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冷器裝置及油冷器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冷器裝置,包括油冷器,所述油冷器上設置有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油冷器上設置有用于循環(huán)水進入的油冷器進水口,所述油冷器上還設置有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出的油冷器出水口,所述油冷器進水口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所述油冷器進水口上還連接有熱水進水口,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上還連接有熱水出水口。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油冷器設備,其一方面可對進入油冷器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另一方面也可以對進入油冷器的油進行加溫,滿足了不同的需要,并且其結(jié)構(gòu)簡單、冷熱水可循環(huán)利用,便于操作,節(jié)約了能源。
【專利說明】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冷器【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往復式壓縮機上的油冷器裝 置及油冷器設備。 一種油冷器裝置及油冷器設備
【背景技術(shù)】
[0002] 目前通常應用的油冷器分為兩種,一種是風冷式油冷器,通過氣流對油冷器進行 冷卻,但是只能起到冷卻作用,無加熱功能。一般只有小型、移動式或撬裝式壓縮機選用。另 一種是水冷式油冷器,通過水作為冷卻介質(zhì)對油冷器進行冷卻,適合排氣量較大、壓力高、 所需傳遞的熱負荷大的中、大型壓縮機。
[0003] 工業(yè)用往復式壓縮機采用強制潤滑,潤滑油適宜溫度為27_35°C,當油溫低于 l〇°C時,潤滑油流動性降低,潤滑效果下降,壓縮機出現(xiàn)連鎖停車或無法啟動控制。
[0004] 通常潤滑油從壓縮機油箱到稀油站經(jīng)油泵泵出,經(jīng)水冷式油冷器冷卻后又流回壓 縮機油箱,冬季氣溫低,而稀油站與壓縮機油箱存在一定距離,20°c潤滑油由稀油站泵出進 入壓縮機油箱時油溫常低于l〇°C,為保證潤滑油在管路中的流動性,常規(guī)方法是在壓縮機 油箱里安裝電加熱器,但此方法提供熱量有限,不適用油箱與稀油站距離較遠的機組。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缺陷,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能夠?qū)?進入油冷器內(nèi)的潤滑油進行加熱的油冷器裝置及油冷器設備。
[0006] 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提供的一種油冷器裝置,包括油冷器,所述油冷器上設置有 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油冷器上設置有用于循環(huán)水進入的油冷器進水口,所述油冷器上還 設置有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出的油冷器出水口,所述油冷器進水口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 所述油冷器進水口上還連接有熱水進水口,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所 述油冷器出水口上還連接有熱水出水口。
[0007] 進一步地,所述冷卻水進水口、所述熱水進水口、所述冷卻水出水口和所述熱水出 水口上均設置有控制閥。
[0008] 進一步地,所述熱水進水口設置在所述冷卻水進水口上,所述熱水進水口位于所 述油冷器進水口與所述冷卻水進水口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之間,所述熱水進水口通過所述冷卻 水進水口與所述油冷器進水口連通;所述熱水出水口設置在所述冷卻水出水口上,所述熱 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與所述冷卻水出水口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之間,所述熱水出水 口通過冷卻水出水口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連通。
[0009] 進一步地,所述熱水出水口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所述限流板包括圓形本體部和設置 在所述圓形本體部上的限流板通孔。
[0010] 進一步地,所述油冷器進水口和所述油冷器出水口布置在所述油冷器的同一端。
[0011] 進一步地,所述油冷器內(nèi)布置有多條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通的微通道,每條所述微 通道的進水口端均與所述油冷器進水口連通,每條所述微通道的出水口端均與所述油冷器 出水口連通,在多條所述微通道之間形成有流通通道。
[0012] 進一步地,所述出油口上設置有溫度計。
