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具體為一種高效耐用中空纖維膜組件。
背景技術: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把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高新技術;也就是把膜處理工藝與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用膜組件代替?zhèn)鹘y(tǒng)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進行固液分離,從而構成膜生物反應器污水處理工藝;中空纖維膜組件由于價格便宜,裝填密度大,可有效地截留膠體、各類懸浮固體顆粒、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雜質(zhì),出水水質(zhì)優(yōu)良而廣泛用于膜生物法污水處理工藝中;由于不同的使用條件,膜組件有內(nèi)置式(浸沒式)和外置式兩種;內(nèi)置式是把膜組件直接浸沒在生化反應池中,污水沒過膜組件,依靠負壓作用,從膜組件中直接抽取凈水;在內(nèi)置式污水處理工藝中,通常的中空纖維膜組件采用簾式布置或單封頭向上布置,這些結構形式很容易造成廢水中毛發(fā)等的纏繞與生物污泥在組件端部的沉積,嚴重時會導致膜絲的斷裂與污堵;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中空纖維膜組件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特別適用于浸沒式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能夠?qū)⒛さ奈锢韮艋饔门c生化作用有機結合,更好地發(fā)揮膜生物法的優(yōu)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高效耐用中空纖維膜組件,更好解決了現(xiàn)有中空纖維膜組件根部易產(chǎn)生污堵和膜絲易斷裂、污堵的問題,有效保證了膜組件安全耐用、穩(wěn)定高效的運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耐用中空纖維膜組件,包括多組中空纖維膜束、端蓋、集液室和曝氣總管,所述多組中空纖維膜束的膜絲的開口端穿過用于固定的端蓋后,所述開口端與所述集液室為一體式相通連接結構,所述集液室設于所述端蓋上方,所述中空纖維膜束的膜絲的密封自由端位于所述端蓋下方;所述曝氣總管位于所述集液室上方,所述曝氣總管下端面對應設有多個通氣主管,所述多個通氣主管的一端依次穿過所述集液室、所述端蓋后置于所述中空纖維模束內(nèi),所述通氣主管貫穿所述中空纖維膜束至所述中空纖維膜束的膜絲的密封自由端的下方;所述通氣主管圓周面上從上至下次間隔設有多層通氣支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所述膜絲呈圓柱狀,所述膜絲直徑為2mm—20mm,所述膜絲的一端為開口端,所述膜絲的另一端為密封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所述每層通氣支管由多個通氣支管組成,所述多層通氣支管的每一層由多個通氣支管組成,所述多個通氣支管環(huán)向間隔設置在所述通氣主管的同一圓周面上,所述通氣支管圓周面上間隔錯開設有多個不同角度的曝氣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所述集液室為鏤空結構,所述集液室的一側(cè)面上設有集液出口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還包括一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腳板、兩個支撐柱和多個支撐梁;所述兩個支撐柱間隔立式設于所述集液室與所述腳板之間,所述多個支撐梁間隔平行設于所述兩個支撐柱之間,所述多組中空纖維膜束的膜絲的密封自由端依次穿過所述多個支撐梁上的束位孔后位于所述腳板的上方。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方案提供一種高效耐用中空纖維膜組件,通過采用中空纖維膜束的開口端與端蓋固定,中空纖維膜束密封自由端呈游離狀,因而膜絲在生物污泥池中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漂浮移動,降低了毛發(fā)、污泥等纏繞的幾率;通氣主管貫穿中空纖維束全長且布置多層支氣管,提高污泥池中的溶氧量,減少了膜絲的污染;進一步的,支氣管上設有多個角度的曝氣孔,保證膜絲各死角都不會有污泥粘附,同時最大限度的提高污泥池中的溶氧量,延長了膜的清洗周期,提高了膜元件的運行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中的海藻式中空纖維膜組件,采用倒置放置的方式,將游離端放在下方,有效控制污泥在組件底部堆積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中空纖維膜組件根部易產(chǎn)生污堵和膜絲易斷裂、污堵的問題,有效保證了膜組件安全耐用、穩(wěn)定高效的運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耐用中空纖維膜組件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耐用中空纖維膜組件中膜絲與端蓋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高效耐用中空纖維膜組件結構示意圖,包括多組中空纖維膜束1、端蓋2、集液室3和曝氣總管4,中空纖維膜束1的膜絲5呈圓柱狀,膜絲5直徑為2mm—20mm,膜絲5的一端為開口端,膜絲5的另一端為密封端;多組中空纖維膜束1的膜絲5開口端穿過用于固定的端蓋2后,采用環(huán)氧樹脂將多組中空纖維膜束1的膜絲5開口端與集液室3澆注為一體式相通連接結構,集液室3設于端蓋2上方,中空纖維膜束1的膜絲5的密封自由端位于端蓋2下方;曝氣總管4位于集液室3上方,曝氣總管4下端面對應設有多個通氣主管6,多個通氣主管6的一端依次穿過集液室3、端蓋2后置于中空纖維模束1內(nèi),通氣主管6貫穿中空纖維膜束1至中空纖維膜束1的膜絲5的密封自由端的下方;通氣主管6圓周面上從至下間隔設有多層通氣支管7,每層通氣支管由多個通氣支管7環(huán)向間隔設置在通氣主管6的同一圓周面上,多個通氣支管7圓周面上間隔錯開設有多個不同角度的曝氣孔8,通過采用中空纖維膜束的開口端與端蓋固定,中空纖維膜束密封自由端呈游離狀,因而膜絲在生物污泥池中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漂浮移動,降低了毛發(fā)、污泥等纏繞的幾率;通氣主管貫穿中空纖維束全長且布置多層支氣管,提高污泥池中的溶氧量,減少了膜絲的污染;進一步的,支氣管上設有多個角度的曝氣孔,保證膜絲各死角都不會有污泥粘附,同時最大限度的提高污泥池中的溶氧量,延長了膜的清洗周期,提高了膜元件的運行效率。
集液室3為鏤空結構15,有效防止污泥積堵在集液室表面;集液室的一側(cè)面上設有集液出口管9;中空纖維膜組件還包括一支撐架10,支撐架10包括腳板11、兩個支撐柱12和多個支撐梁13;兩個支撐柱12間隔立式設于集液室3與腳板11之間,多個支撐梁13間隔平行設于兩個支撐柱12之間,多組中空纖維膜束1的膜絲5的密封自由端依次穿過多個支撐梁13上的束位孔14后位于腳板11的上方;采用倒置放置的方式,通過支撐架的固定,集液室的一端在上,膜束游離端在下放置于生物污泥池中,完成過濾污泥,產(chǎn)生凈水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中,組件由若干中空纖維膜絲(以下簡稱“膜絲”)、端蓋、集液室、支撐架、曝氣管等部分組成,每根膜絲的一端開口,另一端密封,將若干膜絲的開口端與端蓋固定,讓密封端呈游離狀,形成中空纖維膜膜束,再用環(huán)氧樹脂將多組膜束與集液室澆注為一體,膜束在集液室內(nèi)保持連通;每組膜束端蓋上裝有一根貫穿全長的主通氣管,主通氣管上布置多層支氣管,支氣管上開有具有一定角度的小孔,在通氣管內(nèi)鼓入壓縮空氣可以有效防止污泥堵膜和沉積于膜組件上;本實用新型組件的放置方式與其他組件不同,采用倒立放置的方式,即端蓋及集液室的一端在上,膜束游離端在下,從而更好地解決了現(xiàn)有中空纖維膜組件根部易產(chǎn)生污堵的問題,更有效、穩(wěn)定地發(fā)揮膜的作用。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