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法儀配件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電法儀電纜電極一體式收納裝置。
背景技術:
電阻率成像技術的研究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找礦的需要日臻完善,已從第一代發(fā)展到第四代。當前,電阻率采集系統以串行方式進行數據采集,數據傳輸與存儲由主機完成,典型系統可分為集中式和分布式。第一至第三代電阻率成像儀器基本采用集中式,即將幾十根電極通過多芯電纜連接到一個轉換箱上,轉換箱再根據需要選擇電極進行測量。進入二十一世紀,出現了多通道的分布式高密度電阻率儀器。
如說明書附圖3所示,傳統的集中式和分布式電法勘探所用電纜都包含電纜和電極連接器兩部分,在野外工作時,按照設計要求布置電纜,需要將電極連接在電極連接器上進行電阻率測量。工作完成后,電纜成捆收集,電極集中收集。這種工作方式經常會導致電極連接器兩端防水設計因收線方式和捆綁方法不合理產生形變,導致防水膠圈破裂或內部電線斷裂,同時電極經常因收納方式不合理導致丟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方便收線,攜帶方便,能同時收納電機和電纜,同時保護了電極連接器、電纜和電機的電法儀電纜電極一體式收納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法儀電纜電極一體式收納裝置,包括一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固定有一后擋板,所述后擋板上設置有繞線架,所述繞線架前端固定有前擋板,所述繞線架上設置有若干用于放置電極的收納孔,所述前擋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收納孔相對應的第一通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繞線架內穿設有一中心軸,所述中心軸的末端穿過所述后擋板且鉸接在所述支撐架上,所述前擋板上設置有一搖桿,所述搖桿鉸接在所述中心軸的前端。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收納孔貫穿整個繞線架,所述后擋板上也設置有與所述收納孔相對應的第二通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繞線架為棱柱,棱柱的底面邊長大于電極連接器的長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提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一種電法儀電纜電極一體式收納裝置,繞線架上設置有收納孔,用于放置電極和備用電極,方便收線時核對電極數量,還可以避免電極丟失;繞線架鉸接有搖桿,通過搖桿能方便電纜繞制在繞線架上;繞線架為棱柱,使得電纜在繞線架上不會隨意移動,而且棱柱底面邊長大于電極連接器的長度,電極連接器不會彎折,減少了電極連接器破裂、斷裂的可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電纜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至圖3,一種電法儀電纜電極一體式收納裝置,包括一支撐架1,所述支撐架1上設置有提手10,能方便裝置移動。所述支撐架1上固定有一后擋板2,所述后擋板2上設置有繞線架3,所述繞線架3為長方柱體,根據實際需求可以選擇其他類型的棱柱,棱柱邊的設計使得電纜11在繞線架3上不會隨意移動,繞線架3的底面邊長大于電極連接器的長度,使得電纜11繞在繞線架3上時電極連接器12不會彎折,減少了電極連接器12破裂、斷裂的可能。
所述繞線架3內穿設有一中心軸7,所述中心軸7的末端穿過所述后擋板2且鉸接在所述支撐架1上,所述前擋板4上設置有一搖桿8,所述搖桿8鉸接在所述中心軸7的前端,利用搖桿8帶動繞線架3轉動,方便電纜11的收線,減少人工操作,提高了用戶體驗。
所述繞線架3前端固定有前擋板4,所述繞線架3上設置有若干用于放置電極的收納孔5,所述前擋板4上設置有與所述收納孔5相對應的第一通孔6,所述收納孔5貫穿整個繞線架3,所述后擋板2上也設置有與所述收納孔5相對應的第二通孔9。收納孔5用于放置電極13和備用電極,方便收線時核對電極13的數量,還可以避免電極13丟失。
以上是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