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一種渦旋壓縮機,尤其涉及一種不易發(fā)生意外的潤滑油的排出的渦旋壓縮機。
背景技術:
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025762號公報)公開了一種渦旋壓縮機。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2、渦旋壓縮機收納制冷劑和潤滑油。當壓縮工序結(jié)束時,制冷劑從渦旋壓縮機排出。另一方面,期待潤滑油留在渦旋壓縮機中。然而,由于潤滑油表現(xiàn)出與制冷劑的相溶性,因此,可能引起潤滑油與制冷劑一起向渦旋壓縮機外排出的、被稱為所謂的“油流失”的現(xiàn)象。
3、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4、第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具備外殼、分隔部件、壓縮要素、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外殼具有供潤滑油存在的內(nèi)部空間。外殼為圓筒形。分隔部件通過固定于外殼而將內(nèi)部空間分割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壓縮要素具有固定渦旋件和可動渦旋件??蓜訙u旋件相對于固定渦旋件移動。壓縮要素向第一空間排出制冷劑。第一流路設置于分隔部件。第一流路使制冷劑從第一空間向第二空間通過。第二流路以與第一流路分離的方式設置于分隔部件。第二流路構(gòu)成為將潤滑油向第二空間引導。第二流路具有狹小部。狹小部具有最窄的流路面積。狹小部的水力直徑相對于狹小部在外殼的軸向上的長度的比率為0.01以上且0.07以下。
5、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除了制冷劑用的第一流路之外,在分隔部件還設置有潤滑油專用的第二流路。第二流路的狹小部具有由0.01≤d/l≤0.07規(guī)定的形狀,因此,第二流路使作為液體的潤滑油通過,并且對作為氣體的制冷劑表現(xiàn)出阻力。因而,制冷劑與潤滑油混合的機會減少,因此,能夠抑制油流失。
6、第二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具備外殼、分隔部件、壓縮要素、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外殼具有供潤滑油存在的內(nèi)部空間。外殼為圓筒形。分隔部件通過固定于外殼而將內(nèi)部空間分割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壓縮要素具有固定渦旋件、可動渦旋件以及排出孔??蓜訙u旋件相對于固定渦旋件移動。排出孔面向第一空間。第一流路設置于分隔部件。第一流路將第一空間與第二空間連接。第一流路在分隔部件的徑向上的尺寸為2mm以上。第二流路以與第一流路分離的方式設置于分隔部件。第二流路在分隔部件的徑向上的尺寸為2mm以上。第二流路具有狹小部。狹小部具有最窄的流路面積。狹小部的水力直徑相對于狹小部在外殼的軸向上的長度的比率為0.01以上且0.07以下。
7、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除了制冷劑用的第一流路之外,在分隔部件還設置有潤滑油專用的第二流路。第二流路的狹小部具有由0.01≤d/l≤0.07規(guī)定的形狀,因此,第二流路使作為液體的潤滑油通過,并且對作為氣體的制冷劑表現(xiàn)出阻力。因而,制冷劑與潤滑油混合的機會減少,因此,能夠抑制油流失。
8、第三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或第二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狹小部的水力直徑相對于狹小部的長度的比率為0.03以上且0.06以下。
9、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第二流路的狹小部具有由0.03≤d/l≤0.06規(guī)定的形狀,因此,第二流路對作為氣體的制冷劑表現(xiàn)出進一步的阻力。因而,能夠更有效地抑制油流失。
10、第四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至第三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狹小部的長度為5mm以上且80mm以下。
11、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第二流路的狹小部具有5mm以上且80mm以下的長度。因而,能夠確保產(chǎn)生對制冷劑的阻力的長度,因此,能夠抑制油流失。
12、第五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至第四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分隔部件是與壓縮要素分體的部件。
13、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負責第一空間與第二空間的隔離的部件不進行制冷劑的壓縮。因此,狹小部的設計不易受到壓縮要素的設計的制約。
14、第六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至第五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分隔部件是固定渦旋件。
15、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固定渦旋件還負責第一空間與第二空間的隔離。因此,能夠減少渦旋壓縮機的部件數(shù)量。
16、第七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至第六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狹小部的截面形狀是四邊形,所述四邊形具有:沿著外殼的徑向延伸的第一邊;以及按照第一邊的3倍以下的長度沿著外殼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邊。
17、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第二邊的長度為第一邊的長度的3倍以下。因而,由于第二邊與第一邊的長度接近,所以狹小部不需要具有極端的扁平構(gòu)造,用于制造的加工容易。
18、第八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至第六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狹小部的截面形狀是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具有:沿著外殼的徑向延伸的高度;以及按照高度的3倍以下的長度沿著外殼的周向延伸的底邊。
19、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底邊的長度為高度的3倍以下。因而,底邊的長度和高度接近,所以狹小部不需要具有極端的扁平構(gòu)造,用于制造的加工容易。
20、第九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至第六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狹小部的截面形狀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
21、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狹小部的形狀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因此,用于形成狹小部的加工容易。
22、第十觀點的渦旋壓縮機在第一觀點至第九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中,分隔部件具有階梯部。階梯部容納從第一空間移動來的潤滑油。第二流路與所述階梯部連通。
23、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階梯部面向第一空間。因而,階梯部收集存在于第一空間的潤滑油,并將該潤滑油向第二流路引導,因此,制冷劑與潤滑油混合的機會進一步減少。
24、第十一觀點的制冷裝置具備第一觀點至第十觀點中的任一觀點的渦旋壓縮機。
25、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制冷裝置的渦旋壓縮機除了制冷劑用的第一流路以外,還具有潤滑油專用的第二流路。第二流路的狹小部具有由0.01≤d/l≤0.07規(guī)定的形狀,因此,第二流路使作為液體的潤滑油通過,并且對作為氣體的制冷劑表現(xiàn)出阻力。因而,制冷劑與潤滑油混合的機會減少,因此,能夠抑制油流失。
1.一種渦旋壓縮機(100),其具備:
2.一種渦旋壓縮機(100),其具備: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其中,
11.一種制冷裝置(101),其具備權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渦旋壓縮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