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特指一種高空懸挑環(huán)繞式臨時支撐措施結構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水平和施工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類新型結構體系不斷涌現(xiàn),例如超高空懸挑、大曲率異型結構、大跨度空間結構等,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傳統(tǒng)施工方法較難滿足施工安裝要求,需要非常規(guī)的施工工藝的創(chuàng)新。
2、針對大懸挑結構,傳統(tǒng)上常采用支撐胎架作為施工措施進行安裝,但是對于超高空懸挑結構,受到被依附高層建筑結構施工空間狹小的影響,無法布置支撐胎架,即使找到操作空間,但是胎架數(shù)量較多,懸挑長度大,搭建過程中,穩(wěn)定性較難保證,耗時也特別長;而目前的施工技術中缺乏針對高空懸空施工區(qū)域大、懸挑跨度大的結構體系的施工支撐結構。
3、因此,亟需一種高空懸挑環(huán)繞式臨時支撐措施結構及施工方法,解決高空異形曲面大跨度空間結構的施工安裝空間狹小、懸挑跨度大、穩(wěn)定性不足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高空懸挑環(huán)繞式臨時支撐措施結構及施工方法,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高空異形曲面大跨度空間結構的施工安裝空間狹小、懸挑跨度大、穩(wěn)定性不足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空懸挑環(huán)繞式臨時支撐措施結構及施工方法,用于與高空建筑樓板間多個結構柱配合形成懸挑支撐體系,所述高空懸挑支撐構造包括雙層f形反力架和連系桿件;
3、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與所述結構柱一一對應并連接,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遠離連接結構柱的一側伸出高空建筑的外立面;
4、所述連系桿件連接相鄰兩個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并通過所述連系桿件在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的上方構成水平支撐面。
5、通過采用這種技術方案,使用雙層f形反力架與高空建筑內(nèi)的結構柱進行連接,分散和承載懸挑部位的荷載,再通過連系桿件連接為整體后,在高空建筑外立面外部形成穩(wěn)定的支撐結構,滿足高空懸挑支撐需求,解決高空異形曲面大跨度空間結構的施工安裝空間狹小、懸挑跨度大、穩(wěn)定性不足的問題。
6、進一步的,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包括與所述結構柱焊接的上弦桿、中弦桿和下弦桿,以及連接上弦桿和中弦桿的斜撐和第一豎撐;
7、其中所述斜撐上端連接所述上弦桿遠離連接所述結構柱的一端,所述斜撐下端連接所述中弦桿連接所述結構柱的一端;
8、所述第一豎撐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上弦桿遠離連接所述結構柱的一端和所述中弦桿遠離連接所述結構柱的一端連接;
9、所述下弦桿的上端連接所述中弦桿遠離連接所述結構柱的一端。
10、通過采用這種技術方案,由上弦桿、中弦桿、下弦桿、斜撐和第一豎撐構成的雙層f形反力架形成的雙層f形反力架結構,與結構柱之間產(chǎn)生三個連接節(jié)點,既能夠保證雙層f形反力架與結構柱連接的穩(wěn)定性,又通過雙層f形反力架自身結構組成和排布配合結構柱保證了提供支撐的穩(wěn)定性。
11、進一步的,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還包括與所述結構柱焊接的第一橫撐、與第一橫撐連接的第二豎撐以及與第二豎撐連接的第二橫撐;
12、其中所述第二豎撐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撐遠離連接所述結構柱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豎撐的上端與所述中弦桿遠離連接所述結構柱的一端連接;
13、所述第二橫撐一端與所述第二豎撐垂直固定,所述第二橫撐另一端與所述下弦桿連接。
14、通過采用這種技術方案,增加第一橫撐以增加雙層f形反力架與結構柱的連接跨度,配合第二橫撐和第二豎撐分別對下弦桿和中弦桿進行支撐形成穩(wěn)定的支撐體系,從而增加雙層f形反力架與結構柱的連接穩(wěn)定性,為后續(xù)形成穩(wěn)定的高空懸挑環(huán)繞式臨時支撐措施結構提供基本的前提條件。
15、進一步的,所述高空懸挑支撐構造還包括第一加勁板和第二加勁板;
16、所述第一加勁板和第二加勁板設置于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和所述結構柱連接點之間,并分別連接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和所述結構柱。
17、通過采用這種技術方案,第一加勁板和第二加勁板增加雙層f形反力架與結構柱連接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
1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勁板焊接在所述上弦桿與結構柱連接的四個角點處、所述中弦桿與結構柱連接的四個角點處以及所述下弦桿與結構柱連接的四個角點處,對所述結構柱形成半包圍,并分別與所述結構柱焊接固定;
19、所述第二加勁板對撐焊接在所述上弦桿的上下翼緣上、所述中弦桿的上下翼緣上以及所述下弦桿的上下翼緣上,并分別與所述結構柱焊接固定。
20、通過采用這種技術方案,第一加勁板和第二加勁板直接增強上弦桿與結構柱連接節(jié)點處、中弦桿與結構柱連接節(jié)點處以及下弦桿與結構柱連接節(jié)點處的抗剪能力和抗彎能力,有效傳遞水平力和豎向力,減少連接節(jié)點處的應力集中,確保連接的可靠性。
21、進一步的,所述高空懸挑支撐構造還包括第三加勁板;
22、所述第三加勁板連接所述上弦桿單側上下兩個第一加勁板、所述中弦桿單側上下兩個第一加勁板以及所述下弦桿單側上下兩個第一加勁板,并分別與所述結構柱焊接固定。
23、通過采用這種技術方案,增設第三加勁板增加第一加勁板的穩(wěn)定性,從而增加第一加勁板帶來的抗剪能力和抗彎能力。
24、進一步的,所述連系桿件設置于高空建筑外立面的外側,其兩端分別與相鄰的兩個所述雙層f形反力架螺栓連接。
25、通過采用這種技術方案,實現(xiàn)在高空建筑外立面外部形成高穩(wěn)定性懸挑支撐的目的。
26、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高空懸挑環(huán)繞式臨時支撐措施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27、s1、對雙層f形反力架進行整體建模分析,確定吊點;
28、s2、利用高空建筑塔吊進行雙層f形反力架起吊;
29、s3、調整雙層f形反力架位置,并將其與結構柱進行焊接;
30、s4、在雙層f形反力架上安裝連系桿件,形成高空懸挑環(huán)繞式臨時支撐措施結構。
31、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2進行雙層f形反力架起吊前,還包括在雙層f形反力架靠近高空建筑一側起吊鋼絲繩上設置手拉葫蘆。
32、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3中調整雙層f形反力架位置包括在高空建筑內(nèi)設置地牛進行雙層f形反力架的支撐和移動,配合拉動手拉葫蘆將雙層f形反力架調整至與結構柱連接的位置。
33、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1、通過獨特的雙層f形反力架結構設計和合理的部件選型,雙層f形反力架與結構柱焊接連接,分散和承載了懸挑部位的荷載,增強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能有效降低變形和坍塌風險,解決高空異型曲面大跨度空間結構的穩(wěn)定性不住的問題。
35、2、通過利用高空建筑樓板間的結構柱進行支撐構造的搭建,在有限的條件下精準定位,提高了施工場地的整體利用率,解決高空異型曲面大跨度空間結構的施工安裝空間狹小的問題。
36、3、通過多個反力架縮短懸挑跨度,不僅施工難度和成本相對較低,還能夠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解決高空異型曲面大跨度空間結構的懸挑跨度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