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互聯(lián)網(wǎng),尤其涉及一種虛擬場景中的拍攝方法、裝置、電子設備、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及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
背景技術:
1、在相關游戲的拍攝過程中,由于整個游戲中只使用一臺攝像機,因此,游戲視角即拍照視角,這樣的話,用戶只能通過游戲視角進行拍攝,也即只有一種視角的拍攝模式,基于此,拍攝模式較為單一,拍攝過程的多樣性以及靈活性均較差。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虛擬場景中的拍攝方法、裝置、電子設備、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及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能夠提高虛擬場景中拍攝過程的多樣性以及靈活性。
2、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3、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虛擬場景中的拍攝方法,包括:
4、顯示處于第一游戲模式的虛擬場景,所述第一游戲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虛擬場景中的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活動;
5、響應于針對第一拍攝模式的觸發(fā)指令,控制所述虛擬場景由所述第一游戲模式切換為所述第一拍攝模式;
6、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顯示拍攝控件及第一模式切換控件;
7、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模式切換控件的觸發(fā)操作,控制所述虛擬場景的拍攝模式由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切換為第二拍攝模式;
8、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攝模式下進行拍攝與在所述第二拍攝模式下進行拍攝所采用的視角類型不同;
9、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的視角類型,對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
10、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虛擬場景中的拍攝裝置,包括:
11、第一顯示模塊,用于顯示處于第一游戲模式的虛擬場景,所述第一游戲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虛擬場景中的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活動;
12、第一切換模塊,用于響應于針對第一拍攝模式的觸發(fā)指令,控制所述虛擬場景由所述第一游戲模式切換為所述第一拍攝模式;
13、第二顯示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顯示拍攝控件及第一模式切換控件;
14、第二切換模塊,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模式切換控件的觸發(fā)操作,控制所述虛擬場景的拍攝模式由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切換為第二拍攝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攝模式下進行拍攝與在所述第二拍攝模式下進行拍攝所采用的視角類型不同;
15、拍攝模塊,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的視角類型,對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
1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三顯示模塊,所述第三顯示模塊,用于在處于所述第一游戲模式的所述虛擬場景中,顯示拍攝入口;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入口的觸發(fā)操作,顯示包括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至少兩個候選拍攝模式,不同候選拍攝模式對應不同視角類型;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選擇操作,接收到針對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觸發(fā)指令。
1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四顯示模塊,所述第四顯示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基于默認的拍攝參數(shù),顯示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其中,所述拍攝參數(shù)包括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對應的視場方向及視場角度中至少之一;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參數(shù)的參數(shù)調整指令,對所述默認的拍攝參數(shù)進行調整,并采用調整后的拍攝參數(shù),顯示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
1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四顯示模塊,還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顯示第二模式切換控件;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切換控件用于從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切換至第二游戲模式,所述第二游戲模式用于在不退出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情況下,控制所述虛擬場景中的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活動;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二模式切換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從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切換至所述第二游戲模式;基于所述第二游戲模式,當所述虛擬場景再次切換至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采用所述調整后的拍攝參數(shù),顯示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
1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四顯示模塊,還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顯示重置控件,所述重置控件用于對所述拍攝模式的拍攝參數(shù)進行重置;響應于針對所述重置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將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拍攝參數(shù)由所述調整后的拍攝參數(shù)重置為所述默認的拍攝參數(shù),并采用所述默認的拍攝參數(shù),顯示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
2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虛擬場景中包括第一虛擬對象以及第二虛擬對象,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對應的視角類型為第一人稱視角;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五顯示模塊,所述第五顯示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采用所述第一人稱視角,顯示所述虛擬場景;其中,所述第一人稱視角為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視角;響應于對象視角切換指令,將所述虛擬場景的顯示視角,由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視角切換為所述第二虛擬對象的視角;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下所述第二虛擬對象的視角,對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
