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界面層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復合材料zro2界面層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空立體織物是采用玻璃纖維、碳纖維、凱夫拉纖維等多種高性能連續(xù)纖維織造而成的,具有夾芯結構,夾芯結構的基礎是構成表層的經(jīng)、緯紗和連接兩個表層并形成芯部z向纖維,中空織物的織造高度范圍2-40mm,空間形態(tài)可以根據(jù)復合材料的使用要求任意設計為“8”、“口”、“v”字形等。中空織物可以瞬間吸收樹脂或是膠體溶液,這是由于其z向纖維在“毛細作用”效果下使織物快速自動成型刀設計高度。中空立體織物的中空三明治結構,克服了傳統(tǒng)蜂窩、泡沫芯材等夾層等結構易分層、耐沖擊性能差的缺點。
中空立體織物材料具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1、輕質(zhì)高強,比強度、比模量高,2、三維機織整體成型,抗分層、玻璃;3、結構可設計性強(高度、重量、纖維類型、空間形態(tài)等),4、中空結構可填充、預埋、發(fā)泡(泡沫、探頭、導線等),5、易于復合、貼膜仿形,復合效率高,6、保溫、隔音、阻燃、透波。正是由于中空立體織物具有這么多強勁的優(yōu)勢,可以根據(jù)其結構設計不同應用領域的復合材料,因此,目前基于中空立體織物開展了許多復合材料成型工藝研究。中空立體織物增強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與復合材料中纖維性能穩(wěn)定性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復合材料基體成型工藝過程通常會不可避免低損傷纖維,導致纖維性能下降,影響材料整體綜合性能。此外,中空織物z向纖維單薄,基體成型過程中對其損傷顯得尤為明顯。因此,需要在基體和纖維之間添加弱界面層材料,一方面是保護纖維不受損傷,另一方面,當材料施加載荷時,界面層材料可以起到裂紋擴展偏轉(zhuǎn)、裂紋擴展終止,避免材料發(fā)生災難性損毀。
文獻“表面處理對整體中空gf/cf混雜復合材料界面及力學性能的影響”采用dbd等離子處理及dbd等離子與偶聯(lián)劑涂覆相結合的處理方法對整體中空gf/cf混雜預制件進行表面處理,并針對表面處理前后整體中空gf/cf混雜復合材料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利用真空輔助成型工藝將dbd等離子和偶聯(lián)劑涂覆復合處理前后的混雜預制件分別與環(huán)氧樹脂體系復合成型,并對成型后的整體中空gf/cf混雜復合材料進行拉伸、彎曲、壓縮等基本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復合處理后,整體中空gf/cf混雜復合材料的拉伸、彎曲、壓縮性能均有較大幅度提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種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復合材料zro2界面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順序步驟:
(1)將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浸入無水乙醇中,超聲清洗5~10分鐘,取出后烘干備用;
(2)采用電化學沉積法在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表面制備氧化鋯界面層,將2~4g/l氯氧化鋯(zrocl2·8h2o)與0.1~1g/l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pdda)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無水乙醇中,配制成穩(wěn)定電解液;
(3)將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放置到大燒杯中,接到電源的負極,兩個正極電極材料分別置于中空立體織物的兩側(cè),與中空立體織物間距為0.5~2cm,將上一步驟配置好的電解液倒入到大燒杯中,沒過中空立體織物,插入超聲振動棒,恒定電流50~100ma,電解沉積5~20min,正極電極材料可以選擇紫銅、鎳、鈦、鉑其中一種單獨使用或是混合使用;
(4)取出后,室溫下自然烘干12~24h;
(5)將上一步驟烘干后的樣品在氬氣氣氛下高溫熱處理,熱處理溫度為400~1000℃;
(6)熱處理結束,中空立體織物纖維界面層形成。
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1、電化學沉積效率高,周期短;2、熱處理溫度低,碳纖維損傷小,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3、界面層為氧化鋯,且均勻致密,耐高溫性能優(yōu)異。
附圖說明
圖1為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復合材料zro2界面層的制備方法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fā)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
本技術:
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
實施例1
(1)將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浸入無水乙醇中,超聲清洗10分鐘,取出后烘干備用;
(2)采用電化學沉積法在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表面制備氧化鋯界面層,將2g/l氯氧化鋯(zrocl2·8h2o)與0.5g/l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pdda)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無水乙醇中,配制成穩(wěn)定電解液;
(3)將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放置到大燒杯中,接到電源的負極,兩個正極電極材料分別置于中空立體織物的兩側(cè),與中空立體織物間距為1cm,將上一步驟配置好的電解液倒入到大燒杯中,沒過中空立體織物,插入超聲振動棒,恒定電流00ma,電解沉積10min,正極電極材料可以選擇紫銅、鎳、鈦、鉑其中一種單獨使用或是混合使用;
(4)取出后,室溫下自然烘干24h;
(5)將上一步驟烘干后的樣品在氬氣氣氛下高溫熱處理,熱處理溫度為600℃;
(6)熱處理結束,中空立體織物纖維界面層形成。
實施例2
(1)將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浸入無水乙醇中,超聲清洗5分鐘,取出后烘干備用;
(2)采用電化學沉積法在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表面制備氧化鋯界面層,將4g/l氯氧化鋯(zrocl2·8h2o)與0.5g/l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pdda)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無水乙醇中,配制成穩(wěn)定電解液;
(3)將碳纖維中空立體織物放置到大燒杯中,接到電源的負極,兩個正極電極材料分別置于中空立體織物的兩側(cè),與中空立體織物間距為1cm,將上一步驟配置好的電解液倒入到大燒杯中,沒過中空立體織物,插入超聲振動棒,恒定電流100ma,電解沉積10min,正極電極材料可以選擇紫銅、鎳、鈦、鉑其中一種單獨使用或是混合使用;
(4)取出后,室溫下自然烘干24h;
(5)將上一步驟烘干后的樣品在氬氣氣氛下高溫熱處理,熱處理溫度為600℃;
(6)熱處理結束,中空立體織物纖維界面層形成。
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兩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fā)明進行非實質(zhì)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的行為。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