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物流卸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物流小推車。
背景技術:
當今隨著電子商務、網(wǎng)購行業(yè)的興起,物流行業(yè)也隨之火熱;大量的包裹貨物需要批量運送,這就加大了送貨工人的勞動強度;通常在一般的卸貨過程中,會使用小推車進行貨物推送;為方便提高運送效率,一般小推車貨臺會加長處理,但是加長后貨物太重,會導致貨臺使用不就會壓壞,壽命較短;并且,現(xiàn)有小推車在貨物較重的情況下沒有進一步支撐保護的作用,運送難度大。
基于上述貨物小推車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尚未有相關的解決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尋求有效方案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物流小推車,其結構簡單實用,旨在解決現(xiàn)有物流小推車貨臺支撐力不足的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物流小推車,包括支撐桿、貨臺以及支撐輪;支撐桿與貨臺固定連接,并且支撐桿與貨臺之間的夾角a在90°至120°之間;貨臺為四方形,在貨臺的四個角下端分別設有支撐輪;支撐輪包括前支撐輪和后支撐輪,前支撐輪設置于支撐桿和貨臺連接一端,后支撐輪設置于貨臺的另一端;并且,貨臺下端還設有輔助支撐輪。
進一步地,輔助支撐輪包括彈簧、支撐柱以及支撐小輪;貨臺包括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彈簧設置于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之間;第一連接板與支撐桿固定連接,第二連接板可伸縮設置于第一連接板上面;支撐柱的一端穿過第一連接板和彈簧,并與第二連接板固定連接,支撐小輪設置于支撐柱的另一端。
進一步地,彈簧屬于自然狀態(tài)時,支撐小輪與地面存在距離;彈簧屬于壓縮狀態(tài)時,支撐小輪與地面接觸。
進一步地,支撐桿上設有導軌,第二連接板上設有滑塊,第一連接板在作上下伸縮運動時,滑塊在導軌內(nèi)上下滑動。
進一步地,支撐桿包括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分別固定設置于貨臺的兩端;支撐桿為鋼架結構。
進一步地,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還設有連接桿,連接桿包括多排;連接桿為鋼架結構。
進一步地,支撐桿的末端設有把手;把手背向于貨臺一側設置,并且把手與支撐桿之間的夾角b為120°至180°。
進一步地,貨臺長為2.5米至3米,寬為1.5米至2米;貨臺下端設有三排輔助支撐輪,每排包括兩個輔助支撐輪;每排輔助支撐輪間隔設置于貨臺下端。
進一步地,前支撐輪包括兩個,分別設置于貨臺與支撐桿連接的兩側;后支撐輪包括兩個,分別設置貨臺的另一端兩側;后支撐輪或前支撐輪為萬向輪。
進一步地,第一排輔助支撐輪和第三排支撐輪中的支撐小輪為萬向輪;第二排輔助支撐輪為定向輪。
通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提高物流小推車承載力,避免推車貨臺長期過載勞損降低壽命;并且本發(fā)明提供物流小推車結構相對簡單實用、能夠降低工人的勞動量,提高物流卸貨托運效率、體積也相對較小,而且方便拆卸維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 1 為本發(fā)明一種物流小推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發(fā)明一種物流小推車的側視圖;
圖3 為本發(fā)明一種物流小推車的負載后的側視圖。
圖中:1、支撐桿;2、前支撐輪;3、后支撐輪;4、彈簧;5、第二連接板;6、第一接板;7、支撐小輪;8、支撐柱;9、手柄;10、地面;11、貨物;12、第一支撐桿;13、第二支撐桿;14、連接桿;15、貨臺。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如圖 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物流小推車,包括支撐桿1、貨臺15以及支撐輪,支撐桿包括第一支撐桿12和第二支撐桿13;支撐輪包括前支撐輪2和后支撐輪3;第一支撐桿12和第二支撐桿13分別與貨臺15的兩端固定連接,并且支撐桿與貨臺15之間的夾角a在90°至120°之間,一般的推車選為95°這樣主要考慮的時候在推車時,能夠有合理的推力和貨物存在平衡最大化,并且可以有利于存放貨物的同時方便工人推拉;貨臺15為四方形,四個支撐輪分別固定設置于貨臺15四個角的下端;其中,前支撐輪2設置于支撐桿1和貨臺15連接一端的兩側,后支撐輪3固定設置于貨臺15的另一端兩側;由于本物流小推車較現(xiàn)有推車一般貨臺車身較長,因此除了四個支撐輪以外在貨臺15下端還設有輔助支撐輪;輔助支撐輪在小推車未受載的情況未與底面接觸,這樣可以提高空車運行的阻力;當貨臺受載到達一定程度后,輔助支撐輪直接與地面接觸,起到進一步支撐的作用,并且輔助支撐輪上設有支撐小輪,可同時滑動。