2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對應的視角類型為第一人稱視角,所述虛擬場景中包括第一虛擬對象,所述第一人稱視角為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視角;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一控制模塊,所述第一控制模塊,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移動操作,控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移動;在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移動過程中,控制所述第一人稱視角下的拍攝視場同步進行變化。
2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對應的視角類型為第一人稱視角,所述虛擬場景中包括第一虛擬對象以及虛擬寵物,所述第一人稱視角為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視角;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控制模塊,所述第二控制模塊,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移動操作,控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移動;在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移動過程中,顯示所述虛擬寵物跟隨所述第一虛擬對象同步移動的過程。
2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塊,還用于在所述虛擬寵物的移動過程中,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控制操作,控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調整所述虛擬寵物的行為表現(xiàn);其中,所述虛擬寵物的行為表現(xiàn)包括所述虛擬寵物的朝向、姿態(tài)、位置、表情中至少之一;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調整完成時,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視角類型,對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其中,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中至少包括所述行為表現(xiàn)經(jīng)過調整的所述虛擬寵物、以及所述第一虛擬對象。
2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拍攝模式對應的視角類型為第三人稱視角,所述裝置還包括第六顯示模塊,所述第六顯示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時,在所述虛擬場景中顯示第一虛擬相機,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為所述第三人稱視角;采用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顯示所述虛擬場景;所述拍攝模塊,還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對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
2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參數(shù)設置模塊,所述參數(shù)設置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時,顯示所述第二拍攝模式下的參數(shù)設置界面,所述參數(shù)設置界面用于對拍攝參數(shù)進行設置;基于所述參數(shù)設置界面,響應于針對倒計時參數(shù)及連拍參數(shù)的設置操作,分別對拍攝倒計時、以及拍攝所述虛擬場景中的畫面時的連拍次數(shù)進行設置;所述拍攝模塊,還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設置的所述拍攝倒計時以及所述連拍次數(shù),對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下所述虛擬場景中的畫面連續(xù)進行拍攝。
26、在上述方案中,設置的所述拍攝倒計時為目標時長,設置的所述連拍次數(shù)為目標次數(shù);所述拍攝模塊,還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顯示所述目標時長的倒計時;當所述目標時長的倒計時清零后,對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下所述虛擬場景中的畫面進行所述目標次數(shù)的連續(xù)拍攝。
2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六顯示模塊,還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時,將所述虛擬場景的顯示界面,劃分為第一區(qū)域以及第二區(qū)域;在所述第二區(qū)域中,采用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顯示所述虛擬場景;在所述第一區(qū)域中,顯示處于第一游戲模式的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所述第一游戲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虛擬場景中的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活動。
2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虛擬場景中包括第一虛擬對象,所述第六顯示模塊,還用于顯示第三模式切換控件,所述第三模式切換控件用于將所述第二拍攝模式切換至第二游戲模式,所述第二游戲模式用于在不退出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情況下,控制所述虛擬場景中的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活動;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三模式切換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將所述虛擬場景由所述第二拍攝模式切換至所述第二游戲模式;在處于所述第二游戲模式的所述虛擬場景中,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位置調整操作,調整所述第一虛擬對象與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相對位置關系;當所述相對位置關系調整結束時,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二拍攝模式的觸發(fā)指令,控制所述虛擬場景由處于所述第二游戲模式,切換為處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所述拍攝模塊,還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對包括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
2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六顯示模塊,還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高度調整操作,調整所述第一虛擬相機在所述虛擬場景中的高度,以調整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的高度。
3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三控制模塊,所述第三控制模塊,用于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移動操作,控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移動;在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移動的過程中,保持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視角的視場范圍不變。
