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沖程發(fā)動機
技術背景
汽車發(fā)明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但四沖程發(fā)動機技術,始終未有大的改變,從機械方面來講,也就單缸氣門數(shù)由兩個增加到四個,還有就是渦輪增壓的引入,無論怎么改變,發(fā)動機始終由活塞,連桿,曲軸等主要部件組成。這種發(fā)動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燃燒效率低
四沖程(包括兩沖程)發(fā)動機在燃燒做功后,在排氣沖程結束時,由于殘留廢氣不能完全排出,殘留的氣體體積約占氣缸體積的十分之一(這個與壓縮比有關,一般發(fā)動機的壓縮比在10左右),此時的壓力為P=0.105~0.115Mpa,而在接下來的吸氣沖程時,最終吸氣壓力P=0.075~0.09Mpa,而殘留氣體在和吸入的混合氣體混合后,壓力變小,在此壓力下的體積會變大,將達到10%x0.105/0.075=14%左右。由于廢氣在燃燒后,其中的氧氣成分基本為零,這樣混合氣體中的氧氣含量從正常的21%會降到21%x(100%-14%)=18%左右,由于氧氣含量在氣體燃燒時,對燃燒溫度,氣體膨脹倍數(shù),速度有明顯的影響(此結論很多實驗已經(jīng)證明,并且在實際中確實如此),從而降低了燃燒效率,也就降低了發(fā)動機的扭矩,減小了功率,發(fā)動機比較費油。
另一方面,從尾氣來講,燃燒時氧氣含量越高,尾氣中的CO和HC的濃度就顯著降低,對環(huán)境會帶來很大的改善。
2,壓縮比低
上面提到在混合氣體中,由于存在殘留氣體的影響,殘留氣體此時的溫度很高,為900~1200K,約為627~927℃,混合氣體溫度最終為100~130℃,在如此高的進氣溫度下,發(fā)動機的壓縮比不能太高,太高就會爆震,目前壓縮比基本都在10~11之間,壓縮比低,第一影響混合氣體中油氣之間的致密度,從而影響燃燒效率,混合氣體在爆炸時,就不能產(chǎn)生很大的沖擊力,扭矩也就不能再提高了,也就影響了功率。
以上兩點,都是說明了殘留氣體對燃燒的有害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對現(xiàn)有四沖程發(fā)動機結構的改進,從而提高燃燒效率,提高壓縮比,減少尾氣排放。
第一改進了活塞形狀,外形形狀吻合氣缸頂端,用來驅(qū)氣。
第二增加了排氣曲軸,安裝在動力曲軸上,而連桿安裝在排氣曲軸上,動力曲軸做大的圓周運動,排氣曲軸在自己的半徑上做小的圓周運動,使得活塞的行程在四個行程時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調(diào)節(jié)的,在排氣時,活塞上升到氣缸的最頂部,以用來達到徹底排出殘留廢氣。
第三改進了動力曲軸,以適用于改進后的發(fā)動機結構,來傳遞動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改進后的活塞,它和一般的活塞的區(qū)別就是活塞上部的形狀不同,頂端吻合氣缸頂部,當活塞被推到氣缸最上部時,能將廢氣全部排出。
圖2是增加的排氣曲軸,安裝在動力曲軸上面,用來徹底排氣。
圖3是改進后的動力曲軸,增加了三個支撐桿,它是緊密的套在動力曲軸上面的,其作用是固定動力曲軸,讓同一氣缸的動力曲軸兩邊轉(zhuǎn)動臂同步,將動力傳到主軸上。
圖4是活塞,連桿,排氣曲軸,動力曲軸組裝在一起的結構。
圖5是發(fā)動機在工作時,四個沖程中,動力曲軸,排氣曲軸的位置。
具體實施方案