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輔助支撐輪包括彈簧4、支撐柱8以及支撐小輪7;貨臺15包括第一連接板6和第二連接板5;彈簧4設置于第一連接板6和第二連接板5之間;第二連接板5與支撐桿1固定連接,第二連接板5可伸縮設置于第一連接板6上面;在支撐桿兩端分別設有導軌,第二連接板5兩端分別設有滑塊,兩個滑塊可在導軌內(nèi)上下滑動,當?shù)诙B接板5在第一連接板6上端伸縮時,第二連接板5兩端的滑塊在支撐桿兩端的導軌內(nèi)上下滑動,這樣可以使得貨臺受力平衡,可以提高貨臺受壓使用的壽命;當然基于進一步平衡,在第一連接板6與后支撐輪3固定一側也可以設有支撐柱和導軌,相應的第二連接板5上也可設有滑塊,并在導軌內(nèi)上下滑動;進一步地,支撐柱8穿過第一連接板6和彈簧4,并與第二連接板5固定連接;彈簧4套設于支撐柱8外,其一端固定在第一連接板6內(nèi)表面,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連接板5的內(nèi)側下表面。如圖3所示,在物流小推車負載貨物11的時候,當貨物11重量到達一定程度后,第二連接板5受力下壓,彈簧4屬于壓縮狀態(tài)時,并同時使支撐柱8受壓下移,使得支撐小輪7與地面接觸;而在物流小推車未負載時,彈簧4屬于自然伸開狀態(tài)時,第二連接板5未受到壓力向上頂起,使得支撐小輪7與地面存在距離,這樣使得空車運行時阻力較小,且減少支撐小輪的使用,提高其壽命;通過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物流小推車在下貨負載時,由于支撐小車受壓接地,提高了貨臺的支撐力,避免貨臺較長擠壓鍛煉,并且本物流小推車在承載重物時還能當作支撐臺的作用。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支撐桿包括第一支撐桿12和第二支撐桿13;第一支撐桿12和第二支撐桿13分別固定設置于貨臺15的兩端;并且為提高支撐桿的強度,支撐桿一般選為鋼架結構;第一支撐桿12和第二支撐桿13還設有連接桿14,連接桿14包括多排,相應地,連接桿14也為鋼架結構,連接桿14除了加強支撐桿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支撐貨物的作用,即在貨物存放的同時,可以起到攔截和支撐的作用。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支撐桿的末端設有把手9;把手9背向于貨臺15一側固定設置于支撐桿上;由一般的工人運送貨物習慣,把手9與支撐桿之間的夾角b為120°至180°,這樣有利于在托運貨物時方便抓?。贿M一步地,把手9也可以與支撐桿設置成到“U”,同樣可以起到方便抓取和推送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本實施例中,物流小推車的前支撐輪包括兩個,分別設置于貨臺與支撐桿連接的兩側;后支撐輪包括兩個,分別設置貨臺的另一端兩側;并且為了運送時方向的靈活轉變,可以將前支撐輪選為萬向輪,后支撐輪選為定向輪;或者將前支撐輪設選為定向輪,后支撐輪選為萬向輪。
結合上述方案,本發(fā)明提供的物流小推車,為提高貨物的運送效率,通常將貨臺進行加長設計,一般貨臺長為2.5米至3米,寬為1.5米至2米;由于貨臺太長,一般在貨臺下端設有三排輔助支撐輪,且每排包括兩個輔助支撐輪;每排輔助支撐輪間隔設置于貨臺下端;并且,為避免輔助支撐輪滾動時方向不統(tǒng)一,可以將第一排輔助支撐輪和第三排支撐輪中的支撐小輪為萬向輪,第二排輔助支撐輪為定向輪。
通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提高物流小推車承載力,避免推車貨臺長期過載勞損降低壽命;并且本發(fā)明提供物流小推車結構相對簡單實用、能夠降低工人的勞動量,提高物流卸貨托運效率、體積也相對較小,而且方便拆卸維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術內(nèi)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屬于本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