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打一炮免费视频,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97视频久久久,日本japanese护士色高清,五月婷婷丁香,日韩精品一级无码毛片免费,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网红剧情演绎

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及裝置與流程

文檔序號:11965612閱讀:880來源:國知局
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及裝置與流程
本發(fā)明屬于DC/DC電路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光伏及儲能系統(tǒng)中,由于系統(tǒng)的輸入電壓較低,而輸出電壓較高,因此為了適應更寬的輸入電壓范圍,常采用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變壓器U1;位于低壓側(cè)的輸入側(cè)電容C1、輸入電感L、鉗位功率管Sc、鉗位電容Cc、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位于高壓側(cè)的第五功率管S5、第六功率管S6、第七功率管S7、第八功率管S8、輸出側(cè)電容C2、輸出電感Lk和第三電容C3。由于變壓器U1為隔離式變壓器,輸入電壓無法直接對輸出側(cè)電容C2充電,因此在電路正常工作之前要進行軟啟動,以便將輸出側(cè)電容C2的電壓升至預設電壓值。傳統(tǒng)的啟動方法是:采用反激式啟動,或者在鉗位電容Cc兩端并聯(lián)電阻啟動。但是,采用反激式啟動需要在電路中設置額外的反激繞組及二極管,導致電路的成本及體積的增加。采用在鉗位電容Cc兩端并聯(lián)電阻的方式,會增大電路的損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及裝置,無需對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進行結構改進就可以進行軟啟動,并且在啟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額外損耗。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所述升壓式DC/DC電路包括輸入電感、鉗位功率管、輸出側(cè)電容、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所述啟動方法包括:對所述輸出側(cè)電容進行充電操作,直至所述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其中,對所述輸出側(cè)電容進行充電操作的過程包括:控制第一功率管對導通,為所述輸出側(cè)電容充電;在所述第一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一時長后,控制所述第一功率管對關斷;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導通,以使得所述輸入電感復位;在所述鉗位功率管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二時長后,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關斷;控制第二功率管對導通,為所述輸出側(cè)電容充電;在所述第二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所述第一時長后,控制所述第二功率管對關斷;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導通,以使得所述輸入電感復位;在所述鉗位功率管的導通時間達到所述第二時長后,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關斷;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對和所述第二功率管對的導通時序相差半個開關周期。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二功率管和所述第三功率管。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二功率管和所述第三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四功率管。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時長小于0.25T,所述第二時長不大于0.5T與所述第一時長的差值;其中,T為所述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的開關周期。優(yōu)選的,在一個開關周期內(nèi),所述第一功率管對和所述鉗位功率管在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交替導通,所述第二功率管對和所述鉗位功率管在剩余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交替導通,所述第一時長小于0.5T且不小于0.25T,所述第二時長為0.5T與所述第一時長的差值;其中,T為所述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的開關周期。優(yōu)選的,所述電壓閾值為所述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輸入電壓的N倍,其中N為所述隔離變壓器的變比。本發(fā)明還公開一種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裝置,所述升壓式DC/DC電路包括輸入電感、鉗位功率管、輸出側(cè)電容、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所述啟動裝置包括: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的導通和關斷,對所述輸出側(cè)電容進行充電操作;處理裝置,用于在所述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時,確定完成啟動過程,觸發(fā)所述控制裝置停止運行;其中,所述控制裝置包括:第一控制單元,用于控制第一功率管對導通,為所述輸出側(cè)電容充電;第二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一時長后,控制所述第一功率管對關斷;第三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導通,以使得所述輸入電感復位;第四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鉗位功率管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二時長后,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關斷;第五控制單元,用于控制第二功率管對導通,為所述輸出側(cè)電容充電;第六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所述第一時長后,控制所述第二功率管對關斷;第七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導通,以使得所述輸入電感復位;第八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鉗位功率管的導通時間達到所述第二時長后,控制所述鉗位功率管關斷;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對和所述第二功率管對的導通時序相差半個開關周期。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二功率管和所述第三功率管。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二功率管和所述第三功率管,所述第二功率管對包括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四功率管。