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警笛聲發(fā)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生器,尤其涉及一種警笛聲發(fā)生器。
背景技術(shù):
隨著人么生活水平的提高,發(fā)生器已經(jīng)不斷的應(yīng)用于各個行業(yè),目前還沒有應(yīng)用于警笛的發(fā)生器,這樣就不利于發(fā)展。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警笛聲發(fā)生器。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直流電源、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一電阻器、第二電阻器、第三電阻器、第四電阻器、第五電阻器、第六電阻器、第七電阻器、第一電容器、第二電容器、第三電容器、晶體管和揚聲器,所述揚聲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所述揚聲器的第二端與所述晶體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晶體管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直流電源的負(fù)極連接,所述晶體管的基極串聯(lián)所述第七電阻器后分別與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fù)極和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fù)極連接,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分別與所述第四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三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三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六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和所述第五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電容器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fù)極分別與所述第一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和所述第二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串聯(lián)所述第一電阻器后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fù)極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分別與所述第五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和所述第三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一種頻率的信號源可使發(fā)生器發(fā)出單一頻率的聲響;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電路簡單、性能穩(wěn)定和安裝調(diào)試方便的優(yōu)點。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jìn)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直流電源、第一反相器D1、第二反相器D2、第三反相器D3、第四反相器D4、第五反相器D5、第六反相器D6、第一二極管VD1、第二二極管VD2、第三二極管VD3、第四二極管VD4、第一電阻器R1、第二電阻器R2、第三電阻器R3、第四電阻器R4、第五電阻器R5、第六電阻器R6、第七電阻器R7、第一電容器Cl、第二電容器C2、第三電容器C3、晶體管VT和揚聲器BL,揚聲器BL的第一端與直流電源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揚聲器BL的第二端與晶體管VT的集電極連接,晶體管VT的發(fā)射極與直流電源的負(fù)極連接,晶體管VT的基極串聯(lián)第七電阻器R7后分別與第三二極管VD3的負(fù)極和第四二極管VD4的負(fù)極連接,第三二極管VD3的正極分別與第四反相器D4的信號輸入端和第三電容器C3的第一端連接,第四反相器D4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第三反相器D3的信號輸入端和第六電阻器R6的第一端連接,第三反相器D3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VDl的正極和第五電阻器R5的第一端連接,第五電阻器R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電阻器R6的第二端和第三電容器C3的第二端連接,第一二極管VDl的負(fù)極分別與第一反相器Dl的信號輸入端、第二反相器D2的 信號輸出端和第二電阻器R2的第一端連接,第一反相器Dl的信號輸出端串聯(lián)第一電阻器Rl后分別與第二電阻器R2的第二端和第一電容器Cl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容器C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反相器Dl的信號輸入端和第二二極管VD2的負(fù)極連接,第二二極管VD2的正極分別與第五反相器D5的信號輸出端和第三電阻器R3的第一端連接,第五反相器D5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第四電阻器R4的第一端和第六反相器D6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三電阻器R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電阻器R4的第二端和第二電容器C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電容器C2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反相器D6的信號輸入端和第四二極管VD4的正極連接。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警笛聲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電源、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一電阻器、第二電阻器、第三電阻器、第四電阻器、第五電阻器、第六電阻器、第七電阻器、第一電容器、第二電容器、第三電容器、晶體管和揚聲器,所述揚聲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所述揚聲器的第二端與所述晶體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晶體管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直流電源的負(fù)極連接,所述晶體管的基極串聯(lián)所述第七電阻器后分別與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fù)極和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fù)極連接,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分別與所述第四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三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三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六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和所述第五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電容器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fù)極分別與所述第一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和所述第二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串聯(lián)所述第一電阻器后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fù)極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分別與所述第五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和所述第三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反相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反相器的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極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警笛聲發(fā)生器,包括直流電源、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一二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一電阻器、第二電阻器、第三電阻器、第四電阻器、第五電阻器、第六電阻器、第七電阻器、第一電容器、第二電容器、第三電容器、晶體管和揚聲器。本實用新型通過超低頻振蕩器輸出的脈沖,通過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控制低頻振蕩器和高頻振蕩器輪流交替地工作,使發(fā)生器發(fā)出聲響。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一種頻率的信號源可使發(fā)生器發(fā)出單一頻率的聲響;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電路簡單、性能穩(wěn)定和安裝調(diào)試方便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G08B3/10GK202512879SQ20122008159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3月7日
發(fā)明者葉春, 高潮彬, 龔福智 申請人:成都掌握移動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