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經皮介入血泵是一種介入至心衰患者心臟的期望位置中以輔助心臟泵血的器械,分為電機內置泵頭不可折疊式和電機外置泵頭可折疊式兩種。其中泵頭可折疊式血泵在介入式以折疊狀、小尺寸介入心臟,到達心臟后再釋放膨脹,可以實現(xiàn)小創(chuàng)傷、大流量、低轉速和低溶血等有益效果,因此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與之相應的,如何將可折疊血泵介入至心臟內也是行業(yè)內的難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測量動脈血壓且導引精準、創(chuàng)傷小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可折疊血泵包括泵頭組件和導管,介入輸送系統(tǒng)包括:
3、體外收束鞘管,套設在泵頭組件外,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長度至少覆蓋泵頭組件中可折疊殼體和豬尾管段;
4、體內收束鞘管,配置為可通過穿刺口介入至患者的脈管系統(tǒng),具有第二通道,其近端可與體外收束鞘管遠端對接,使收折狀態(tài)的可折疊血泵從第一通道進入第二通道內,其上配置有壓力傳感器測量動脈血壓;
5、擴張器,滑動配置在體內收束鞘管的第二通道內,可通過鎖緊結構與體內收束鞘管固定,與導絲配合引導體內收束鞘管在脈管系統(tǒng)運動并到達左心室。
6、進一步的,體內收束鞘管包括收束套管和設置在收束套管近端的鞘管座,所述的鞘管座內設置有止血閥,鞘管座側壁連接有沖洗管,沖洗管與止血閥遠側的腔室連通,沖洗管的端部設置有沖洗接頭,所述的壓力傳感器設置在沖洗接頭內,壓力傳感器通過測量沖洗液的壓力反應動脈血液壓力。
7、沖洗接頭內集成有流體腔,以及連通該流體腔的流體入口和流體出口,流體腔的腔壁上集成有壓力傳感器的壓力感測探頭。
8、止血閥遠側的鞘管座內壁設置有導引錐面,導引錐面的傾斜角度與體外收束鞘管遠端設置的導引段的傾斜角度吻合,且導引錐面近端的內徑大于導引段的外徑,導引錐面遠端的內徑小于導引段的內徑且導引錐面遠端與收束套管的內壁圓滑銜接。
9、進一步的,導引錐面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0°~60°。
10、進一步的,止血閥遠側的鞘管座上設置有鎖緊結構,鎖緊結構與擴張器近端構成軸向限位、周向限位配合。
11、進一步的,鎖緊結構為螺紋結構,包括止血閥近側的鞘管座內壁上設置的內螺紋,擴張器近端設置的外螺紋與內螺紋配合構成鎖緊結構。
12、進一步的,所述的體內收束鞘管的長度為90cm~120cm,擴張器的長度為95cm~125cm,擴張器的遠端錐柱段凸出體內收束鞘管遠端外部。
13、進一步的,體外收束鞘管的內徑小于收束套管的內徑,體外收束鞘管長度與收折狀態(tài)下可折疊殼體長度和伸直狀態(tài)下豬尾管長度之和相等。
14、進一步的,體外收束鞘管為可撕裂鞘。
15、上述方案至少具備以下幾點有益效果:
16、在體內收束鞘管的體外部分上設置壓力傳感器,通過測量體內收束鞘管與導管之間沖洗液的壓力來測量動脈血液,解決了在可折疊血泵上設置壓力傳感器的一大難題;
17、位于體外的壓力傳感器避免了在可折疊血泵上形成流動死角,減少血栓形成,同時對傳感器選型要求低,成本低。
18、體內收束鞘管延伸至左心室內,可折疊血泵在體內收束鞘管內被直接輸送至左心室內釋放,不會對血管和瓣膜造成損傷;
19、通過體內收束鞘管和擴張器的配合,體內收束鞘管在從血管內介入左心室的過程中,不會進入其他血管通路,減小對血管和瓣膜的損傷;
20、可折疊血泵首先在體外收束鞘管中預收折,當體外收束鞘管與體內收束鞘管對接后,經體內收束鞘管中的導引錐面導引并進一步收折成設計尺寸,預收折操作簡單。
21、體內收束鞘管的導引錐面同時承擔了引導、限位和尺寸壓縮三重功能,提高引導精度,簡化操作步驟。
1.一種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可折疊血泵(a)包括泵頭組件和導管,其特征在于,介入輸送系統(tǒng)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體內收束鞘管(20)包括收束套管(21)和設置在收束套管(21)近端的鞘管座(22),所述的鞘管座(22)內設置有止血閥(23),鞘管座(22)側壁連接有沖洗管(24),沖洗管(24)與止血閥(23)遠側的腔室連通,沖洗管(24)的端部設置有沖洗接頭(25),所述的壓力傳感器(26)設置在沖洗接頭(25)內,壓力傳感器(26)通過測量沖洗液的壓力反應動脈血液壓力。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沖洗接頭(25)內集成有流體腔,以及連通該流體腔的流體入口和流體出口,流體腔的腔壁上集成有壓力傳感器(26)的壓力感測探頭。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止血閥(23)遠側的鞘管座(22)內壁設置有導引錐面(221),導引錐面(221)的傾斜角度與體外收束鞘管(10)遠端設置的導引段(11)的傾斜角度吻合,且導引錐面(221)近端的內徑大于導引段(11)的外徑,導引錐面(221)遠端的內徑小于導引段(11)的內徑且導引錐面(221)遠端與收束套管(21)的內壁圓滑銜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導引錐面(221)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0°~60°。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止血閥(23)遠側的鞘管座(22)上設置有鎖緊結構,鎖緊結構與擴張器(30)近端構成軸向限位、周向限位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鎖緊結構為螺紋結構,包括止血閥(23)近側的鞘管座(22)內壁上設置的內螺紋,擴張器(30)近端設置的外螺紋與內螺紋配合構成鎖緊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體內收束鞘管(20)的長度為90cm~120cm,擴張器(30)的長度為95cm~125cm,擴張器(30)的遠端錐柱段凸出體內收束鞘管(20)遠端外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體外收束鞘管(10)的內徑小于收束套管(21)的內徑,體外收束鞘管(10)長度與收折狀態(tài)下可折疊殼體長度和伸直狀態(tài)下豬尾管長度之和相等。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血泵的介入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體外收束鞘管(10)為可撕裂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