由此可見,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公開的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通過控制位于輸入側(cè)的四個功率管的導通和關斷,實現(xiàn)對輸出側(cè)電容的充電操作,在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時即完成啟動過程。本發(fā)明公開的啟動方法,基于原有電路實現(xiàn),無需對電路進行結構改進,并且由于未在電路中增加電阻等耗電元件,因此在啟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額外損耗。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電路圖;圖2為本發(fā)明公開的對輸出側(cè)電容進行充電操作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fā)明公開的一個信號時序圖;圖4a至圖4f為基于圖3所示信號時序圖對輸出側(cè)電容充電過程中電路處于工作模態(tài)1至工作模態(tài)6時的電流流向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公開的另一個信號時序圖;圖6a至圖6h為基于圖5所示信號時序圖對輸出側(cè)電容充電過程中電路處于工作模態(tài)1至工作模態(tài)8時的電流流向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公開的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本發(fā)明公開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其中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輸入電感L、鉗位功率管Sc、輸出側(cè)電容C2、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本發(fā)明通過控制低壓側(cè)功率管(也就是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的導通和關斷,在原有電路基礎上對輸出側(cè)電容C2進行充電,從而實現(xiàn)電路的軟啟動,并且在啟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額外損耗。本發(fā)明公開的啟動方法包括:對輸出側(cè)電容C2進行充電,直至輸出側(cè)電容C2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該電壓閾值為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輸入電壓的N倍,N為隔離變壓器的變比。其中,對輸出側(cè)電容C2充電的過程如圖2所示,包括:步驟S21:控制第一功率管對導通,為輸出側(cè)電容C2充電。其中,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或者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步驟S22:在第一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一時長后,控制第一功率管對關斷。步驟S23: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以使得輸入電感L復位。在控制第一功率管對關斷后,位于輸入側(cè)的四個功率管都處于關斷狀態(tài),電感電流經(jīng)鉗位功率管Sc給鉗位電容Cc充電,輸入電感L去磁,為了防止鉗位電容Cc電壓過高,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電感電流可以反向流動。步驟S24:在鉗位功率管Sc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二時長后,控制鉗位功率管Sc關斷。步驟S25:控制第二功率管對導通,為輸出側(cè)電容C2充電。其中,在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的情況下,第二功率管對包括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在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的情況下,第二功率管對包括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第二功率管對與第一功率管對的導通時序相差半個開關周期。步驟S26:在第二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一時長后,控制第二功率管對關斷。步驟S27: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以使得輸入電感L復位。在控制第二功率管對關斷后,位于輸入側(cè)的四個功率管都處于關斷狀態(tài),電感電流經(jīng)鉗位功率管Sc給鉗位電容Cc充電,輸入電感L去磁,為了防止鉗位電容Cc電壓過高,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電感電流可以反向流動。步驟S28:在鉗位功率管Sc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二時長后,控制鉗位功率管關斷Sc。實施中,在重復執(zhí)行圖2所示充電操作的過程中,檢測輸出側(cè)電容C2的電壓,當輸出側(cè)電容C2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時,完成啟動過程。本發(fā)明公開的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通過控制位于輸入側(cè)的四個功率管的導通和關斷,實現(xiàn)對輸出側(cè)電容的充電操作,在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時即完成啟動過程。本發(fā)明公開的啟動方法,基于原有電路實現(xiàn),無需對電路進行結構改進,并且由于未在電路中增加電阻等耗電元件,因此在啟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額外損耗。實施中,可以設置第一時長小于0.25T,設置第二時長不大于0.5T與第一時長的差值,其中,T為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的開關周期。這里以第一時長為0.1T、第二時長為0.2T,且首先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導通為例,對本發(fā)明公開的啟動方法進行說明。請參見圖3所示的信號時序圖,在圖3中分別示出了加載于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的控制信號,加載于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的控制信號,加載于鉗位功率管Sc的控制信號,以及流經(jīng)輸入電感L的電流信號Il。在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導通后,電路進入工作模態(tài)1,此時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如圖4a所示,輸入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輸入電壓V1的正極-輸入電感L-第一功率管S1-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一端-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二端-第四功率管S4-輸入電壓V1的負極,輸出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一端-第五功率管S5的體二極管-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一端-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二端-第八功率管S8的體二極管-輸出電感Lk-第三電容C3-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二端。