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水電堤壩護坡,具體為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
背景技術:
1、水電堤壩護坡對保障堤壩安全與穩(wěn)定極為關鍵。它主要用來防護堤壩坡面,抵御水流、波浪、雨水等自然因素的侵蝕破壞。常見的水電堤壩護坡類型豐富多樣?;炷磷o坡應用廣泛,其具備高強度與出色的抗沖刷能力。通過現(xiàn)場澆筑,能與堤壩坡面緊密相連,有效阻擋水流沖擊,確保堤壩穩(wěn)固。漿砌石護坡同樣常見,由石塊和水泥砂漿構成,成本較低且抗風化性能良好,能為堤壩坡面提供可靠防護。土工織物護坡則利用土工布等材料,發(fā)揮反濾與加筋功效,防止坡面土顆粒被水流帶走,增強土體穩(wěn)定性。在護坡材料選擇上,需綜合考量工程實際情況、成本及環(huán)境因素等。高品質的混凝土、堅實耐用的石料以及性能優(yōu)良的土工織物,都是打造穩(wěn)固護坡的理想材料。水電堤壩護坡對于確保水電工程安全運行、延長堤壩使用年限、維護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穩(wěn)定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水利水電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2、傳統(tǒng)的水電堤壩護坡常采用全混凝土結構澆筑而成,但是由于雨季降雨量大可能會導致堤壩護坡底部的土壤被雨水沖走,隨著土壤流失量的不斷增加,堤壩護坡底部失去足夠的支撐,由此便會產(chǎn)生堤壩護坡底部基礎不穩(wěn)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解決了傳統(tǒng)的水電堤壩護坡常采用全混凝土結構澆筑而成,但是由于雨季降雨量大可能會導致堤壩護坡底部的土壤被雨水沖走,隨著土壤流失量的不斷增加,堤壩護坡底部失去足夠的支撐,由此便會產(chǎn)生堤壩護坡底部基礎不穩(wěn)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包括側邊梁,兩個所述側邊梁之間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面低于側邊梁的頂面,所述底板的上邊覆蓋有土壤,所述土壤的上表面與側邊梁的上表面齊平,所述土壤的表面栽種有綠植,所述底板的內部均勻開設有根系孔,所述綠植的根系穿纏繞插于根系孔的內部,所述側邊梁的上方和下方均設置有集水結構,所述側邊梁的下方設置有擋水板。
3、優(yōu)選的,所述集水結構包括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側邊梁的下方側面,所述側邊梁的底面固定連接于擋水板的頂面,所述第二集水槽的側面固定連接于側邊梁的上方側面。
4、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的內部均設置有過濾石,所述過濾石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條,所述支撐條固定連接于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的側壁。
5、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側邊梁的內部開設有水道,所述水道的兩端連接于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相對的側壁。
6、優(yōu)選的,所述擋水板的內部設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頂部與第一集水槽的底部連通。
7、優(yōu)選的,所述空腔內部設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輸入端設置有吸水管,所述水泵的輸出端固定設置于灌溉水管的一端,所述灌溉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底板的頂部,所述灌溉水管位于底板上部一段外壁開設有出水孔。
8、優(yōu)選的,所述擋水板靠近水源一側底部開設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靠近空腔的一側設置有封閉門,所述封閉門的兩端位于滑槽的內壁,兩個所述滑槽的外壁固定連接于空腔的內壁,所述封閉門的頂部固定連接于連接繩的一端,所述連接繩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浮力球的外壁,所述封閉門的底部固定連接于牽引彈簧的一端,所述牽引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空腔的底部。
9、優(yōu)選的,所述擋水板的外壁設置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位于入水口的外側。
10、工作原理:利用底板能夠填充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栽種植物,利用根系孔能夠將底板分割成多根橫條和豎條,然后利用植物的根系纏繞底板的橫條和豎條,同時根系伸入底板底部的土壤,從而將堤壩護坡固定在地面上,同時能夠利用植物根系保持水土,利用第二集水槽和第一集水槽能夠收集雨天的雨水,然后通過過濾石和支撐板避免雜物掉落第二集水槽和第一集水槽內部,利用水道能夠將第二集水槽收集的雨水輸送到第一集水槽內部,然后通過擋水板內部的空腔將第一集水槽收集的雨水進行存儲,通過吸水管將過濾后的存儲水輸送到水泵內部,然后通過水泵將水源輸送到灌溉水管內部,通過灌溉水管上段的出水孔將水源輸出到土壤中,從而保證植物有充足的水源。
