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設備清洗,具體涉及設備清洗系統(tǒng)及其控制方法、裝置、設備、介質。
背景技術:
1、在流體食品工業(yè)化生產過程中,通常采用就地清洗(cleaning?in?place,簡稱cip)系統(tǒng)進行就地清洗,尤其是在乳品、飲料、果汁、果醬等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因此cip系統(tǒng)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整個生產系統(tǒng)的生產效率及能源消耗,是生產系統(tǒ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目前cip系統(tǒng)通常采用5罐制系統(tǒng),即一個酸罐、一個堿罐、一個熱水罐、一個清水罐、一個回收罐,設備清洗需要經(jīng)過首次水沖、堿清洗、中間水沖、酸清洗、末次水沖、熱水清洗等多個清洗流程,其中,中間水沖、末次水沖需要清洗罐清洗間隔各清洗步驟,水沖洗后回收至回收罐,水資源利用率低,耗水量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設備清洗系統(tǒng)及其控制方法、裝置、設備、介質,以解決相關技術中cip系統(tǒng)在對設備進行清洗過程中水資源利用率低、耗水量大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設備清洗系統(tǒng),包括:酸罐、堿罐、清水罐、熱水罐,所述設備清洗系統(tǒng)還包括:第一回收罐、第二回收罐和第三回收罐,其中,
3、所述第一回收罐用于對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一次沖洗;
4、所述第二回收罐用于在所述第一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二次沖洗,第二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一回收罐;
5、所述堿罐用于在所述第二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三次沖洗,第三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二回收罐,并在所述第三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四次沖洗,第四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
6、所述第三回收罐用于在所述第四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五次沖洗,第五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或所述第二回收罐,并在所述第五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六次沖洗,第六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二回收罐;
7、所述酸罐用于在所述第六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七次沖洗,第七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三回收罐,并在所述第七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八次沖洗,第八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
8、所述清水罐用于在所述第八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九次沖洗,第九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
9、所述熱水罐用于在所述第九次沖洗結束后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十次沖洗,第十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熱水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
10、從而通過設置三個回收罐對設備清洗過程中間水進行分步多次回收,使水資源可以重復多次利用,節(jié)約了水資源的消耗,并且通過利用第二回收罐中回收的堿性液體和第三回收罐中回收的酸性液體在對設備進行堿洗和酸洗之前進行沖洗,既省略了相關技術中在堿洗和酸洗前需要清水沖洗的步驟,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又能夠在堿洗和酸洗前維持設備中殘余液體呈堿性或酸洗,從而進一步提高堿洗或酸洗的清洗效率,此外,酸洗和堿洗后的液體通過不同回收罐的回收,又避免了直接回收至酸罐和堿罐影響酸罐和堿罐清洗液濃度的問題,進一步保障后續(xù)其他設備進行堿洗或酸洗的清洗效率,縮短設備清洗時間,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
1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設備清洗系統(tǒng)還包括:
12、清洗系統(tǒng),所述清洗系統(tǒng)用于對每次回收的液體進行過濾,將過濾后的液體對應補充至酸罐、堿罐、熱水罐、第一回收罐、第二回收罐及第三回收罐。
13、從而通過設置清洗系統(tǒng)對每次沖洗完的液體進行過濾的方式,能夠濾除沖洗液體中殘余的生產產品的殘留、雜質等,確?;厥罩了峁蕖A罐、熱水罐、第一回收罐、第二回收罐及第三回收罐的液體潔凈安全,進一步保障后續(xù)設備的清洗效果。
1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設備清洗系統(tǒng)還包括:水補充管路和清洗管路;
15、所述水補充管路分別與酸罐、堿罐、熱水罐及清水罐的進水口連接,用于向酸罐、堿罐、熱水罐及清水罐中補充水;
16、所述清洗管路的輸入端分別與酸罐、堿罐、熱水罐、清水罐、第一回收罐、第二回收罐及第三回收罐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連接,用于向所述目標清洗設備輸送沖洗液體。
17、從而通過設置水補充管路為設備清洗系統(tǒng)提供水源實現(xiàn)統(tǒng)一自動化補水,并通過設置清洗管路統(tǒng)一向設備提供沖洗液體,避免設備與設備清洗系統(tǒng)多個罐體分別連接,提高沖洗液體的輸送效率。
1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設備清洗系統(tǒng)還包括:加熱系統(tǒng)和/或清洗液補充管路,其中,
19、所述加熱系統(tǒng)用于對所述設備清洗系統(tǒng)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加熱;
20、所述清洗液補充管路分別與所述酸罐和所述堿罐的補液口連接,用于向所述酸罐中補充酸性清洗液,向所述堿罐中補充堿性清洗液。
21、從而通過設置加熱系統(tǒng)對整個設備清洗系統(tǒng)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加熱,可實現(xiàn)系統(tǒng)不同結構的加熱控制,加熱過程更加靈活,加熱效率高,可有效降低傳統(tǒng)cip系統(tǒng)的溫度冗余,通過對沖洗液體的加熱,提升設備的清洗效率。
22、第二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設備清洗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所述設備清洗系統(tǒng)為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選實施方式的設備清洗系統(tǒng),所述方法包括:
23、在接收到目標清洗設備的清洗指令時,控制第一回收罐對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一次沖洗;
24、在第一次沖洗結束后,控制第二回收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二次沖洗,并將第二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一回收罐;
25、在第二次沖洗結束后,控制堿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三次沖洗,將第三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二回收罐,并在第三次沖洗結束后控制堿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四次沖洗,將第四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
26、在所述第四次沖洗結束后,控制第三回收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五次沖洗,將第五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或所述第二回收罐,并在第五次沖洗結束后控制所述第三回收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六次沖洗,將第六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二回收罐;
