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水淡化系統(tǒng),特別是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shù)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由于實施該技術(shù)需要電力的供給,因此在邊遠無電網(wǎng)地區(qū)、特別是孤立小海島和小型漁輪上推廣使用顯得比較困難。然而,這些地方需要從有淡水資源的地方來補充淡水,因此生活用水極不方便?,F(xiàn)有技術(shù)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為海水淡化提供動力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傳統(tǒng)的以風能或太陽能為動力的海水淡化系統(tǒng)不僅造價昂貴,而且結(jié)構(gòu)復雜,因此難以推廣應用。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該風能液壓?!に到y(tǒng)能夠適應于邊遠無電網(wǎng)地區(qū)、孤立小海島或小型漁輪上使用。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含有風輪裝置、油泵、液壓站、雙向油缸、增壓器I、海水箱I、淡水箱、增壓器II、海水箱II、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閥I、閥II、閥III、閥IV、閥V、閥VI、控制裝置、太陽能發(fā)電裝置,液壓站含有蓄能器,風輪裝置與油泵相連,油泵與油壓站相連,油壓站與雙向油缸相連,雙向油缸兩端的活塞桿分別與增壓器I和增壓器II的活塞桿相連,海水箱I通過管道與增壓器I的進口相連、且在該管道上裝有閥I,淡水箱通過管道與增壓器I的進口相連、且在管道上裝有閥II,增壓器I的出口通過閥III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進口相連,增壓器I的出口通過閥V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出口相連,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出口與出水管相連、該出水管上裝有閥VI,海水箱II通過管道與增壓器II的進口相連,增壓器II通過管道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進口相連、且該管道上設有旁路管道、該旁路管道上裝有閥IV,太陽能發(fā)電裝置向控制裝置提供電能,海水淡化在控制裝置控制下進行,在海水淡化過程中,控制裝置控制閥II、閥IV、閥V使它們均處于常閉狀態(tài),閥I、閥III、閥VI均處于常開狀態(tài);當需要清洗時,控制裝置控制閥I、閥III、閥VI使它們均處于閉狀態(tài),閥II、閥IV、閥V均處于開狀態(tài),淡水箱中的淡水經(jīng)增壓器I、閥V進入反滲透淡化裝置。所述油泵為柱塞泵。上述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中,由于風輪裝置帶動油泵產(chǎn)生液壓動力傳遞至液壓站來帶動雙向油缸,通過雙向油缸帶動增壓器I和增壓器II,使海水保持足夠高的壓力通過反滲透淡化裝置變成淡水,因此無需公共電網(wǎng)供電,從而滿足了邊遠無電網(wǎng)地區(qū)、孤立小海島和小型漁輪上的使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中I.油泵,2.海水箱II,3.液壓站,4.蓄能器,5.海水箱I,6.淡水箱,7.閥I,8.閥II,9.增壓器I,10.雙向油缸,11.閥III,12.反滲透淡化裝置,13.閥V,14.閥VI,15.出水管,16.閥IV,17.增壓器II,18.太陽能發(fā)電裝置,19.控制器,20.風輪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圖I中,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含有風輪裝置20、油泵I、液壓站3、雙向油缸10、增壓器19、海水箱15、淡水箱6、增壓器1117、海水箱112、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閥17、閥118、閥11111、閥IV16、閥V13、閥VI14、控制裝置19、太陽能發(fā)電裝置18。液壓站3含有蓄能器4。風輪裝置20與油泵I相連,油泵I與油壓站3相連,油壓站3與雙向油缸10相連。雙向油缸10兩端的活塞桿分別與增壓器19和增壓器1117的活塞桿相連。海水箱15通過管道與增壓器19的進口相連、且在該管道上裝有閥17。淡水箱6通過管道與增壓器19的進口相連、且在管道上裝有閥118。增壓器19的出口通過閥IIIll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的進口相連,增壓器19的出口通過閥V13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的出口相連。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的出口與出水管15相連、該出水管上15裝有閥VIM0海 水箱112通過管道與增壓器1117的進口相連,增壓器1117通過管道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的進口相連、且該管道上設有旁路管道、該旁路管道上裝有閥IV16。增壓器19和增壓器1117的構(gòu)造相同。增壓器19和增壓器1117的進口和出口內(nèi)均設有單向閥,其進口只能進入海水,出口只能排出海水。太陽能發(fā)電裝置17向控制裝置19提供電能,海水淡化在控制裝置19控制下進行,在海水淡化過程中,控制裝置19控制閥118、閥IV16、閥V13使它們均處于常閉狀態(tài),閥17、閥11111、閥VI14均處于常開狀態(tài)。