[0013] 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還提供一種油冷器設備,包括油冷器裝置、用于向所述油冷 器裝置供冷卻水的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用于向所述油冷器供熱水的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所 述油冷器裝置包括油冷器,所述油冷器上設置有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油冷器上設置有用 于循環(huán)水進入的油冷器進水口,所述油冷器上還設置有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出的油冷器出水 口,所述油冷器進水口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所述油冷器進水口上還連接有熱水進水口, 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上還連接有熱水出水口;所 述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冷卻水供水設備、用于向所述油冷器供給冷卻水的冷卻水進水管和 用于所述油冷器內(nèi)的冷卻水流出的冷卻水出水管,所述冷卻水進水管的一端與所述冷卻水 供水設備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冷卻水進水口連通,所述冷卻水出水管的一端與冷卻水出 水口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冷卻水供水設備連通;所述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熱水供水設備、用 于向所述油冷器供給熱水的熱水進水管和用于所述油冷器內(nèi)的熱水流出的熱水出水管,所 述熱水進水管的一端與所述熱水供水設備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熱水進水口連通,所述熱 水出水管的一端與熱水出水口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熱水供水設備連通。
[0014] 進一步地,所述冷卻水進水口、所述熱水進水口、所述冷卻水出水口和所述熱水出 水口上均設置有控制閥,所述熱水進水口設置在所述冷卻水進水口上,所述熱水進水口位 于所述油冷器進水口與所述冷卻水進水口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之間,所述熱水進水口通過冷卻 水進水口與所述油冷器進水口連通;所述熱水出水口設置在所述冷卻水出水口上,所述熱 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與所述冷卻水出水口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之間,所述熱水出水 口通過冷卻水出水口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連通。
[0015] 進一步地,所述熱水出水口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所述限流板包括圓形本體部和設置 在所述圓形本體部上的限流板通孔。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通過在水冷式油冷器冷卻循環(huán)水回路的基礎(chǔ)上,在油冷器進水口上分別連接有冷 卻水進水口和熱水進水口,在油冷器出水口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和熱水出水口。使用時, 將帶有熱量的熱水通過熱水進水口、油冷器進水口流入油冷器內(nèi),將其所帶的熱量傳遞至 內(nèi)部的潤滑油,以對潤滑油加溫。熱傳遞過后的熱水經(jīng)油冷器出水口、熱水出水口流出,形 成一個循環(huán),便于使用后續(xù)加溫。
[0017] 通過在冷卻水進水口、熱水進水口、冷卻水出水口和熱水出水口上均設置有控制 閥,方便控制。當需要對油冷器內(nèi)注入冷卻水時,開啟冷卻水進水口和冷卻水出水口上的控 制閥形成一個冷卻水循環(huán),進而對油冷器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當需要對油冷器注入熱水時,開 啟熱水進水口和熱水出水口上的控制閥,形成一個熱水循環(huán),進而對油冷器內(nèi)的潤滑油進 行加熱。
[0018] 通過將熱水進水口設置在所述冷卻水進水口上,將熱水出水口設置在所述冷卻水 出水口上,在連接時先將熱水進水口連接在所述冷卻水進水口上,將熱水出水口連接在所 述冷卻水出水口上,再分別將冷卻水進水口連接在油冷器進水口上,將冷卻水出水口連接 在油冷器出水口上,方便安裝連接。
[0019] 通過在熱水出水口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方便控制熱水水量,避免潤滑油溫度變化大 和頻繁調(diào)節(jié)熱水進水口內(nèi)的控制閥。
[0020] 通過將油冷器進水口和油冷器出水口布置在所述油冷器的同一端,可以方便在油 冷器裝置的一側(cè)布置所需位置和元件,便于安裝使用,節(jié)約空間。
[0021] 通過在油冷器內(nèi)布置有多條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通的微通道,每條微通道均與所述 油冷器進水口和油冷器出水口連通,從而將外部進來的冷卻水或熱水均勻地傳遞至進入油 冷器內(nèi)的油,油經(jīng)過流通通道與在微通道內(nèi)的冷卻水或熱水進行熱量交換,以達到所需溫 度。
[0022] 通過在出油口上設置溫度計,利于控制油溫變化,便于查看油溫是否控制在40°C 左右。
