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柴油機用機油濾清器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具體屬于發(fā)動機潤滑和冷卻系統 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大部分柴油機為除去機油中的雜質,保證柴油機穩(wěn)定可靠地運轉,增加柴油機各 運動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均在柴油機上加裝機油濾清器對機油進行濾清。目前,比較典型的機油濾清器部有兩種,第一種是采用200420075^5. 0專利技術 的機油濾清器部件,其優(yōu)點是在濾油器油路中增加了一個旁通油路,實現了雙油路泄油, 解決了機油壓力過高和濾芯爆裂的問題,保證機油壓力的恒定。但該濾清器只有一個濾芯, 且只能進行單級過濾,因此過濾效率不是很高,該濾清器部件也很難滿足增壓發(fā)動機的需 要。第二種是采用200720093582. 8專利技術的冷卻器與濾清器結合裝置,該裝置的優(yōu)點在 于結構比較緊湊,裝有三個濾芯,可以進行兩級過濾,因此過濾效率比較高,但是該裝置的 缺點是濾清器座和冷卻器蓋集成為一體,不便于日后的維修和保養(yǎng)。濾清器座上未設置旁 通油路,因此機油壓力穩(wěn)定性不好。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安裝方 便,便于日后維修和保養(yǎng),既能夠有效地過濾掉機油中的雜質和避免發(fā)動機油路中的故障, 又能合理地控制柴油機機油壓力、機油溫度和時時控制活塞的冷卻的模塊化的柴油機機油 濾清器部件。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包括機濾器座、一個增 壓濾濾芯、兩個機油濾清器芯,特征是所述機濾器座上設置有油溫控制閥、限壓閥、活塞冷 卻控制閥、活塞冷卻開口閥、第一安全閥和第二安全閥,且油溫控制閥位于濾清前主油道與 機油進口之間的機濾器座的油溫控制閥的閥腔內,限壓閥位于與濾清前主油道相通和卸壓 回油口相通的機濾器座上的限壓閥的閥腔內,活塞冷卻控制閥位于與活塞冷卻開口閥的閥 腔相通和第二出油口相通的機濾器座上的活塞冷卻控制閥的閥腔內,活塞冷卻開口閥位于 與濾清后主油道相通和活塞冷卻控制閥的閥腔相通的機濾器座上的活塞冷卻開口閥的閥 腔內,第一安全閥位于與增壓器旁桶油道相通和濾清后主油道相通的機濾器座上的第一安 全閥的閥腔內,第二安全閥位于與濾清前主油道相通和濾清后主油道相通的機濾器座上的 第二安全閥的閥腔內,兩個機油濾清器芯通過兩個機油濾清器芯連接螺套與機濾器座連接 在一起,一個增壓濾濾芯通過一個增壓濾濾芯連接螺套與機濾器座連接在一起,且整個機 油濾清器部件通過螺栓安裝在柴油機機體上。所述的兩個機油濾清器芯為一級細濾器芯,增壓濾濾芯為二級精濾器濾芯,且兩 只機油濾清器芯與一只增壓濾濾芯之間串聯連接。所述的機濾器座上設有濾清前主油道和濾清后主油道,且在濾清前主油道上設有第一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口,濾清后主油道上設有第二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口。所述的機濾器座與機體結合面上設有機油進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卸壓 回油口,且機油進油口與油溫控制閥和機油冷卻器進油道相通,第一出油口與濾清后主油 道相通,第二出油口與活塞冷卻控制閥的閥腔相通,卸壓回油口與限壓閥的閥腔相通。所述的機濾器座上方兩側分別設有與機油冷卻器相聯接的出油口法蘭和進油口 法蘭。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該濾清器部件使柴油機中的部分油道布置在機油濾清器座 上,這樣大大簡化了機體內的油道布置。結構緊湊,安裝方便,便于日后維修和保養(yǎng),不但能 夠有效地過濾掉機油中的雜質和避免發(fā)動機油路中的故障,而且能合理地控制柴油機機油 壓力、機油溫度和保證活塞得到良好的冷卻,時時監(jiān)控濾清前和濾清后的機油壓力,發(fā)現油 路異常能及時進行修復。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機油濾清器部件外形結構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油濾清器部件A-A剖視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油濾清器部件A向向視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機濾器座主視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機濾器座俯視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機濾器座R-R剖視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機濾器座S-S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 圖7所示,包括機濾器座1、增壓濾器芯連接螺套2、增壓濾濾芯3、兩個機 油濾清器芯4、機油濾清器芯連接螺套5、活塞冷卻控制閥6、一個活塞冷卻開口閥7、濾清前 主油道8、機油進口 9、增壓器進油道10、旁通油道11、第一安全閥12、一個油溫控制閥13、 一個限壓閥14、第二安全閥15、第一出油口 16、卸壓回油口 17、第二出油18、濾清后主油道 19、第一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口 20和第二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21、出油口法蘭22、進油口 法蘭23、旁通油道M及機油冷卻器進油道25等。