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鋰離子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鋰電池模組壓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鋰電池模組放入托盤后,需轉運到極柱清洗機進行極柱清洗,以保證之后激光焊的質量。而現(xiàn)有的鋰電池模組轉運托盤無法固定模組,在轉運過程中因為振動造成模組位置發(fā)生偏移,每次在清洗前,需要人工重新檢查調整模組位置,以保證清洗效果,檢查調整費時費力,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鋰電池模組壓緊裝置,該壓緊裝置在模組轉運過程中可快速裝卸并壓緊電池模組,工作效率高,通用性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托盤,所述托盤的一端設有與托盤固定連接的第一擋板,所述托盤的另一端設有與托盤可調連接的壓緊部件,所述的壓緊部件包括固定在托盤上的支撐底板,所述的支撐底板上設有第二擋板,所述的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相對設置且兩者之間形成夾持電池模組的空間,所述的支撐底板上還設有用于使第二擋板回歸初始位置的回位裝置以及驅動第二擋板動作以夾緊電池模組的推動鎖緊裝置。
所述的推動鎖緊裝置包括固定在支撐底板上的滑軌以及與滑軌構成滑動配合的滑塊,所述的滑塊整體呈u型,包括雙臂及連接雙臂的連接部,所述雙臂的上表面設有齒條,所述滑塊的上方設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后端通過支撐立板與支撐底板相連,所述卡板的前端設有與齒條相配合卡緊的齒尖部,所述的卡板與支撐立板之間設有第一壓力彈簧。
所述的支撐底板上還設有支撐塊,所述的支撐塊位于滑塊的雙臂之間,且卡板上設有與支撐塊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支撐塊與卡板之間通過旋轉軸鉸接相連。
所述的回位裝置包括固定在雙臂外側的第一圓桿以及固定在支撐立板外側的第二圓桿,所述的第一圓桿及第二圓桿處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之間通過拉力彈簧相連。
所述卡板后端的中間位置設有便于驅動卡板沿旋轉軸轉動的圓頭桿。
所述的第二擋板固定在雙臂的端部,且所述的第二擋板平行設置兩塊,兩塊第二擋板之間設有連接兩者的伸縮桿,且伸縮桿上套設有第二壓力彈簧。
所述的托盤為木質托盤,且托盤上設有與支撐底板寬度相吻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兩側均勻間隔布置有與支撐底板相配合連接的螺紋孔。
所述凹槽槽口的兩側設有放置電池模組的平板。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fā)明可實現(xiàn)對電池模組的壓緊和拆卸,托盤在產(chǎn)線流動時,壓緊部件壓緊電池模組,在極柱清洗和激光焊過程中可固定住電池模組,防止電池模組移動,具有拆卸方便、結構簡單、通用性強、成本低的優(yōu)點,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壓緊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鋰電池模組壓緊裝置,包括托盤1,托盤1的一端設有與托盤1固定連接的第一擋板2,托盤1的另一端設有與托盤1可調連接的壓緊部件,壓緊部件包括固定在托盤1上的支撐底板3,支撐底板3上設有第二擋板4,第一擋板2與第二擋板4相對設置且兩者之間形成夾持電池模組的空間,支撐底板3上還設有用于使第二擋板4回歸初始位置的回位裝置以及驅動第二擋板4動作以夾緊電池模組的推動鎖緊裝置。
進一步的,推動鎖緊裝置包括固定在支撐底板3上的滑軌5以及與滑軌5構成滑動配合的滑塊6,滑塊6整體呈u型,包括雙臂及連接雙臂的連接部,雙臂的上表面設有齒條61,滑塊6的上方設有卡板7,卡板7的后端通過支撐立板8與支撐底板3相連,卡板7的前端設有與齒條61相配合卡緊的齒尖部71,卡板7與支撐立板8之間設有第一壓力彈簧9,第一壓力彈簧9可卡緊卡板7。
進一步的,支撐底板3上還設有支撐塊10,支撐塊10位于滑塊6的雙臂之間,且卡板7上設有與支撐塊10相配合的通孔72,支撐塊10與卡板7之間通過旋轉軸11鉸接相連。
進一步的,回位裝置包括固定在雙臂外側的第一圓桿12以及固定在支撐立板8外側的第二圓桿13,第一圓桿12及第二圓桿13處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之間通過拉力彈簧14相連,拉力彈簧14可使滑塊自動回位。
進一步的,卡板7后端的中間位置設有便于驅動卡板7沿旋轉軸11轉動的圓頭桿73。即壓下圓頭桿73,卡板7翹起,通過拉力彈簧14帶動滑塊6退回,從而帶動第二擋板退回,此時可拆卸電池模組。
進一步的,第二擋板4固定在雙臂的端部,且第二擋板4平行設置兩塊,兩塊第二擋板4之間設有連接兩者的伸縮桿,且伸縮桿上套設有第二壓力彈簧15。也就是滑塊推動第二擋板4移動,兩塊第二擋板4之間安裝有伸縮桿,可微調電池模組的位置。
進一步的,托盤1為木質托盤,且托盤1上設有與支撐底板3寬度相吻合的凹槽16,凹槽16的槽底兩側均勻間隔布置有與支撐底板3相配合連接的螺紋孔17。通過支撐底板3與不同螺紋孔17的配合,可適用于不同型號的電池模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進一步的,凹槽16槽口的兩側設有放置電池模組的平板18。
本發(fā)明的使用過程如下:
使用時,先按下圓頭桿,卡板在拉力彈簧的帶動下沿著導軌自動回位,第二擋板同時自動回位,達到復位效果;
放入電池模組,卡板與滑塊的齒條卡緊,此時推動滑塊在導軌上做單向移動,伸縮桿同時移動,讓第二擋板壓緊電池模組,在轉運過程中可固定模組。將托盤放入產(chǎn)線流動,極柱清洗和激光焊過程中電池模組不會移動,可以保證清洗和焊接的效果。
結束后,再次按下圓頭桿,卡板翹起,在拉力彈簧的帶動下,滑塊自動退回,同時伸縮桿彈回,帶動第二擋板退回,此時可拆除電池模組,操作簡便。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