[0023] 由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裝置,一方面可對進入油冷器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另 一方面也可以對進入油冷器的油進行加溫,滿足了不同的需要,并且其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操作 和控制,占用空間小,便于使用。
[0024] 通過在油冷器裝置上附加設置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冷卻水循環(huán) 系統(tǒng)對油冷器內(nèi)的油進行降溫,通過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油冷器內(nèi)的油進行加熱,滿足了不同 的需要。
[0025] 由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系統(tǒng),一方面可對進入油冷器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另 一方面也可以對進入油冷器的油進行加溫,滿足了不同的需要,并且其結(jié)構(gòu)簡單、冷熱水可 循環(huán)利用,便于操作,節(jié)約了能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7] 圖2為圖1所示的油冷器裝置中油冷器進水口、油冷器出水口處的放大示意圖;
[0028] 圖3為限流板的俯視圖;
[0029] 圖4為油冷器內(nèi)部設置的多條微通道及流通通道的示意圖;
[0030] 圖5為圖1所示的油冷器裝置安裝在往復式壓縮機上的示意圖;
[0031] 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系統(tǒng)的示意圖。
[0032] 附圖標記對照表:
[0033] 100-油冷器裝置;1-油冷器; 10-流通通道;
[0034] 11-進油口; 12-出油口; 13-油冷器進水口;
[0035] 14-油冷器出水口; 15-冷卻水進水口; 16-冷卻水出水口;
[0036] 17-熱水進水口; 18-熱水出水口; 19-微通道;
[0037] 2-控制閥; 3-限流板; 31-圓形本體部;
[0038] 32-限流板通孔; 4-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1-冷卻水供水設備;
[0039] 42-冷卻水進水管;43-冷卻水出水管;5-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0040] 51-熱水供水設備;52-熱水進水管;53-熱水出水管;
[0041] 6-往復式壓縮機;7-溫度計; 200-油冷器系統(tǒng)。
【具體實施方式】
[0042] 下面結(jié)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43]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裝置及油冷器設備,主要用于往復式壓縮機上,用于對 往復式壓縮機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或/和加溫之用。
[0044]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包括油冷器1,油冷器1上 設置有進油口 11和出油口 12,油冷器1上設置有用于循環(huán)水進入的油冷器進水口 13,油冷 器1上還設置有用于循環(huán)水流出的油冷器出水口 14。
[0045] 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 15,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還連接有熱水進 水口 17;油冷器出水口 14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 16,油冷器出水口 14上還連接有熱水出 水口 18。
[0046] S卩,該油冷器裝置100包括油冷器1。油冷器1主要用于對往復式壓縮機6內(nèi)的油 根據(jù)需要進行冷卻或/和加溫。油冷器1上設置有進油口 11和出油口 12,往復式壓縮機6 內(nèi)的油經(jīng)過管路從進油口 11流入油冷器1內(nèi),在經(jīng)過冷卻或升溫之后,再經(jīng)過出油口 12返 回,進行下一步循環(huán)。
[0047] 油冷器1上還設置有油冷器進水口 13和油冷器出水口 14,其用于外部循環(huán)水流入 流出油冷器1,以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降溫或加溫。
[0048] 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 15,用于外部冷卻水進入油冷器1,油冷 器出水口 14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 16,用于將經(jīng)過熱量交換的冷卻水流出油冷器1,形成 一個冷卻水循環(huán),循環(huán)利用。上述冷卻水為溫度在30°C左右,用于冷卻油的水,至于具體溫 度,可根據(jù)需要進行設定。
[0049] 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還連接有熱水進水口 17,用于外部熱水進入油冷器1,油冷器 出水口 14上還連接有熱水出水口 18,用于將經(jīng)過熱量交換的熱水流出油冷器1,形成一個 熱水循環(huán),循環(huán)利用。上述熱水循環(huán)過程,可將油冷器1內(nèi)的油加溫,使其升高至所需溫度, 避免了因油溫過低,流動性過低,潤滑效果下降現(xiàn)象的發(fā)生。