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所述的機濾器座1上設置有一個油溫控制閥13、一個限壓閥 14、一個活塞冷卻控制閥6、一個活塞冷卻開口閥7、第一安全閥12和第二安全閥15,且油溫 控制閥13位于濾清前主油道8與機油進口 9之間的機濾器座1上的油溫控制閥13的閥腔 內,限壓閥14位于與濾清前主油道8相通和卸壓回油口 17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限壓閥 14的閥腔內,活塞冷卻控制閥6位于與活塞冷卻開口閥7的閥腔相通和第二出油口 18相通 的機濾器座1上的活塞冷卻控制閥6的閥腔內,活塞冷卻開口閥7位于與濾清后主油道19 相通和活塞冷卻控制閥6的閥腔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活塞冷卻開口閥7的閥腔內,第一 安全閥12位于與增壓器旁桶油道11相通和濾清后主油道19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第一 安全閥12的閥腔內,第二安全閥位15于與濾清前主油道8相通和濾清后主油道19相通的 機濾器座1上的第二安全閥15的閥腔內,兩個機油濾清器芯4和一個增壓濾濾芯3通過兩個機油濾清器芯連接螺套5和一個增壓濾濾芯連接螺套2與機濾器座1連接在一起。且該 部件不需要任何附加管路及過度零件而直接通過螺栓安裝在柴油機機體上。所述兩個機濾器芯4為一級細濾器芯,一個增壓濾濾芯3為二級精濾器濾芯,且兩 只機油濾清器芯4與一只增壓濾濾芯3之間為串聯關系。所述油溫控制閥13能動態(tài)時時控制機油溫度在某一范圍內。所述活塞冷卻開口 閥7和活塞冷卻控制閥6用于控制活塞的冷卻,并能保證供給活塞冷卻的機油壓力保持恒 定。所述第一安全閥12用于實現增壓濾濾芯3的油路旁通,第二安全閥15用于實現機油 濾清器芯4的油路旁通。所述機濾器座1與機體結合面上設有機油進口 9、第一出油口 16、第二出油18和 卸壓回油口 17,且機油進油口 9與油溫控制閥13和機油冷卻器進油道25相通,第一出油 口 16與濾清后主油道19相通,第二出油口 18與活塞冷卻控制閥6的閥腔相通,卸壓回油 口 17與限壓閥14的閥腔相通。所述機濾器座1上設有濾清前主油道8和濾清后主油道19,且在濾清前主油道8 上設有第一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口 20,濾清后主油道19上設有第二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 Π 21。所述機濾器座1上方兩側分別設有與機油冷卻器相聯接的出油口法蘭22和進油 口法蘭23。柴油機工作時,來自機體主油道的機油通過機濾器座與機體結合面上的進油口 9 進入機濾器座1后,若當時系統機油溫度較低時,則機油壓力較高,油溫控制閥13在較高的 機油壓力作用下打開,使機油進入濾清前主油道8,然后分別進入兩個機油濾器濾芯4進 行過濾,過濾后的機油進入濾清后主油道19,接著分為三路,一路從機濾器座結合面上的第 一出油口 16通往機體主油道,一路進入增壓濾濾芯3進行二級過濾后通過增壓器進油油道 10進入增壓器,一路通向活塞冷卻開口閥7和活塞冷卻控制閥6。通向活塞冷卻開口閥7的一路機油在濾清后主油道19內的機油壓力正常的情況 下都會使活塞冷卻開口閥7打開,機油壓力較低時為首先保證柴油機各個零部件的潤滑該 閥不打開,活塞冷卻控制閥6 —般處于常開狀態(tài),因此來自濾清后主油道19內的機油流過 活塞冷卻開口閥7和活塞冷卻控制閥6閥腔后經機濾器座與機體接合面處的第二出油18 進入機體上的活塞冷卻油道,然后通過活塞冷卻噴嘴噴油去冷卻活塞,當活塞冷卻噴嘴噴 油壓力較高時,活塞冷卻控制閥6兩側機油壓力差也升高,當兩側壓力差大于活塞冷卻控 制閥6彈簧預緊力時,活塞冷卻控制閥6的閥芯開始移動,并慢慢地關閉活塞冷卻控制閥6, 當活塞冷卻控制閥6腔體內的出油口關閉后,活塞冷卻控制閥兩6側的壓差又慢慢變小,壓 力差小與彈簧預緊力時,活塞冷卻控制閥6又開始打開,就這樣活塞冷卻控制閥周而復始 地動作,從而確保了供給活塞冷卻噴嘴的機油壓力是恒定的。若來自機體主油道的機油溫度較高,則油溫控制閥13不打開,機油流向機油冷卻 器進油道25,經與冷卻器連接的出油口法蘭22進入冷卻器進行冷卻,冷卻后的機油經與冷 卻器連接的進油口法蘭23進入濾清器座1,接下來的機油流向同上面打開油溫控制閥13后 的機油流向一樣。限壓閥14的工作原理及功用是當濾清前主油道8內的機油壓力過高時,較高的 機油壓力克服限壓閥彈簧彈力使限壓閥14打開,使機油從卸油口 17經機體回油口流回油底殼,從而保護濾芯及其他閥體等零部件免受損壞。第一安全閥12的工作原理及功用是當增壓濾濾芯3堵塞時,通往增壓濾濾芯3 的機油壓力升高,較高的機油壓力克服第一安全閥12彈簧彈力使第一安全閥12打開后,使 經過一級過濾的機油直接通過機濾器座上的增壓器旁通油道11經增壓器進油道10進入增 壓器。