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飼料添加劑,具體為一種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飼料添加劑是一種在動物的飼料生產加工過程中,作為額外添加物,主要原料為滿足動物生長需求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添加劑,可以改善飼料品質、促進動物生長。
2、現(xiàn)有技術中,在奶牛的飼養(yǎng)過程中,需要通過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對奶牛進行營養(yǎng)的補充,然而通過奶牛的消化系統(tǒng)對蛋白質的吸收效率較低,影響了奶牛的蛋白質攝入量?;诖?,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制備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在制成奶牛飼料飼喂奶牛后,得到的牛奶具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有效提升了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性能。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包括a組分材料、b組分材料和c組分材料,所述a組分材料、b組分材料和c組分材料的質量比為1:(0.4~0.6):(2~3);
4、所述a組分材料的原料包括大豆磷脂和賴氨酸鹽酸鹽,所述大豆磷脂和賴氨酸鹽酸鹽的質量比為1:0.5;
5、所述b組分材料的原料包括桑樹葉、艾葉、大蒜粉、黑豆粉、食鹽,其中,b組分材料的各原料重量百分比為:10~20%艾葉、8~12%大蒜粉、8~12%黑豆粉、4~8%食鹽,余量為桑樹葉;
6、所述c組分材料的原料包括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去離子水,所述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去離子水的質量比為1:(3~4)。
7、進一步地,所述桑樹葉進行預處理,桑樹葉的預處理方法為:選取新鮮桑樹葉,桑樹葉置于清水中浸泡20~30min,浸泡后清洗、瀝干,調配果膠酶溶液置于水浴鍋中,水浴鍋中加入桑樹葉,水浴加熱至40~50℃,保溫反應70~80min,保溫反應過程中持續(xù)保持攪拌,保溫反應結束后,得到酶解液。
8、進一步地,所述果膠酶溶液質量為桑樹葉的2~3倍,所述果膠酶溶液的濃度為0.5~0.7%。
9、進一步地,所述酶解液等待冷卻至常溫后進行過濾,固液分離后分別得到液態(tài)料和固態(tài)料。
10、進一步地,所述液態(tài)料加入發(fā)酵桶中,發(fā)酵桶中加入紅糖水,所述紅糖水質量為液態(tài)料的40~60%,所述紅糖水濃度為4~6%,混合均勻后,封箱發(fā)酵14~16天,每隔2天對發(fā)酵桶進行放氣,發(fā)酵完成后加入清水稀釋10~20倍,制得發(fā)酵液。
11、進一步地,所述固態(tài)料使用去離子水沖洗3~5遍,送入烘箱中設定40~50℃烘干處理10~20min,烘干處理后進行磨粉處理,磨粉后過篩200目,制得粉料。
12、進一步地,所述艾葉進行預處理,艾葉的預處理方法為:選取新鮮艾葉,艾葉送入烘箱中,烘箱設定40~50℃烘干處理10~20min,烘干處理后進行磨粉處理,磨粉后過篩200目,完成艾葉的預處理。
13、進一步地,所述大蒜粉、黑豆粉和食鹽均選用干燥粉料,所述大蒜粉、黑豆粉和食鹽均過篩200目。
14、進一步地,所述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去離子水混合制得壁材。
15、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6、s1:芯材制備,所述發(fā)酵液、粉料、大蒜粉、黑豆粉、食鹽加入混料機中,混料機設定120~160r/min攪拌處理8~12min,之后向混料機中加入a組分材料和完成預處理的艾葉,混料機設定200~240r/min攪拌處理8~12min,制得芯材;
17、s2:所述芯材與壁材加入混料機中,混料機設定200~240r/min攪拌處理8~12min,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加入高壓均質機中,高壓均質機設定30~50mpa,處理次數為3~5次,得到乳化液;
18、s3:所述乳化液輸入壓力式霧化器內,壓力式霧化器設定壓力為10~12mpa,轉速為12000~14000r/min,進風溫度為160~180℃,出風溫度為60~80℃,制得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
1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發(fā)明中,通過在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制備過程中桑樹葉、艾葉、大蒜粉、黑豆粉、食鹽的添加,其中,利用桑樹葉中富含的蛋白質、維生素、鋅元素,可以為飼料添加劑提供養(yǎng)分,有助于奶牛的生長發(fā)育,桑樹葉在經過酶解處理后,將桑樹葉的葉肉與葉脈分離,酶解后液態(tài)的葉肉經過發(fā)酵處理制成發(fā)酵液,固態(tài)的葉脈制成粉料,葉肉在發(fā)酵過程中,參與發(fā)酵的微生物會分泌蛋白酶,作用于桑葉葉肉中的蛋白質,將其大分子結構分解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小分子物質更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提升了奶牛的蛋白質攝入量,奶牛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后,為乳腺合成牛奶蛋白質提供了更充足的原料,從而有助于提升牛奶的蛋白質含量。
21、2、通過對桑樹葉的處理,將桑樹葉分離為葉肉和葉脈單獨添加的設置,葉肉單獨添加提供更多蛋白質供給的同時,在喂食時奶牛單獨攝入葉脈,葉脈具有較高的硬度和韌性,在奶牛的瘤胃中可以起到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促進瘤胃的發(fā)酵,提高奶牛對飼料的消化效率。
1.一種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包括a組分材料、b組分材料和c組分材料,所述a組分材料、b組分材料和c組分材料的質量比為1:(0.4~0.6):(2~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樹葉進行預處理,桑樹葉的預處理方法為:選取新鮮桑樹葉,桑樹葉置于清水中浸泡20~30min,浸泡后清洗、瀝干,調配果膠酶溶液置于水浴鍋中,水浴鍋中加入桑樹葉,水浴加熱至40~50℃,保溫反應70~80min,保溫反應過程中持續(xù)保持攪拌,保溫反應結束后,得到酶解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膠酶溶液質量為桑樹葉的2~3倍,所述果膠酶溶液的濃度為0.5~0.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液等待冷卻至常溫后進行過濾,固液分離后分別得到液態(tài)料和固態(tài)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態(tài)料加入發(fā)酵桶中,發(fā)酵桶中加入紅糖水,所述紅糖水質量為液態(tài)料的40~60%,所述紅糖水濃度為4~6%,混合均勻后,封箱發(fā)酵14~16天,每隔2天對發(fā)酵桶進行放氣,發(fā)酵完成后加入清水稀釋10~20倍,制得發(fā)酵液。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態(tài)料使用去離子水沖洗3~5遍,送入烘箱中設定40~50℃烘干處理10~20min,烘干處理后進行磨粉處理,磨粉后過篩200目,制得粉料。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葉進行預處理,艾葉的預處理方法為:選取新鮮艾葉,艾葉送入烘箱中,烘箱設定40~50℃烘干處理10~20min,烘干處理后進行磨粉處理,磨粉后過篩200目,完成艾葉的預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蒜粉、黑豆粉和食鹽均選用干燥粉料,所述大蒜粉、黑豆粉和食鹽均過篩200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去離子水混合制得壁材。
10.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微膠囊型飼料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