[0050] 上述熱循環(huán)水為溫度高于待加溫的潤滑油的水,至于具體溫度,可根據(jù)需要進行 設定。一般潤滑油的適宜溫度為27_35°C,該處所使用的熱水可為80°C的熱水,并控制出油 口 12處的熱水的溫度在40°C左右,即可將潤滑油加溫至所需溫度。
[0051] 由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裝置100,通過在水冷式油冷器冷卻循環(huán)水回路的 基礎(chǔ)上,在油冷器進水口 13分別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 15和熱水進水口 17,在油冷器出水口 14上分別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 16和熱水出水口 18。使用時,將80°C的熱水通過熱水進水 口 17、油冷器進水口 13流入油冷器1內(nèi),將其所帶的熱量傳遞至內(nèi)部的潤滑油,以對潤滑油 加溫。熱傳遞過后的熱水經(jīng)油冷器出水口 14、熱水出水口 18流出,形成一個循環(huán),便于持續(xù) 性的溫度補償。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將冷卻水通過冷卻水進水口 15、油冷器進水口 13流入油 冷器1內(nèi),以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降溫。之后,再經(jīng)油冷器出水口 14、冷卻水出水口 16流出, 形成一個循環(huán)。
[0052] 該油冷器裝置100,一方面可對進入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另一方面也可以對 進入油冷器1的油進行加溫,滿足了不同的需要,并且其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操作、控制和使用。
[0053] 上述冷卻水進水口 15、冷卻水出水口 16、熱水進水口 17和熱水出水口 18,均可為 管狀體。冷卻水進水口 15和熱水進水口 17可通過三通閥連接在油冷器進水口 13上,冷卻 水出水口 16和熱水出水口 18可通過三通閥連接在油冷器出水口 14上。
[0054] 較佳地,如圖1-2所示,冷卻水進水口 15、熱水進水口 17、冷卻水出水口 16和熱水 出水口 18內(nèi)均設置有控制閥2。通過在冷卻水進水口 15、冷卻水出水口 16、熱水進水口 17 和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設置控制閥2,方便控制。當需要對油冷器1內(nèi)注入冷卻水時,開啟冷卻 水進水口 15和冷卻水出水口 16上的控制閥2,并關(guān)閉熱水進水口 17和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的 控制閥2,形成一個冷卻水循環(huán),進而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當需要對油冷器1注入 熱水時,開啟熱水進水口 17和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的控制閥2,并關(guān)閉冷卻水進水口 15和冷卻 水出水口 16上的控制閥2,形成一個熱水循環(huán),進而對油冷器1內(nèi)的潤滑油進行加熱。
[0055] 較佳地,如圖2所示,熱水進水口 17設置在冷卻水進水口 15上,熱水進水口 17位 于油冷器進水口 13與冷卻水進水口 15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熱水進水口 17通過冷卻水進水 口 15與油冷器進水口 13連通;熱水出水口 18設置在冷卻水出水口 16上,熱水出水口 18 位于油冷器出水口 14與冷卻水出水口 16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熱水出水口 18通過冷卻水出 水口 16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 14連通。
[0056] 熱水進水口 17設置在冷卻水進水口 15的管壁上,并與冷卻水進水口 15連通。熱 水進水口 17通過冷卻水進水口 15與油冷器進水口 13連通,以向油冷器1內(nèi)供給熱水。熱 水進水口 17位于油冷器進水口 13與冷卻水進水口 15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以保證在關(guān)閉冷 卻水進水口 15內(nèi)的控制閥2時,不會影響熱水從熱水進水口 17供給。
[0057] 熱水出水口 18設置在冷卻水出水口 16的管壁上,并與冷卻水出水口 16連通。熱 水出水口 18通過冷卻水出水口 16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 14連通,以將油冷器1內(nèi)的熱水流 出。熱水出水口 18位于油冷器出水口 14與冷卻水出水口 16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以保證在 關(guān)閉冷卻水出水口 16內(nèi)的控制閥2時,不影響熱水從熱水出水口 18流出。
[0058] 通過將熱水進水口 17設置在冷卻水進水口 15上,將熱水出水口 18設置在冷卻水 出水口 16上,在安裝連接時分別將冷卻水進水口 15連接在油冷器進水口 13上,將冷卻水 出水口 16連接在油冷器出水口 14上,即可完成安裝,無需三通閥,方便安裝連接。