當需要清洗時,控制裝置19控制閥17、閥11111、閥VI14使它們均處于閉狀態(tài),閥118、閥IV16、閥V13均處于開狀態(tài),淡水箱6中的淡水經(jīng)增壓器19、閥V13進入反滲透淡化裝置12對反滲透淡化裝置12進行清洗。增壓器1117的海水也經(jīng)閥IV16排放、不影響清洗過程的運行。為了方便使用、減小體積,所述油泵I為柱塞泵。上述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利用風輪裝置20產(chǎn)生的轉(zhuǎn)矩帶動油泵I產(chǎn)生液壓動力傳遞至液壓站2,該液壓站2將液壓動力經(jīng)管道輸送到雙向油缸10,向其提供動力,通過雙向油缸10帶動增壓器19和增壓器1117。當雙向油缸10向增壓器19提供動力時,增壓器19的進口內(nèi)的單向閥關(guān)閉、出口內(nèi)的單向閥打開出水,這時海水經(jīng)增壓器19的出口、閥IIIll進入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的進口,到達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內(nèi)進行處理,淡化成生活用水自然流入淡水箱6 ;與此同時,增壓器1117的進口內(nèi)的單向閥打開、出口內(nèi)的單向閥關(guān)閉,海水從海水箱112進入增壓器1117內(nèi)。當雙向油缸10向增壓器II17提供動力時,增壓器II17的進口內(nèi)的單向閥關(guān)閉、出口內(nèi)的單向閥打開出水,這時海水經(jīng)增壓器1117的出口進入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的進口,到達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12內(nèi)進行處理,淡化成生活用水自然流入淡水箱6。上述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進行海水處理的過程,就是如此往復上述的作業(yè)過程。上述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中,由于風輪裝置20帶動油泵I產(chǎn)生液壓動力傳遞至液壓站3來帶動增壓器19和增壓器1117,使海水能夠保持足夠高的壓力通過反滲透淡化裝置12變成淡水,因此無需公共電網(wǎng)供電,從而滿足了邊遠無電網(wǎng)地區(qū)、孤立小海島和小型漁輪上的使用。由于上述系統(tǒng)中主要動力不需要電能,因此控制裝置19所需電能較少,太陽能發(fā)電裝置18只需產(chǎn)生50W功率即可滿足控制裝置19所需動力的要求。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含有風輪裝置、油泵、液壓站、雙向油缸、增壓器I、海水箱I、淡水箱、增壓器11、海水箱11、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閥I、閥II、閥III、閥IV、閥V、閥VI、控制裝置、太陽能發(fā)電裝置,液壓站含有蓄能器,風輪裝置與油泵相連,油泵與油壓站相連,油壓站與雙向油缸相連,雙向油缸兩端的活塞桿分別與增壓器I和增壓器II的活塞桿相連,海水箱I通過管道與增壓器I的進口相連、且在該管道上裝有閥I,淡水箱通過管道與增壓器I的進口相連、且在管道上裝有閥II,增壓器I的出口通過閥III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進口相連,增壓器I的出口通過閥V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出口相連,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出口與出水管相連、該出水管上裝有閥VI,海水箱II通過管道與增壓器II的進口相連,增壓器II通過管道與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進口相連、且該管道上設有旁路管道、該旁路管道上裝有閥IV,太陽能發(fā)電裝置向控制裝置提供電能,海水淡化在控制裝置控制下進行,在海水淡化過程中,控制裝置控制閥II、閥IV、閥V使它們均處于常閉狀態(tài),閥I、閥III、閥VI均處于常開狀態(tài);當需要清洗時,控制裝置控制閥I、閥III、閥VI使它們均處于閉狀態(tài),閥II、閥IV、閥V均處于開狀態(tài),淡水箱中的淡水經(jīng)增壓器I、閥V進入反滲透淡化裝置。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為柱塞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能液壓海水淡化系統(tǒng),含有風輪裝置、油泵、液壓站、雙向油缸、增壓器I、海水箱I、淡水箱、增壓器II、海水箱II、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閥I、閥II、閥III、閥IV、閥V、閥VI、控制裝置、太陽能發(fā)電裝置,太陽能發(fā)電裝置向控制裝置提供電能,海水淡化在控制裝置控制下進行,在海水淡化過程中,控制裝置控制閥II、閥IV、閥V使它們均處于常閉狀態(tài),閥I、閥III、閥VI均處于常開狀態(tài);當需要清洗時,控制裝置控制閥I、閥III、閥VI使它們均處于閉狀態(tài),閥II、閥IV、閥V均處于開狀態(tài),淡水箱中的淡水經(jīng)增壓器I、閥V進入反滲透淡化裝置對反滲透淡化裝置進行清洗。
文檔編號F03D9/00GK202576049SQ2012200863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3月9日
發(fā)明者吳國軍, 蘇汝標 申請人:江蘇蘇亞機電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