在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的導通時間達到0.1T后,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關斷,此時位于輸入側(cè)的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均關斷,電路進入工作模態(tài)二,如圖4b所示,電感電流經(jīng)過鉗位功率管Sc的體二極管給鉗位電容Cc充電,輸入電感L去磁。為了防止鉗位電容Cc的電壓過高,在此階段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使得電感電流可以反向流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可以在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關斷的同時,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也可以如圖3中所示,在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關斷,并且鉗位功率管Sc中的體二極管導通后,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在鉗位功率管Sc的導通時間達到0.2T之后,控制鉗位功率管Sc關斷,電路進入工作模態(tài)3,此時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如圖4c所示,第一功率管S1的體二極管、第二功率管S2的體二極管、第三功率管S3的體二極管和第四功率管S4的體二極管為輸入電感L提供續(xù)流路徑,直至電感電流降至0。在距離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的導通時刻達到半個開關周期后,控制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導通,電路進入工作模態(tài)4,此時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如圖4d所示,輸入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輸入電壓V1的正極-輸入電感L-第二功率管S2-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二端-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一端-第三功率管S3-輸入電壓V1的負極,輸出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二端-第三電容C3-輸出電感Lk-第六功率管S6的體二極管-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一端-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二端-第七功率管S7的體二極管-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一端。在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的導通時間達到0.1T后,控制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關斷,此時位于輸入側(cè)的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均關斷,電路進入工作模態(tài)五,如圖4e所示,電感電流經(jīng)過鉗位功率管Sc的體二極管給鉗位電容Cc充電,輸入電感L去磁。為了防止鉗位電容Cc的電壓過高,在此階段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使得電感電流可以反向流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可以在控制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關斷的同時,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也可以如圖3中所示,在控制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關斷,并且鉗位功率管Sc中的體二極管導通后,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在鉗位功率管Sc的導通時間達到0.2T之后,控制鉗位功率管Sc關斷,電路進入工作模態(tài)6,此時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如圖4f所示,第一功率管S1的體二極管、第二功率管S2的體二極管、第三功率管S3的體二極管和第四功率管S4的體二極管為輸入電感L提供續(xù)流路徑,直至電感電流降至0。如果輸出側(cè)電容C2的電壓仍未達到電壓閾值,則在距離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的導通時刻達到半個開關周期后,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導通,再次執(zhí)行上述充電操作,直至輸出電容C2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當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導通,對輸出側(cè)電容C2進行充電后,如果輸出側(cè)電容C2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則完成啟動過程,不再執(zhí)行后續(xù)操作。在本發(fā)明中,還可以設置:在一個開關周期內(nèi),第一功率管對和鉗位功率管Sc在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交替導通,第二功率管對和鉗位功率管Sc在剩余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交替導通。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第一時長小于0.5T且不小于0.25T,第二時長為0.5T與第一時長的差值,其中,T為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的開關周期。這里以第一時長為0.25T、第二時長為0.25T,且首先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導通為例,對本發(fā)明公開的啟動方法進行說明。請參見圖5所示的信號時序圖,在圖5中分別示出了加載于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的控制信號,加載于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的控制信號,加載于鉗位功率管Sc的控制信號,流經(jīng)輸入電感L的電流信號Il,以及流經(jīng)輸出電感Lk的電流信號Ilk。工作模態(tài)1: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處于導通狀態(tài),電感電流方向為負,此時電感電流通過由第一功率管S1的體二極管、第二功率管S2的體二極管、第三功率管S3的體二極管和第四功率管S4的體二極管構成的續(xù)流回路,位于輸出側(cè)的第五功率管S5、第六功率管S6、第七功率管S7和第八功率管S8關斷,不向輸出側(cè)電容C2充電,電流流向如圖6a所示。工作模態(tài)2: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繼續(xù)導通,電感電流方向為正,此時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如圖6b所示,輸入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輸入電壓V1的正極-輸入電感L-第一功率管S1-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一端-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二端-第四功率管S4-輸入電壓V1的負極,輸出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一端-第五功率管S5的體二極管-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一端-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二端-第八功率管S8的體二極管-輸出電感Lk-第三電容C3-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二端。