[0059] 較佳地,如圖2-3所示,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3,限流板3包括圓形本體 部31和設置在圓形本體部31上的限流板通孔32。圓形本體部31安裝在熱水出水口 18 內(nèi),圓形本體部3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限流板通孔32,其孔徑可根據(jù)需要設置。通過在熱水 出水口 18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3,方便控制熱水水量,根據(jù)需要減小水流流出的流量,從而避免 潤滑油溫度變化大和頻繁調(diào)節(jié)熱水進水口 17內(nèi)的控制閥2。
[0060] 較佳地,如圖1-2和圖5所示,油冷器進水口 13和油冷器出水口 14布置在油冷器 1的同一端。將油冷器進水口 13和油冷器出水口 14布置在油冷器1的同一端,可以方便在 油冷器裝置100的一側(cè)布置所需位置和元件,便于安裝使用,節(jié)約空間。當然根據(jù)需要也可 以設置不同的兩側(cè)。
[0061] 較佳地,如圖4所示,油冷器1內(nèi)布置有多條用于循環(huán)水流通的微通道19,每條微 通道19的進水口端均與油冷器進水口 13連通,每條微通道19的出水口端均與油冷器出水 口 14連通,在多條微通道19之間形成有流通通道10。
[0062] 通過在油冷器1內(nèi)布置有多條用于微通道19,每條微通道19均與油冷器進水口 13和油冷器出水口 14連通,從而可將外部進來的冷卻水或熱水均勻地傳遞至進入油冷器1 內(nèi)的油,并形成循環(huán)流動。油經(jīng)過進油口 11進入油冷器1內(nèi),并在形成在多條微通道19之 間的流通通道10流動,從而與在微通道19內(nèi)的冷卻水或熱水進行熱量交換,以達到所需溫 度,提高了降溫或升溫的效率。
[0063] 較佳地,如圖5所示,出油口 12上設置有溫度計7。通過在出油口 12上設置溫度 計7,利于控制油溫變化,便于查看從出油口 12流出的油的油溫是否控制在40°C左右,進而 通過控制閥2或限流板3來控制熱水流量。
[0064]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油冷器設備200,包括油冷器裝置100、用于 向油冷器裝置100供冷卻水的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和用于向油冷器裝置100供熱水的熱水循 環(huán)系統(tǒng)5。
[0065] 其中,如圖1-5所示,油冷器裝置100包括油冷器1,油冷器1上設置有進油口 11 和出油口 12,油冷器1上設置有用于循環(huán)水進入的油冷器進水口 13,油冷器1上還設置有 用于循環(huán)水流出的油冷器出水口 14。
[0066] 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 15,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還連接有熱水進 水口 17;油冷器出水口 14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 16,油冷器出水口 14上還連接有熱水出 水口 18。
[0067] 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包括冷卻水供水設備41、用于向油冷器1供給冷卻水的冷卻水 進水管42和用于油冷器1內(nèi)的冷卻水流出的冷卻水出水管43。冷卻水進水管42的一端與 冷卻水供水設備41連通,其另一端與冷卻水進水口 15連通,冷卻水出水管43的一端與冷 卻水出水口 16連通,其另一端與冷卻水供水設備41連通。
[0068] 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5包括熱水供水設備51、用于向油冷器1供給熱水的熱水進水管52 和用于油冷器1內(nèi)的熱水流出的熱水出水管53。熱水進水管52的一端與熱水供水設備51 連通,其另一端與熱水進水口 17連通,熱水出水管53的一端與熱水出水口 18連通,其另一 端與熱水供水設備51連通。
[0069] 即,該油冷器設備200包括油冷器裝置100、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和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5。
[0070] 如圖1-5所示,油冷器裝置100包括油冷器1。油冷器1主要用于對往復式壓縮機 6內(nèi)的油根據(jù)需要進行冷卻或/和加溫。油冷器1上設置有進油口 11和出油口 12,往復式 壓縮機6內(nèi)的油經(jīng)過管路從進油口 11流入油冷器1內(nèi),在經(jīng)過冷卻或升溫之后,再經(jīng)過出 油口 12返回,進行一下步循環(huán)。
[0071] 油冷器1上還設置有油冷器進水口 13和油冷器出水口 14,其用于外部循環(huán)水流入 流出油冷器1,以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降溫或加溫。
[0072] 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 15,用于外部冷卻水進入油冷器1,油冷 器出水口 14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 16,用于將經(jīng)過熱量交換的冷卻水流出油冷器1,形成 一個冷卻水循環(huán),循環(huán)利用。
[0073] 油冷器進水口 13上還連接有熱水進水口 17,用于外部熱水進入油冷器1,油冷器 出水口 14上還連接有熱水出水口 18,用于將經(jīng)過熱量交換的熱水流出油冷器1,形成一個 熱循環(huán),循環(huán)利用。