第一安全閥12和旁通油道11的設置既能保護增壓濾濾芯3免受損壞,又能保證增 壓器的潤滑和冷卻不受影響。第二安全閥15的工作原理及功用是當兩個機濾器芯4堵塞時,較高的機油壓力 克服第二安全閥15的彈簧彈力使第二安全閥15打開,來自于濾清前主油道9的機油不通 過兩個機濾器芯4進行過濾,而直接通過旁通油道M進入濾清后主油道19。第二安全閥 15和旁通油道M的設置既保護了兩個機濾器芯免受損壞,又保證了發(fā)動機各個零部件得 到正常的潤滑和冷卻,從而保證了發(fā)動機的正??煽康剡\轉。第一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口 20、第二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口 21上安裝機油壓力 傳感器后可時時監(jiān)控濾清前和濾清后的機油壓力,若發(fā)現機油壓力異常可以及時地對該機 油濾清器部件乃至柴油機進行維護或維修。
權利要求1.一種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包括機濾器座(1)、一個增壓濾濾芯(3)、兩個機油濾 清器芯(4),其特征是所述機濾器座(1)上設置有油溫控制閥(13)、限壓閥(14)、活塞冷卻 控制閥(6)、活塞冷卻開口閥(7)、第一安全閥(12)和第二安全閥(15),且油溫控制閥(13) 位于濾清前主油道(8)與機油進口(9)之間的機濾器座(1)的油溫控制閥(13)的閥腔內, 限壓閥(14)位于與濾清前主油道(8)相通和卸壓回油口(17)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限 壓閥(14)的閥腔內,活塞冷卻控制閥(6)位于與活塞冷卻開口閥(7)的閥腔相通和第二出 油口( 18 )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活塞冷卻控制閥(6 )的閥腔內,活塞冷卻開口閥(7 )位 于與濾清后主油道(19)相通和活塞冷卻控制閥(6)的閥腔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活塞冷 卻開口閥(7)的閥腔內,第一安全閥(12)位于與增壓器旁桶油道(11)相通和濾清后主油道 (19)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第一安全閥(12)的閥腔內,第二安全閥(15)位于與濾清前 主油道(8)相通和濾清后主油道(19)相通的機濾器座(1)上的第二安全閥(15)的閥腔內, 兩個機油濾清器芯(4)通過兩個機油濾清器芯連接螺套(5)與機濾器座(1)連接在一起,一 個增壓濾濾芯(3 )通過一個增壓濾濾芯連接螺套(2 )與機濾器座(1)連接在一起,且整個機 油濾清器部件通過螺栓安裝在柴油機機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機油濾清器芯(4)為一級細濾器芯,增壓濾濾芯(3)為二級精濾器濾芯,且兩只機 油濾清器芯(4)與一只增壓濾濾芯(3 )之間串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濾器座(1)上設有濾清前主油道(8)和濾清后主油道(19),且在濾清前主油道(8)上 設有第一機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口(20),濾清后主油道(19)上設有第二機油壓力傳感器安 裝口(2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濾器座與機體結合面上設有機油進口(9)、第一出油口(16)、第二出油口(18)和卸 壓回油口(17),且機油進油口(9)與油溫控制閥(13)和機油冷卻器進油道(25)相通,第一 出油口(16)與濾清后主油道(19)相通,第二出油口(18)與活塞冷卻控制閥(6)的閥腔相 通,卸壓回油口(17)與限壓閥(14)的閥腔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濾器座(1)上方兩側分別設有與機油冷卻器相聯接的出油口法蘭(22)和進油口法 蘭(2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機油濾清器部件,包括機濾器座、一個增壓濾濾芯、兩個機油濾清器芯,特征是所述機濾器座上設置有一個油溫控制閥、一個限壓閥、一個活塞冷卻控制閥、一個活塞冷卻開口閥、第一安全閥和第二安全閥,兩個機油濾清器芯和一個增壓濾濾芯通過兩個機油濾清器芯連接螺套和一個增壓濾濾芯連接螺套與機濾器座相連接,且整個機油濾清器部件通過螺栓安裝在柴油機機體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安裝方便,便于日后維修和保養(yǎng),既能夠有效地過濾掉機油中的雜質和避免發(fā)動機油路中的故障,又能合理地控制柴油機機油壓力、機油溫度,若發(fā)現機油壓力異??梢约皶r地對該機油濾清器部件乃至柴油機進行維護或維修。
文檔編號F01M1/20GK201858009SQ20102058516
公開日2011年6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肖亨琳 申請人: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