工作模態(tài)3:在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的導通時間達到0.25T后,控制第一功率管S1和第四功率管S4關斷,同時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此時位于輸入側(cè)的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均關斷。電感電流為正,電感電流經(jīng)過鉗位功率管Sc的體二極管給鉗位電容Cc充電,輸入電感L去磁,電路中的電流流向如圖6c所示。工作模態(tài)4:鉗位功率管Sc繼續(xù)導通,電感電流為負,鉗位電容Cc經(jīng)鉗位功率管Sc放電,防止鉗位電容Cc的電壓過高,電路中電流流向如圖6d所示。工作模態(tài)5:在鉗位功率管Sc的導通時間達到0.25T后,控制鉗位功率管Sc關斷,同時控制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導通,電感電流方向為負,此時電感電流通過由第一功率管S1的體二極管、第二功率管S2的體二極管、第三功率管S3的體二極管和第四功率管S4的體二極管構成的續(xù)流回路,位于輸出側(cè)的第五功率管S5、第六功率管S6、第七功率管S7和第八功率管S8關斷,不向輸出側(cè)電容C2充電,電流流向如圖6e所示。工作模態(tài)6: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繼續(xù)導通,電感電流方向為正,此時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如圖6f所示,輸入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輸入電壓V1的正極-輸入電感L-第二功率管S2-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二端-變壓器U1原邊繞組的第一端-第三功率管S3-輸入電壓V1的負極,輸出側(cè)的電流流向為: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二端-第三電容C3-輸出電感Lk-第六功率管S6的體二極管-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一端-輸出側(cè)電容C2的第二端-第七功率管S7的體二極管-變壓器U1副邊繞組的第一端。工作模態(tài)7:在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的導通時間達到0.25T后,控制第二功率管S2和第三功率管S3關斷,同時控制鉗位功率管Sc導通,此時位于輸入側(cè)的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均關斷。電感電流為正,電感電流經(jīng)過鉗位功率管Sc的體二極管給鉗位電容Cc充電,輸入電感L去磁,電路中的電流流向如圖6g所示。工作模態(tài)8:鉗位功率管Sc繼續(xù)導通,電感電流為負,鉗位電容Cc經(jīng)鉗位功率管Sc放電,防止鉗位電容Cc的電壓過高,電路中電流流向如圖6h所示。本發(fā)明上述公開了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方法,相應的本發(fā)明還公開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裝置,其結構如圖7所示。該啟動裝置包括:控制裝置100和處理裝置200。其中,控制裝置100用于控制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的導通和關斷,對輸出側(cè)電容C2進行充電操作??刂蒲b置100包括第一控制單元101、第二控制單元102、第三控制單元103、第四控制單元104、第五控制單元105、第六控制單元106、第七控制單元107和第八控制單元108。第一控制單元101用于控制第一功率管對導通,為輸出側(cè)電容充電。其中,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或者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二功率管和第三功率管。第二控制單元102用于在第一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一時長后,控制第一功率管對關斷。第三控制單元103用于控制鉗位功率管導通,以使得輸入電感復位。第四控制單元104用于在鉗位功率管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二時長后,控制鉗位功率管關斷。第五控制單元105用于控制第二功率管對導通,為輸出側(cè)電容充電。其中,在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的情況下,第二功率管對包括第二功率管和第三功率管,在第一功率管對包括第二功率管和第三功率管的情況下,第二功率管對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第二功率管對與第一功率管對的導通時序相差半個開關周期。第六控制單元106用于在第二功率管對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一時長后,控制第二功率管對關斷。第七控制單元107用于控制鉗位功率管導通,以使得輸入電感復位。第八控制單元108用于在鉗位功率管的導通時間達到第二時長后,控制鉗位功率管關斷。處理裝置200用于在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時,確定完成啟動過程,觸發(fā)控制裝置100停止運行。在控制裝置100重復執(zhí)行充電操作的過程中,處理裝置200獲取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值,當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值達到電壓閾值時,確定完成啟動過程,觸發(fā)控制裝置100停止運行。該電壓閾值為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輸入電壓的N倍,其中N為隔離變壓器的變比。本發(fā)明公開的帶隔離變壓器的升壓式DC/DC電路的啟動裝置,通過控制位于輸入側(cè)的四個功率管的導通和關斷,實現(xiàn)對輸出側(cè)電容的充電操作,在輸出側(cè)電容的電壓達到電壓閾值時即完成啟動過程。本發(fā)明公開的啟動方法,基于原有電路實現(xiàn),無需對電路進行結構改進,并且由于未在電路中增加電阻等耗電元件,因此在啟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額外損耗。實施中,可以設置第一時長小于0.25T,設置第二時長不大于0.5T與第一時長的差值,其中,T為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的開關周期。在本發(fā)明中,還可以設置:在一個開關周期內(nèi),第一功率管對和鉗位功率管Sc在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交替導通,第二功率管對和鉗位功率管Sc在剩余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交替導通。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第一時長小于0.5T且不小于0.25T,第二時長為0.5T與第一時長的差值,其中,T為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的開關周期。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實施例公開的裝置而言,由于其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qū)I(yè)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