[0074] 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包括冷卻水供水設備41、冷卻水進水管42和用冷卻水出水管 43。冷卻水供水設備41可為一般的用于蓄水供水的設備,可以采用冷凝器、蓄水容器和泵 組合。
[0075] 冷卻水進水管42的一端與冷卻水供水設備41連通,其另一端與冷卻水進水口 15 連通,冷卻水出水管43的一端與冷卻水出水口 16連通,其另一端與冷卻水供水設備41連 通。從而該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與油冷器1之間形成一個冷卻水循環(huán)。當需要對油冷器1內(nèi) 的油進行降溫時,冷卻水供水設備41內(nèi)的冷卻水可順次通過冷卻水進水管42、冷卻水進水 口 15、油冷器進水口 13進入油冷器1內(nèi);之后,再順次通過油冷器出水口 14、冷卻水出水口 16、冷卻水出水管43返回冷卻水供水設備41內(nèi),實現(xiàn)冷卻水循環(huán)。
[0076] 上述冷卻水為溫度在30°C左右,用于冷卻油的水,至于具體溫度,可根據(jù)需要進行 設定。
[0077] 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5包括熱水供水設備51、熱水進水管52和熱水出水管53。熱水供 水設備51可為一般的用于蓄水供水的設備,可以采用加熱器、蓄水容器和泵組合。
[0078] 熱水進水管52的一端與熱水供水設備51連通,其另一端與熱水進水口 17連通, 熱水出水管53的一端與熱水出水口 18連通,其另一端與熱水供水設備51連通。從而該熱 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5與油冷器1之間形成一個熱水循環(huán)。當需要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加溫時, 熱水供水設備51內(nèi)的熱水可順次通過熱水進水管52、熱水進水口 17、油冷器進水口 13進 入油冷器1內(nèi);之后,再順次通過油冷器出水口 14、熱水出水口 18、熱水出水管53返回熱水 供水設備51內(nèi),實現(xiàn)熱水循環(huán)。該熱水循環(huán)過程,可將油冷器1內(nèi)的油加溫,使其升高至所 需溫度,避免了因油溫過低,流動性過低,潤滑效果下降現(xiàn)象的發(fā)生。
[0079] 上述熱循環(huán)水為溫度高于待加溫的潤滑油的水,至于具體溫度,可根據(jù)需要進行 設定。一般潤滑油的適宜溫度為27_35°C,該處所使用的熱水可為80°C的熱水,并控制出油 口 12處的熱水的溫度在40°C左右,即可將潤滑油加溫至所需溫度。
[0080] 由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設備200,通過在油冷器裝置100上附加設置冷卻 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和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5,通過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降溫,通過 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5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加熱,滿足了不同的需要。其一方面可對進入油冷 器1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另一方面也可以對進入油冷器1的油進行加溫,滿足了不同的需要, 并且其結(jié)構(gòu)簡單、冷熱水可循環(huán)利用,便于操作,節(jié)約了能源。
[0081] 較佳地,較佳地,如圖1-2所示,冷卻水進水口 15、熱水進水口 17、冷卻水出水口 16 和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均設置有控制閥2。
[0082] 熱水進水口 17設置在冷卻水進水口 15上,熱水進水口 17位于油冷器進水口 13 與冷卻水進水口 15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熱水進水口 17通過冷卻水進水口 15與油冷器進水 口 13連通;熱水出水口 18設置在冷卻水出水口 16上,熱水出水口 18位于油冷器出水口 14 與冷卻水出水口 16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熱水出水口 18通過冷卻水出水口 16與所述油冷器 出水口 14連通。
[0083] 通過在冷卻水進水口 15、冷卻水出水口 16、熱水進水口 17和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設 置控制閥2,方便控制。當需要對油冷器1內(nèi)注入冷卻水時,開啟冷卻水進水口 15和冷卻水 出水口 16上的控制閥2,并關(guān)閉熱水進水口 17和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的控制閥2,形成一個冷 卻水循環(huán),進而對油冷器1內(nèi)的油進行冷卻。當需要對油冷器1注入熱水時,開啟熱水進水 口 17和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的控制閥2,并關(guān)閉冷卻水進水口 15和冷卻水出水口 16上的控制 閥2,形成一個熱水循環(huán),進而對油冷器1內(nèi)的潤滑油進行加熱。