27、在第六次沖洗結束后,控制酸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七次沖洗,將第七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三回收罐,并在第七次沖洗結束后,控制酸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八次沖洗,將第八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
28、在第八次沖洗結束后,控制清水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九次沖洗,將第九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
29、在第九次沖洗結束后,控制熱水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十次沖洗,將第十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熱水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
30、從而通過利用第二回收罐中回收的堿性液體和第三回收罐中回收的酸性液體在對設備進行堿洗和酸洗之前進行沖洗,既省略了相關技術中在堿洗和酸洗前需要清水沖洗的步驟,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又能夠在堿洗和酸洗前維持設備中殘余液體呈堿性或酸洗,從而進一步提高堿洗或酸洗的清洗效率,此外,酸洗和堿洗后的液體通過不同回收罐的回收,又避免了直接回收至酸罐和堿罐影響酸罐和堿罐清洗液濃度的問題,進一步保障后續(xù)其他設備進行堿洗或酸洗的清洗效率,縮短設備清洗時間,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使水資源可以重復多次利用,節(jié)約了水資源的消耗。
3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將第五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或所述第二回收罐,包括:
32、對第五次沖洗完的液體的電導率進行檢測;
33、在檢測到電導率小于第一預設電導率閾值時,將所述第五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二回收罐;
34、在檢測到電導率不小于第一預設電導率閾值時,將所述第五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
35、和/或,所述將第九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包括:
36、對第九次沖洗完的液體的電導率進行檢測;
37、在檢測到電導率小于第二預設電導率閾值時,將第九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三回收罐;
38、在檢測到電導率不小于第二預設電導率閾值時,將第九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
39、和/或,所述將第十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熱水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包括:
40、對第十次沖洗完的液體的溫度進行檢測;
41、在檢測到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時,將第十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熱水罐;
42、在檢測到溫度不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時,將第十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三回收罐。
43、從而通過對設備沖洗過程中的中間液體進行電導率/或溫度的檢測,實現(xiàn)沖洗過程中間液體的精確回收,從而減少回收液體對酸罐和堿罐清洗液濃度的影響以及對熱水罐水溫的影響,進一步保證設備的清洗效率。
4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45、利用清洗系統(tǒng)對每一次回收的液體進行過濾;
46、對經(jīng)過所述清洗系統(tǒng)過濾后的液體的ph值和溫度進行檢測;
47、基于檢測結果將經(jīng)過所述清洗系統(tǒng)過濾后的液體對應補充至酸罐、堿罐、熱水罐、第一回收罐、第二回收罐及第三回收罐。
48、從而通過對每一次回收的液體利用清洗系統(tǒng)進行過濾和ph值與溫度檢測的方式,在保障回收液體清潔安全的同時,實現(xiàn)精準回收,保障整個設備清洗系統(tǒng)的清洗效率。
49、第三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設備清洗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所述設備清洗系統(tǒng)為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實施方式的設備清洗系統(tǒng),所述裝置包括:
50、第一處理模塊,用于在接收到目標清洗設備的清洗指令時,控制第一回收罐對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一次沖洗;
51、第二處理模塊,用于在第一次沖洗結束后,控制第二回收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二次沖洗,并將第二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一回收罐;
52、第三處理模塊,用于在第二次沖洗結束后,控制堿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三次沖洗,將第三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二回收罐,并在第三次沖洗結束后控制堿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四次沖洗,將第四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
53、第四處理模塊,用于在所述第四次沖洗結束后,控制第三回收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五次沖洗,將第五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堿罐或所述第二回收罐,并在第五次沖洗結束后控制所述第三回收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六次沖洗,將第六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二回收罐;
54、第五處理模塊,用于在第六次沖洗結束后,控制酸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七次沖洗,將第七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第三回收罐,并在第七次沖洗結束后,控制酸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八次沖洗,將第八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
55、第六處理模塊,用于在第八次沖洗結束后,控制清水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九次沖洗,將第九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酸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
56、第七處理模塊,用于在第九次沖洗結束后,控制熱水罐對所述目標清洗設備進行第十次沖洗,將第十次沖洗完的液體回收至所述熱水罐或所述第三回收罐。
57、第四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清洗設備,包括:控制器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實施方式的設備清洗系統(tǒng),其中,
58、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儲器和處理器,所述存儲器和所述處理器之間互相通信連接,所述存儲器中存儲有計算機指令,所述處理器通過執(zhí)行所述計算機指令,從而執(zhí)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對應的任一實施方式的設備清洗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
59、第五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該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指令,計算機指令用于使計算機執(zhí)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對應的任一實施方式的設備清洗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