11、當旱季沒有雨水時擋水板內部水源水位將會下降,進而使得浮力球的高度下降,從而降低對封閉門的拉力,通過牽引彈簧即可將封閉門向下拉動,進而開啟入水口,擋水板外部的河道水源將會通過入水口輸入到擋水板內部,此時水泵即可繼續(xù)對植物進行澆灌,當擋水板內部水源水位到達入水口頂部時浮力球再次產(chǎn)生浮力將封閉門向上拉升閉合入水口。
12、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具備以下
13、有益效果:
14、1、本發(fā)明中,通過根系孔將底板分割為多個橫條和豎條,然后在底板表面填充土壤,進而在土壤表面種植綠植,通過綠植的根系對橫條和豎條纏繞,同時伸入底板底部的土壤,由此能夠保持底板底部的土壤的同時又能夠將底板穩(wěn)定的固定在地基表面,從而解決了傳統(tǒng)的水電堤壩護坡常采用全混凝土結構澆筑而成,但是由于雨季降雨量大可能會導致堤壩護坡底部的土壤被雨水沖走,隨著土壤流失量的不斷增加,堤壩護坡底部失去足夠的支撐,由此便會產(chǎn)生堤壩護坡底部基礎不穩(wěn)的問題。
15、2、本發(fā)明中,通過第二集水槽和第一集水槽能夠增加雨水收集的面積,通過水道能夠將第二集水槽內部收集的雨水輸送到第一集水槽內部,然后通過擋水板內部的空腔對第二集水槽和第一集水槽收集的雨水存儲,然后通過水泵將空腔內部的水源通過灌溉水管輸送到底板的上部,進而通過出水孔對底板表面的植物進行澆灌,從而保證了植物的生長。
16、3、本發(fā)明中,通過入水口能夠將河道內部的水源輸送到擋水板的空腔內,當空腔內的水位低于入水口的頂面,浮力球的浮力小于牽引彈簧的拉力,則封閉門向下移動使得入水口開啟,外部水源輸入進行補充,當補充后的水源水位高于入水口的頂面時浮力球的浮力大于牽引彈簧的拉力,則封閉門上移,防止空腔內部的水源流失,從而在旱季缺乏雨水時依舊能夠保證對植物的澆灌。
1.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包括側邊梁(1),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邊梁(1)之間設置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頂面低于側邊梁(1)的頂面,所述底板(3)的上邊覆蓋有土壤,所述土壤的上表面與側邊梁(1)的上表面齊平,所述土壤的表面栽種有綠植,所述底板(3)的內部均勻開設有根系孔(2),所述綠植的根系穿纏繞插于根系孔(2)的內部,所述側邊梁(1)的上方和下方均設置有集水結構,所述側邊梁(1)的下方設置有擋水板(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結構包括第一集水槽(4)和第二集水槽(9),所述第一集水槽(4)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側邊梁(1)的下方側面,所述側邊梁(1)的底面固定連接于擋水板(6)的頂面,所述第二集水槽(9)的側面固定連接于側邊梁(1)的上方側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槽(4)和第二集水槽(9)的內部均設置有過濾石(5),所述過濾石(5)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板(10),所述支撐板(10)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條(15),所述支撐條(15)固定連接于第一集水槽(4)和第二集水槽(9)的側壁。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邊梁(1)的內部開設有水道(13),所述水道(13)的兩端連接于第一集水槽(4)和第二集水槽(9)相對的側壁。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水板(6)的內部設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頂部與第一集水槽(4)的底部連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內部設置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的輸入端設置有吸水管(12),所述水泵(11)的輸出端固定設置于灌溉水管(8)的一端,所述灌溉水管(8)的另一端位于底板(3)的頂部,所述灌溉水管(8)位于底板(3)上部一段外壁開設有出水孔。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水板(6)靠近水源一側底部開設有入水口(18),所述入水口(18)靠近空腔的一側設置有封閉門(20),所述封閉門(20)的兩端位于滑槽(19)的內壁,兩個所述滑槽(19)的外壁固定連接于空腔的內壁,所述封閉門(20)的頂部固定連接于連接繩(17)的一端,所述連接繩(17)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浮力球(16)的外壁,所述封閉門(20)的底部固定連接于牽引彈簧(14)的一端,所述牽引彈簧(1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空腔的底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水電堤壩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水板(6)的外壁設置有多孔板(7),所述多孔板(7)位于入水口(18)的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