[0084] 將熱水進水口 17設置在冷卻水進水口 15的管壁上,并與冷卻水進水口 15連通。 熱水進水口 17通過冷卻水進水口 15與油冷器進水口 13連通,以向油冷器1內(nèi)供給熱水。 熱水進水口 17位于油冷器進水口 13與冷卻水進水口 15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以保證在關(guān)閉 冷卻水進水口 15內(nèi)的控制閥2時,不會影響熱水從熱水進水口 17供給。
[0085] 將熱水出水口 18設置在冷卻水出水口 16的管壁上,并與冷卻水出水口 16連通。 熱水出水口 18通過冷卻水出水口 16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 14連通,以將油冷器1內(nèi)的熱水 流出。熱水出水口 18位于油冷器出水口 14與冷卻水出水口 16內(nèi)的控制閥2之間,以保證 在關(guān)閉冷卻水出水口 16內(nèi)的控制閥2時,不影響熱水從熱水出水口 18流出。
[0086] 通過將熱水進水口 17設置在冷卻水進水口 15上,將熱水出水口 18設置在冷卻水 出水口 16上,在安裝連接時分別將冷卻水進水口 15連接在油冷器進水口 13上,將冷卻水 出水口 16連接在油冷器出水口 14上,即可完成安裝,無需三通閥,方便安裝連接。
[0087] 較佳地,如圖2-3所示,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3,限流板3包括圓形本體 部31和設置在圓形本體部31上的限流板通孔32。圓形本體部31安裝在熱水出水口 18 內(nèi),圓形本體部3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限流板通孔32,其孔徑可根據(jù)需要設置。通過在熱水 出水口 18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3,方便控制熱水水量,根據(jù)需要減小水流流出的流量,從而避免 潤滑油溫度變化大和頻繁調(diào)節(jié)熱水進水口 17內(nèi)的控制閥2。
[0088] 綜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冷器裝置和油冷器設備,一方面可對進入油冷器內(nèi)的 油進行冷卻,另一方面也可以對進入油冷器的油進行加溫,滿足了不同的需要,并且其結(jié)構(gòu) 簡單、冷熱水可循環(huán)利用,便于操作,節(jié)約了能源。
[0089] 根據(jù)需要,可以將上述各技術(shù)方案進行結(jié)合,以達到最佳技術(shù)效果。
[0090]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 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 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冷器(1),所述油冷器(1)上設置有進油 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油冷器(1)上設置有用于循環(huán)水進入的油冷器進水口(13),所 述油冷器(1)上還設置有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出的油冷器出水口(14), 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15),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上還連 接有熱水進水口(17), 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16),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上還連 接有熱水出水口(18)。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進水口 (15)、所述熱水進水口(17)、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和所述熱水出水口(18)內(nèi)均設置有控 制閥(2)。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水進水口(17) 設置在所述冷卻水進水口(15)上,所述熱水進水口(17)位于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與所 述冷卻水進水口(15)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2)之間,所述熱水進水口(17)通過所述冷卻水進 水口(15)與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連通; 所述熱水出水口(18)設置在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上,所述熱水出水口(18)位于所 述油冷器出水口(14)與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2)之間,所述熱水出水 口(18)通過冷卻水出水口(16)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連通。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水出水口(18) 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3),所述限流板(3)包括圓形本體部(31)和設置在所述圓形本體部(31) 上的限流板通孔(32)。