟四利用模版將物料進行成型處理。
文檔編號A23L1/30GK103169022SQ20131007286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溫特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