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油器和具有其的燃油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噴油器和具有其的燃油機,其中所述噴油器,包括:噴油閥;和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與所述噴油閥相連,所述接插件包括:接插部,所述接插部上設有接插槽;以及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分別與所述接插件和所述噴油閥相連,所述連接部包括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噴油器,將連接部設置為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兩個配合筋結構不僅提高了噴油器自身的結構穩(wěn)定性,而且在與氣缸蓋的噴油器座配合時具有較大配合面積,可以對噴油器的周向進行限位,使得噴油器定位更為穩(wěn)定,并且無需增加其他部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專利說明】噴油器和具有其的燃油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油機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噴油器和具有其的燃油機。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的噴油器與噴油器座的連接方式通常是將噴油器座固定在汽車油軌上,噴油器座的底座外徑上設有一圈卡夾定位凸臺。噴油器座通過安裝卡夾與噴油器連接,安裝卡夾包括上卡夾和下卡夾。噴油器上部嵌入噴油器底座的通孔內(nèi),把安裝卡夾開口,下卡夾橫下卡入在噴油器上部的槽內(nèi),上卡夾卡在噴油器底座下端的一圈卡夾定位凸臺上方,將噴油器底座與噴油器連接。
[0003]該結構的噴油器與噴油器座的連接需要通過增加卡夾來實現(xiàn),不僅部件多,結構和安裝復雜,而且只是限定了氣缸蓋與噴油器的軸向位置,噴油器可以繞著氣缸蓋上的噴油器座偏轉,由于發(fā)動機運轉時存在振動,現(xiàn)有技術中的連接方式不能夠對噴油器的周向進行限位,噴油器容易發(fā)生周向偏轉,導致噴油器位置改變,從而使發(fā)動機性能下降。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定位穩(wěn)定的噴油器。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噴油器的燃油機。
[0007]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噴油器,包括:噴油閥;和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與所述噴油閥相連,所述接插件包括:接插部,所述接插部上設有接插槽;以及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分別與所述接插件和所述噴油閥相連,所述連接部包括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
[0008]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噴油器,將連接部設置為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兩個配合筋結構不僅提高了噴油器自身的結構穩(wěn)定性,而且在與氣缸蓋的噴油器座配合時具有較大配合面積,可以對噴油器的周向進行限位,使得噴油器定位更為穩(wěn)定,并且無需增加其他部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0009]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噴油器,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001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連接部還包括:連接塊,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接插部相連,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塊相連,所述連接塊與所述噴油閥相連。
[0011]可選地,所述連接部大體形成為L形,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與所述連接塊的左側面和右側面齊平。
[001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連接部還包括:第三配合筋,所述第三配合筋設在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之間且分別與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相連。
[0013]可選地,所述第三配合筋大體形成為T形,所述第三配合筋包括:縱筋,所述縱筋垂直于所述第二配合筋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與所述接插部的下表面相連;和橫筋,所述橫筋的第一端與所述縱筋垂直相連,所述橫筋的第二端與所述連接塊以及所述第一配合筋的下表面相連。
[0014]進ー步地,所述第三配合筋沿左右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沿左右方向的寬度。
[001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接插部和連接部一體形成。
[001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燃油機,包括:汽缸,所述汽缸包括氣缸蓋,所述氣缸蓋上設有多個間隔開布置的容納槽;和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噴油器,所述噴油器安裝在所述容納槽內(nèi)且所述噴油器的連接部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抵接在所述容納槽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
[0017]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容納槽所在的所述氣缸蓋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之間間隔開的距離。
[0018]可選地,所述第二配合筋的下表面形成為斜面,所述容納槽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二配合筋適配的避讓部。
[0019]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噴油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燃油機的分解示意圖;
[0023]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燃油機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g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5]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
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ー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6]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7]下面首先結合附圖具體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的噴油器。
[0028]如圖1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噴油器包括:噴油閥10和接插件20。具體而言,接插件20包括:接插部21和連接部22。其中,接插部21上設有接插槽211,連接部22分別與接插件21和噴油閥10相連,連接部22包括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
[0029]由此,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噴油器,將連接部22設置為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兩個配合筋結構不僅提高了噴油器自身的結構穩(wěn)定性,而而且在與氣缸蓋的噴油器座配合時具有較大配合面積,可以對噴油器的周向進行限位,使得噴油器定位更為穩(wěn)定,并且無需增加其他部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003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間隔開布置,也就是說,增大了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與氣缸蓋的容納部的配合面積,從而可以起到避免噴油器沿其軸向旋轉的效果。接插部21以及噴油閥10的結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實現(xiàn)的,因此不再贅述。
[0031]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連接部22還包括:連接塊223,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的第一端分別與接插部21相連,第一配合筋211和第二配合筋222的第二端分別與連接塊223相連,連接塊223與噴油閥10相連。由此,通過增加連接塊223結構,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加連接部22與氣缸蓋的配合面積,而且通過連接塊223與噴油閥10連接的裝配方式更為簡單方便。
[0032]可選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連接部20大體形成為L形,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與連接塊223的左側面和右側面齊平。換言之,第一配合筋221、第二配合筋222以及連接塊223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說,連接塊20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能與氣缸蓋的容納部貼合,從而保證噴油器的在容納部的穩(wěn)定效果。