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 和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布置在所述油冷器(1)的同一端。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⑴內(nèi)布 置有多條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通的微通道(19),每條所述微通道(19)的進水口端均與所述 油冷器進水口(13)連通,每條所述微通道(19)的出水口端均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連 通,在多條所述微通道(19)之間形成有流通通道(10)。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12)上設 置有溫度計(7)。
8. -種油冷器設備(200),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冷器裝置(100)、用于向所述油冷器裝 置(100)供冷卻水的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和用于向所述油冷器裝置(100)供熱水的熱水循 環(huán)系統(tǒng)(5), 其中,所述油冷器裝置(100)包括油冷器(1),所述油冷器(1)上設置有進油口(11)和 出油口(12),所述油冷器(1)上設置有用于循環(huán)水進入的油冷器進水口(13),所述油冷器 (1)上還設置有用于所述循環(huán)水流出的油冷器出水口(14), 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上連接有冷卻水進水口(15),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上還連 接有熱水進水口(17), 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上連接有冷卻水出水口(16),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上還連 接有熱水出水口(18); 所述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4)包括冷卻水供水設備(41)、用于向所述油冷器(1)供給冷卻 水的冷卻水進水管(42)和用于所述油冷器(1)內(nèi)的冷卻水流出的冷卻水出水管(43), 所述冷卻水進水管(42)的一端與所述冷卻水供水設備(41)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冷 卻水進水口(15)連通,所述冷卻水出水管(43)的一端與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連通,其 另一端與所述冷卻水供水設備(41)連通; 所述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5)包括熱水供水設備(51)、用于向所述油冷器(1)供給熱水的熱 水進水管(52)和用于所述油冷器(1)內(nèi)的熱水流出的熱水出水管(53), 所述熱水進水管(52)的一端與所述熱水供水設備(51)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熱水進 水口(17)連通,所述熱水出水管(53)的一端與熱水出水口(18)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熱 水供水設備(51)連通。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設備(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進水口 (15)、所述熱水進水口(17)、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和所述熱水出水口(18)內(nèi)均設置有控 制閥(2), 所述熱水進水口(17)設置在所述冷卻水進水口(15)上,所述熱水進水口(17)位于所 述油冷器進水口(13)與所述冷卻水進水口(15)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2)之間,所述熱水進水 口(17)通過所述冷卻水進水口(15)與所述油冷器進水口(13)連通; 所述熱水出水口(18)設置在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上,所述熱水出水口(18)位于所 述油冷器出水口(14)與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內(nèi)的所述控制閥(2)之間,所述熱水出水 口(18)通過所述冷卻水出水口(16)與所述油冷器出水口(14)連通。
1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種油冷器設備(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水出水口 (18)內(nèi)設置有限流板(3),所述限流板(3)包括圓形本體部(31)和設置在所述圓形本體部 (31)上的限流板通孔(32)。
【文檔編號】F16N39/02GK203907194SQ20142023878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5月9日
【發(fā)明者】邱正茂, 代俊明, 任紀文, 鞏志剛, 彭照亮, 陳伯清, 蘇寶龍 申請人:浙江信匯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