本發(fā)明改進的目的,就是要在發(fā)動機排氣完成后,將燃燒產(chǎn)生的廢氣徹底排出去,能夠?qū)嚎s比顯著提高,這也是汽車制造廠家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
本發(fā)明對現(xiàn)有發(fā)動機進行三處改動。
第一改動的是活塞,改進后的活塞與氣缸頂部內(nèi)壁吻合,以達到能將廢氣全部排出的目的。
第二就是每個連桿上增加一個排氣曲軸,排氣曲軸安裝在動力曲軸上,第一隨著動力曲軸做大的圓周運動,同時自己也在做小的圓周運動,而連桿安裝在排氣曲軸上,其作用就是在排氣過程中,當活塞從最下開始向上運動,過了中間點時,速度開始降低,由于慣性,加上排氣曲軸的離心力,排氣曲軸最終會被推到自己運動半徑的頂部,從而把活塞推到氣缸的最頂部,將殘留氣體全部排出去。另外,排氣曲軸的半徑,在壓縮沖程時,由于最終處于自己圓周的底部,而留給了混合氣燃燒的空間,所以這個半徑就決定了發(fā)動機的壓縮比。
第三,由于增加了排氣曲軸,原來的動力曲軸已經(jīng)不能使用,所以也對動力曲軸做了改進。增加了三個支撐桿,動力曲軸是套在支撐桿內(nèi),接觸面通過潤滑油潤滑,其作用是第一支撐動力曲軸,第二讓動力曲軸的動力能夠傳遞,第三讓排氣曲軸兩邊的軸保持同步。
下面就四個沖程的運動情況做以說明,見圖4。
吸氣沖程:在排氣終了時,吸氣沖程開始,此時排氣曲軸在自己圓周的頂點,也就是活塞在氣缸的頂部,活塞向下運動,直到吸氣終了,此時排氣曲軸由于離心力和慣性作用,在自己圓周的底部,吸氣沖程結束。
壓縮沖程:壓縮沖程開始,活塞從下向上運動,此時排氣曲軸在自己圓周的底部,隨著混合氣體的壓力不斷增大,排氣曲軸的離心力無法克服混合氣體大的壓力,而被壓在自己圓周軌道的底部,而當動力曲軸轉(zhuǎn)到頂部時,留下需要燃燒爆炸的燃燒室,這個的大小是由排氣曲軸的半徑?jīng)Q定的,半徑的大小同時也覺得了壓縮比的大小,此時壓縮沖程完成。
做功沖程:當活塞到達頂部,火花塞點火,氣體爆炸,活塞向下做功,此時排氣曲軸由于爆炸的巨大推力,處在自己圓周運動的底部,一直到活塞到達下至點,做功沖程結束。
排氣沖程:活塞由下向上,排氣氣門打開,排氣開始,此時排氣曲軸處在自己的底部,當活塞經(jīng)過中間點后,活塞減速,排氣壓力大幅降低,由于慣性作用,再加上排氣曲軸的離心力,排氣曲軸逐漸向上運動,并且在廢氣壓力小于離心力后,排氣曲軸運動到自己的頂部,而把活塞推到氣缸的最頂端,從而將全部的殘留氣體排出。
先計算活塞減速需要的力,根據(jù)動能定理,F(xiàn).S=1/2mv2,假如活塞2kg,怠速800rpm,從中間點減速到活塞到達頂部停止的時間是1/800/60/4=0.018秒,速度v=800/60x2πx0.05=4.18m/s,所以F=970N,97kg。而根據(jù)離心力的公式F=mv2/r,假如排氣曲軸1Kg,動力曲軸的運轉(zhuǎn)半徑是5cm,在最小轉(zhuǎn)速怠速時,RPM=800,也就是速度v=800/60x2πx0.05=4.18m/s,其離心力就是F=350N,35kg,兩種同向的力合成后是97+35=132kg,這是怠速運轉(zhuǎn)的作用在連桿上向上的力,當發(fā)動機在行駛時,這種力隨著轉(zhuǎn)速成幾何數(shù)增長。而由于殘留氣體在排氣終了前的壓力很小,只有0.105~0.115mpa,考慮到活塞截面積,一般是50cm2,所以氣缸在排氣結束前的壓力也就0.105Mpa,約1.05kg/cm2,乘以截面積,也就50kg多點,所以當活塞在排氣終了前,132kg遠大于50,排氣曲軸肯定會提前到達它的圓周頂點,從而活塞就能完全擠出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