[0033]進一步地,連接部20還包括:第三配合筋224。第三配合筋224設在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之間且分別與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相連。由此,通過設置第三配合筋224,不僅進一步增強了連接部20的結構穩(wěn)定性,而且可以更好地分散噴油器受到的振動。另外,相比于將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之間的間隙填充滿的結構而言,該結構質(zhì)量更小,確保噴油器整體的輕量化。
[0034]關于第三配合筋224的形狀則沒有特殊限制,只要滿足起到上述作用的要求即可。可選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三配合筋224大體形成為T形,第三配合筋224包括:縱筋2241和橫筋2242。其中,縱筋2241垂直于第二配合筋22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與接插部21的下表面相連,橫筋2242的第一端與縱筋2241垂直相連,橫筋2242的第二端與連接塊223以及第一配合筋221的下表面相連。
[0035]為了保證只有連接部22的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與氣缸蓋的容納部配合,可選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三配合筋224沿左右方向的寬度小于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沿左右方向的寬度。換言之,第三配合筋224的整體結構小于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的結構,在與氣缸蓋的容納部配合時,只有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能夠抵接容納部的內(nèi)壁。由此,可以保證連接部22與容納部的配合面積,使噴油器的限位更穩(wěn)定。
[003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接插部21和連接部22 —體形成。也就是說,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第一配合筋221、第二配合筋222、連接塊223、第三配合筋224與接插部21 —體形成。由此,一體形成的結構不僅保證了噴油器的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而且制備更為簡單,降低了制備成本。
[0037]如圖2和圖3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的燃油機包括:汽缸30和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噴油器。其中,汽缸30包括氣缸蓋31,氣缸蓋31上設有多個間隔開布置的容納槽311。噴油器安裝在容納槽311內(nèi)且噴油器的連接部22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抵接在容納槽311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由于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噴油器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燃油機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即:兩個配合筋結構不僅提高了噴油器自身的結構穩(wěn)定性,而且在與氣缸蓋的容納部配合時具有較大配合面積,使得噴油器定位更為穩(wěn)定。
[0038]考慮到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之間間隔開布置,第一配合筋221和第ニ配合筋222構成的連接部22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容納槽311所在的氣缸蓋31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配合筋221和第二配合筋222之間間隔開的距離。由此,可以保證噴油器的連接部22與容納槽311之間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從而保證噴油器的定位效果。
[003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二配合筋222的下表面形成為斜面,容納槽311上形成有與第二配合筋222適配的避讓部3111 (如圖2所示)。換言之,連接部22的左側面和右側面與容納槽311的左側壁和右側板抵接的限位結構為水平方向限位結構,相對于該水平方向限位結構而言,避讓部3111與第二配合筋222的斜面適配的結構為豎直方向限位結構,該結構從豎直方向上對噴油器進行限位。由此,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兩個方向上對噴油器進行限位,使噴油器的限位更加穩(wěn)固。
[004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噴油器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
[0041]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ー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ー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ー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42]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g的情況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噴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噴油閥;和 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與所述噴油閥相連,所述接插件包括: 接插部,所述接插部上設有接插槽;以及 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分別與所述接插件和所述噴油閥相連,所述連接部包括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還包括:連接塊,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接插部相連,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的第ニ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塊相連,所述連接塊與所述噴油閥相連。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大體形成為L形,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與所述連接塊的左側面和右側面齊平。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還包括:第三配合筋,所述第三配合筋設在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之間且分別與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相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筋大體形成為T形,所述第三配合筋包括: 縱筋,所述縱筋垂直于所述第二配合筋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與所述接插部的下表面相連;和 橫筋,所述橫筋的第一端與所述縱筋垂直相連,所述橫筋的第二端與所述連接塊以及所述第一配合筋的下表面相連。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筋沿左右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沿左右方向的寬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噴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部和連接部一體形成。
8.一種燃油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缸,所述汽缸包括氣缸蓋,所述氣缸蓋上設有多個間隔開布置的容納槽;和 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噴油器,所述噴油器安裝在所述容納槽內(nèi)且所述噴油器的連接部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抵接在所述容納槽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機,其特征在干,所述容納槽所在的所述氣缸蓋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配合筋和第二配合筋之間間隔開的距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機,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二配合筋的下表面形成為斜面,所述容納槽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二配合筋適配的避讓部。
【文檔編號】F02M61/14GK203430677SQ201320464396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王強, 宋旭東, 劉靜, 林晉琛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