3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控制模塊,還用于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移動出所述視場范圍后,顯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引導對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拍攝參數(shù)進行調整;響應于基于所述提示信息觸發(fā)的、針對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拍攝參數(shù)的參數(shù)調整操作,對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拍攝參數(shù)進行調整;響應于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拍攝參數(shù)調整完成,在所述第一虛擬相機的所述視場范圍中顯示所述第一虛擬對象。
3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虛擬場景包括第一游戲模式及拍攝模式,所述第一游戲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虛擬場景中的虛擬對象在所述虛擬場景中活動,所述拍攝模式包括所述第一拍攝模式及所述第二拍攝模式;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七顯示模塊,所述第七顯示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拍攝模式時,顯示退出控件;響應于針對所述退出控件的觸發(fā)操作,控制所述虛擬場景退出所述拍攝模式,并控制所述虛擬場景進入所述第一游戲模式。
3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四控制模塊,所述第四控制模塊,用于在所述虛擬場景中顯示第一虛擬對象以及虛擬寵物;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控制操作,控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引導所述虛擬寵物由當前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當所述虛擬寵物移動至所述目標位置時,響應于針對所述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視角類型,對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其中,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中包括處于所述目標位置的所述虛擬寵物。
3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八顯示模塊,所述第八顯示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時,顯示對焦區(qū)域;響應于所述對焦區(qū)域中出現(xiàn)第三虛擬對象,顯示對所述第三虛擬對象進行識別得到的對象信息。
3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九顯示模塊,所述第九顯示模塊,用于在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中,顯示虛擬相冊,并在所述虛擬相冊中,顯示對所述虛擬場景中的畫面進行拍攝得到的至少一個虛擬圖像。
3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九顯示模塊,還用于在所述虛擬場景中,顯示所述虛擬相冊的封面,所述封面為所述至少一個虛擬圖像中最新拍攝得到的所述虛擬圖像;響應于針對所述封面的觸發(fā)操作,顯示所述虛擬相冊。
3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十顯示模塊,所述第十顯示模塊,用于在所述虛擬場景中,顯示第一虛擬對象,并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虛擬對象的移動操作,控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向第四虛擬對象移動;當所述第一虛擬對象與所述第四虛擬對象間的距離小于或等于距離閾值時,響應于所述第四虛擬對象處于拍攝模式中,顯示跟隨所述第四虛擬對象的第四虛擬相機。
3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錄制模塊,所述錄制模塊,用于響應于基于所述拍攝控件所觸發(fā)的視頻錄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的視角類型,對所述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視頻錄制。
3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一生成模塊,所述第一生成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時,生成第二虛擬相機,并基于所述第二虛擬相機,渲染得到所述第一拍攝模式下所述虛擬場景的第一畫面;基于所述第一畫面,顯示處于所述第一拍攝模式的所述虛擬場景。
4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生成模塊,所述第二生成模塊,用于當所述虛擬場景處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時,生成與所述第二虛擬相機不同的第三虛擬相機;基于所述第三虛擬相機,渲染得到所述第二拍攝模式下所述虛擬場景的第二畫面;基于所述第二畫面,顯示處于所述第二拍攝模式的所述虛擬場景。
4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42、存儲器,用于存儲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或計算機程序;
43、處理器,用于執(zhí)行所述存儲器中存儲的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或計算機程序時,實現(xiàn)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虛擬場景中的拍攝方法。
44、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或計算機程序,用于引起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xiàn)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虛擬場景中的拍攝方法。
45、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該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包括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或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或計算機程序存儲在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電子設備的處理器從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讀取該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或計算機程序,處理器執(zhí)行該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或計算機程序,使得該電子設備執(zhí)行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虛擬場景中的拍攝方法。
46、本技術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7、當虛擬場景處于第一游戲模式時,響應于針對第一拍攝模式的觸發(fā)指令,控制虛擬場景由第一游戲模式切換為第一拍攝模式,然后響應于針對顯示的第一模式切換控件的觸發(fā)操作,控制虛擬場景的拍攝模式由第一拍攝模式切換為第二拍攝模式,從而響應于針對顯示的拍攝控件的觸發(fā)操作,基于第二拍攝模式的視角類型,對虛擬場景的畫面進行拍攝。如此,提供不同視角類型的兩種拍攝模式,相較于相關技術中只能夠基于游戲視角進行拍攝的方案,提高了拍攝過程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及電子設備的顯示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通過不同視角類型的兩種拍攝模式,用戶可以根據(jù)需求和當下的游戲狀態(tài)來選擇處于哪一種拍攝模式,解決了單攝像機固定視角下,玩家容易丟失對游戲角色掌控、且難以找回對游戲角色的控制的問題,不用為了避免“出畫”情況而只允許游戲角色維持靜態(tài)動作和表情、或是限制其行動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拍攝過程的自由度和豐富度,進一步提高了拍攝過程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