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顯示,尤其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顯示器,具有自發(fā)光、驅動電壓低、發(fā)光效率高、響應時間短、清晰度與對比度高、近180°視角、使用溫度范圍寬,可實現柔性顯示與大面積全色顯示等諸多優(yōu)點,被業(yè)界公認為是最有發(fā)展?jié)摿Φ娘@示裝置。
2、隨著顯示器技術的不斷進步,顯示器的可視角度在不斷的拓寬。人們不僅僅希望可以享受大視角的觀感,同時在某些場景下也想要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以避免屏幕信息泄露導致產生尷尬或財產損失。因此,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需要的顯示屏幕視角的寬度和方向也不同,而傳統(tǒng)的防窺顯示器會把左右方向的光線全部遮擋,只留屏幕正上方30℃左右范圍的可視角度,從而達到防窺的效果。但是遮擋左右方向的光線使得整個顯示器屏幕的亮度降低約33.3%。
3、綜上所述,現有的防窺顯示器為了達到防窺的效果會大幅損失顯示器屏幕的顯示亮度,造成顯示效果不佳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的防窺顯示器的平面顯示亮度低、顯示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2、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具有防窺區(qū)和顯示區(qū),所述防窺區(qū)和所述顯示區(qū)相鄰,所述顯示面板包括:
3、基板;
4、像素定義層,陣列且間隔設于所述基板的一側;
5、像素層,與所述像素定義層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側,且所述像素層位于兩個相鄰的所述像素定義層之間;
6、遮光單元,位于所述像素定義層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遮光單元位于所述像素定義層沿所述顯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內;
7、透鏡單元,包括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所述第一透鏡位于所述像素層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第二透鏡設于所述像素定義層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配合將所述像素層發(fā)出的光線至少部分折射至所述顯示區(qū)內。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為凸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所述像素定義層相連。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鏡的一端與所述像素定義層靠近所述第一透鏡的邊緣相連,所述第二透鏡具有傾斜折射面,所述傾斜折射面由靠近所述像素定義層的一端朝向所述顯示區(qū)的中部傾斜設置。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鏡的截面形狀呈三角形、梯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中的至少一種。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透鏡單元設有多個,且一個所述透鏡單元包括一個所述第一透鏡和兩個所述第二透鏡。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封裝層,所述封裝層位于所述像素定義層與所述遮光單元之間,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位于所述封裝層內,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封裝層的折射率。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遮光單元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導電層、電致變色層以及第二導電層,且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第二導電層為透明導電層;
14、當所述顯示面板處于正常顯示模式時,所述電致變色層呈透明狀態(tài);
15、當所述顯示面板處于防窺模式時,對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第二導電層進行通電,使所述電致變色層變色呈非透明狀態(tài),所述像素定義層沿所述顯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形成所述防窺區(qū),所述像素層沿所述顯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形成所述顯示區(qū)。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電層與所述電致變色層之間設有反射結構,所述反射結構用于反射經所述像素層發(fā)出的而后被所述第二導電層反射的光線。
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反射結構具有多個反射體,所述反射體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導電層相連,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導電層相連,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另一端相連,且所述第一反射面與所述第二反射面形成的夾角為銳角;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反射結構為棱鏡膜。
19、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顯示面板和殼體,所述顯示面板設于所述殼體內。
20、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通過增設透鏡單元,將像素層發(fā)出的光線進行匯集并折射向顯示區(qū)內射出,從而增加了顯示面板正向出光的強度,有效減小了側邊出光,從而達到提升光線利用率和減小防窺模式光線的損失率。具體而言,像素層發(fā)出的光是從四面八方射出的,當顯示面板處于正常顯示模式時,其中大部分是正向出光直接射向顯示區(qū)進行顯示,部分光線通過側面出光也能到達良好的顯示;然而當顯示面板處于防窺模式時,由于遮光單元的存在,射向防窺區(qū)的光線會被遮擋,從而降低了光線利用率,最終導致顯示面板的顯示亮度不夠;在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配合下,先將像素層射向左右兩側的光線進行匯集后在通過第二透鏡進行折射,使得這些光線能夠在顯示區(qū)內出射,從而達到提升光線利用率以及提升顯示面板的顯示亮度的作用。
1.一種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具有防窺區(qū)和顯示區(qū),所述防窺區(qū)和所述顯示區(qū)相鄰,所述顯示面板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為凸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所述像素定義層相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一端與所述像素定義層靠近所述第一透鏡的邊緣相連,所述第二透鏡具有傾斜折射面,所述傾斜折射面由靠近所述像素定義層的一端朝向所述顯示區(qū)的中部傾斜設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截面形狀呈三角形、梯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中的至少一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單元設有多個,且一個所述透鏡單元包括一個所述第一透鏡和兩個所述第二透鏡。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封裝層,所述封裝層位于所述像素定義層與所述遮光單元之間,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位于所述封裝層內,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封裝層的折射率。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單元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導電層、電致變色層以及第二導電層,且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第二導電層為透明導電層;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層與所述電致變色層之間設有反射結構,所述反射結構用于反射經所述像素層發(fā)出的而后被所述第二導電層反射的光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結構具有多個反射體,所述反射體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導電層相連,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導電層相連,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另一端相連,且所述第一反射面與所述第二反射面形成的夾角為銳角;
10.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