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汽車,具體地說,本技術涉及一種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及車輛。
背景技術:
1、新能源汽車的乘員艙需要降溫和加熱,動力電池也需要進行冷卻和加熱?,F有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由于存在設計缺陷,無法同時滿足乘員艙和電池加熱的需求。
2、如授權公告號為cn219191860u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基于熱泵的集成式熱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含熱泵單元、電池熱管理回路、乘員艙熱管理回路、電機冷卻回路、液壓系統(tǒng)冷卻回路。熱泵單元通過制冷回路和制熱回路上的熱交換單元,與電池熱管理回路、乘員艙熱管理回路和電機冷卻回路進行熱量交換。乘員艙熱管理回路與電池熱管理回路還通過電磁三通閥連接。液壓系統(tǒng)冷卻回路與熱泵單元共享散熱單元。該專利文獻公開的技術方案也無法解決上述記載的技術問題。
3、因此,急需對現有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進行改進,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目的是確??梢酝瑫r滿足乘員艙和動力電池加熱的需求。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包括hvac總成和電池冷卻回路,電池冷卻回路包括電池冷卻器,所述電池冷卻回路與所述hvac總成連接。
3、所述hvac總成包括室內換熱器、鼓風機和暖風加熱器,暖風加熱器與所述電池冷卻回路連接。
4、所述電池冷卻回路還包括wptc加熱器、電池水泵和第一水閥,wptc加熱器位于電池水泵和第一水閥之間且與電池水泵和第一水閥連接,電池水泵與所述電池冷卻器連接,第一水閥與電池包和所述暖風加熱器連接,暖風加熱器與電池包連接。
5、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還包括室外冷凝器,室外冷凝器與第一電磁閥連接,第一電磁閥與第二電磁閥連接,第二電磁閥與所述室內換熱器連接。
6、所述電池冷卻器與第三電磁閥連接,第三電磁閥與第四電磁閥連接,第四電磁閥與所述室外冷凝器連接。
7、所述第三電磁閥與氣液分離器連接,氣液分離器與電動壓縮機連接,電動壓縮機與所述第二電磁閥連接。
8、所述室外冷凝器與第一電子膨脹閥連接,第一電子膨脹閥與所述室內換熱器連接,室內換熱器與第五電磁閥連接,第五電磁閥與第二電子膨脹閥連接,第二電子膨脹閥與所述電池冷卻器連接。
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
10、本實用新型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具備乘員艙加熱降溫、動力電池加熱、降溫、均溫的功能,可以同時滿足乘員艙和動力電池加熱的需求。
1.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包括hvac總成和電池冷卻回路,電池冷卻回路包括電池冷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冷卻回路與所述hvac總成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冷卻回路還包括wptc加熱器、電池水泵和第一水閥,wptc加熱器位于電池水泵和第一水閥之間且與電池水泵和第一水閥連接,電池水泵與所述電池冷卻器連接,第一水閥與電池包和所述暖風加熱器連接,暖風加熱器與電池包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室外冷凝器,室外冷凝器與第一電磁閥連接,第一電磁閥與第二電磁閥連接,第二電磁閥與所述室內換熱器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冷卻器與第三電磁閥連接,第三電磁閥與第四電磁閥連接,第四電磁閥與所述室外冷凝器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電磁閥與氣液分離器連接,氣液分離器與電動壓縮機連接,電動壓縮機與所述第二電磁閥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冷凝器與第一電子膨脹閥連接,第一電子膨脹閥與所述室內換熱器連接,室內換熱器與第五電磁閥連接,第五電磁閥與第二電子膨脹閥連接,第二電子膨脹閥與所述電池冷卻器連接。
7.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整車熱管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